请选择 目标期刊

WDR1在PC9细胞对AZD9291抗性形成中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3

胡继盛 李紫怡 杨子豪 刘钟颖 黄霞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探究WDR1在PC9细胞形成对AZD9291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C9耐奥西替尼(AZD9291)细胞株(PC9/AR),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9/AR细胞中WDR1的水平;通过siRNA敲降Wdr1后,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在敲降Wdr1的基础上过表达cofilin,通过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在PC9细胞中过表达Wdr1,在AZD9291的处理下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WDR1和Cofilin在PC9/AR细胞中与正常细胞相比蛋白水平上分别有2.5倍和1.5倍的上升;敲降Wdr1,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 <0.05)。敲降Wdr1后,过表达cofilin,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WDR1能显著性增强PC9细胞对AZD9291的抗性,并且通过ADF/cofilin介导的肌动蛋白动力学来促进这一过程的。

制备黑曲霉孢子粉干燥方法及其保护剂研究 下载:57 浏览:391

黄娟 张琳 张岚 黎恒 王德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在35℃烘干工艺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黑曲霉孢子粉干燥保护剂配方进行筛选和优化。再通过不同真空度干燥法及干燥时间之间的相互比较,得出最佳孢子粉干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保护剂配方为海藻糖7.5 g/100 mL、蛋白胨2 g/100 mL及甘油3 g/100 mL;最佳孢子粉干燥工艺为35℃、0.8×10~5 Pa真空度下干燥16 h,孢子存活率为95.81%。干燥在4℃和20℃下贮存孢子粉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孢子存活率测定,结果显示,在4℃下贮存6个月后的孢子存活率仍达86.79%,而20℃下的存活率降至53.15%。证明孢子粉在较低温(4℃)下贮存效果更好。

陶粒材质和粒径对方斑东风螺存活、生长和底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21 浏览:271

黄瑞频1,2 张磊1,2 张伟霄1,2 刘洺源1,3 隋长润1,3 王宝龙1,2 刘鹰1,4 张倩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室外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采用海砂(SS)、细陶粒(FC)、粗陶粒(CC)和海砂+粗陶粒混合(SS+CC)4种底质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陶粒材质和粒径大小对体质量为(4.692±1.033)g的方斑东风螺存活与生长、养殖水质及底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底质条件下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均大于90%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F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高,为(1.386 4±0.219 6)%/d,显著高于CC、SS、SS+CC组(P<0.05);不同底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SS组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FC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FC组底质微生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高;FC、SS+CC组中弧菌(Vibrio)相对丰度较低,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Halomonas)相对丰度较高,表明细陶粒对抵抗病原弧菌、防止水质恶化具有积极作用;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FC组中微生物不同物质代谢相关通路的相对丰度增加;水质分析显示,24h内CC和FC组的NH4+-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SS、SS+CC组(P<0.05),FC组NO2--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CC组(P<0.05)。研究表明,底质材质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和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选用细陶粒作为方斑东风螺室外养殖池底质材料,能促进其体质量增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并对养殖池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385

殷素凤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四肢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别观察再植皮瓣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并判断有无血管危象发生,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结预见性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大幅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2017—2018年长海县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生长和存活差异分析 下载:67 浏览:311

周凯 刘超 孔宁衣 启麟 杨传燕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为揭示环境因子与虾夷扇贝能量代谢及免疫防御能力的关系,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的同期(3、5、6、7月)对长海县浮筏养殖虾夷扇贝进行4次调查取样,对虾夷扇贝的壳长、体质量、肥满度、存活率和患病率等生长相关指标的年际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长海县养殖海区水温在3、6、7月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P<0.05),溶解氧含量在3、6、7月则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6、7月的壳长、7月的体质量、5—7月的肥满度均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3、6月的闭壳肌糖原含量,5—6月、6—7月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3、6、7月的闭壳肌SOD活性,5、6月的闭壳肌MDA含量,3、5、6月闭壳肌的HSP70含量,以及5—6月、6—7月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P<0.05)。研究表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扇贝的免疫反应强度降低,闭壳肌积累了更多的糖原,从而为其他生理活动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储备,促进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健康生长,进而降低患病率,提高存活率。该研究结果将为长海县和其他相似海区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病害预警预报及健康养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预见性护理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 下载:37 浏览:226

殷素凤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四肢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别观察再植皮瓣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并判断有无血管危象发生,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结预见性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大幅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壳纹船卵溞的盐度适应性研究 下载:52 浏览:399

董成浩 赵文 魏杰 董显坤 左镓琪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为了阐明壳纹船卵溞Scapholeberis kingi Sars的盐度适应性,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壳纹船卵溞的形态特征、分布、急性盐度耐受性,以及(25±1)℃恒温条件下盐度对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纹船卵溞在淡水河流、池沼和湖泊水库分布较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对壳纹船卵溞的24、48 h的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3.35和2.27,安全盐度为0.3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壳纹船卵溞在0.5盐度组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最长寿命,其寿命显著高于1.5、2.0盐度组(P<0.05),体长增长率在1.5盐度组最高且1.0、1.5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盐度组(P<0.05),初次产幼数在1.0盐度组最大且显著高于2.0盐度组(P<0.05),总生殖量在1.0盐度组最大且对照组、0.5、1.0盐度组均显著高于1.5和2.0盐度组(P<0.05),溞净增殖量、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周期均在0.5和1.0盐度组较高,总体高于或接近对照组(P>0.05),而1.5和2.0盐度组各项种群增长参数均较低。研究表明,壳纹船卵溞对盐度的耐受性较低,盐度适当升高(0.5~1.0)可促进其生长和生殖,壳纹船卵溞对盐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受试生物用以指示和监测海水侵蚀、淡水污染和盐碱化等。

牙鲆“鲆优2号”不同养殖地点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下载:77 浏览:498

李仰真1,2 杨英明1,2 刘洋1 卢昇1 吴垚磊1 赵玉柱1 马腾1 程向明3 程佳禹3 陈松林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 (<0.7)和0.82 (>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缢蛏抗高温新品系的早期选育与筛选 下载:57 浏览:329

孟德龙 薛宝宝 申奔龙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441 浏览:4231

吴爽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行常规护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3例纳入对照组,另取同期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患儿4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提高患儿存活质量,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