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特征金字塔算法的输电线路多尺度目标检测方法 下载:67 浏览:377

刘业鹏 吴童桐 贾雪健 翟永杰 《中国仪器》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FP-SSD(Feature Pyramid-Single Shot Detector)算法的多尺度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对训练样本进行处理,采用自适应裁剪算法裁剪训练样本,以适应单张图片中不同尺度的目标,同时扩充训练样本数量;然后以resnet网络替代SSD结构中原有的VGG网络,从而使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增强;最后在整体网络结构中加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实现了上下特征层的信息融合。针对实际巡检图像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较原始SSD算法而言,在小尺度目标检测方面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对大尺度目标保持着良好的检测效果,说明本方法对于多尺度目标检测有着更好的适用性

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 下载:75 浏览:482

赵宗生1 邱坤艳1 祝慧娜2 卓文飞3 韩科1 王龙飞1 赵林林1 李立平2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探明铅冶炼污染区田块尺度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意义,在某冶炼厂附近一面积为4800 m2的农田用网格法采集120个0~20 cm土样,测定样品镉、铅和砷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砷、镉和铅的积累。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以镉的积累程度最大,铅次之、砷最小。土壤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84 mg kg-1,镉含量处于1.10~2.27 mg kg-1之间的样品占97.50%。从重金属空间分布上看,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是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含量较高,中间区域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镉和铅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1)。根据土壤铅含量计算稳定铅时所用普通过磷酸钙的用量范围为0.312~0.419 kg m-2,平均值为0.367 kg m-2。根据其他研究者得到的土壤全镉含量与小麦籽粒镉含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不同方程得到的小麦籽粒镉含量结果有很大差异,较可信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95~0.814 mg kg-1。采样区中部为小麦籽粒镉含量较低且铅稳定剂需要量较低区域。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田块尺度下土壤镉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且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变异导致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

黑土区田块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及分布研究 下载:71 浏览:481

刘焕军1,2 谢雅慧1 潘越1 邱政超1 张新乐1 窦欣1 徐梦园1 秦乐乐1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选取东北典型黑土区田块为研究区,实测获取土壤样点数据,基于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分别利用单一地统计、混合地统计和遥感反演方法预测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SOM含量变异系数为31.897%呈中等程度变异,且存在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对光谱反射率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光谱指数"Tan345"(Landsat8影像345波段夹角正切值)与SOM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570;以光谱指数"Tan345"与地形因子"G"(高程)为输入量、利用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的SOM精度最高;研究区SOM含量西高东低,沟底和平缓的坡顶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对于促进精准农业、估算土壤碳库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小尺度SOM预测提供借鉴。

岩溶地区管波解译溶洞精确尺度的探讨 下载:97 浏览:496

赵德振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管波探测法解译溶洞的发育情况是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详细介绍了管波探测法的原理和外业施工流程,并结合广州北站安置区项目工程实践,对管波探测法在岩溶勘察中精确尺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钻探和实际施工对比,发现管波对于溶洞大小和顶底板位置的解译精确尺度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同时说明管波能够解译的溶洞精确尺寸目前来看在0.5~1.5 m范围内。

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式准零刚度隔振器的研究 下载:38 浏览:244

刘楠1 郭雅卓2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提出一种由拉伸弹簧和缸体组成的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压缩弹簧并联,组成非线性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动力吸振器,构成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式准零刚度隔振器(VIDA)。通过静力分析,得出隔振器达到零刚度时的参数范围。采用多尺度法对VIDA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系统幅频响应方程。分析不同系统参数对幅频响应的影响。并用数值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VIDA系统实现隔绝低频,系统无大的共振峰,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微纳尺度下激光聚焦的探究 下载:85 浏览:312

张国宇 魏华 《物理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元器件的尺度已经缩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常见的纳米器件都具有纳米尺寸的维度,例如量子点、纳米薄膜、纳米线等。在各种需要激光参与的微纳光学实验中,我们要求激光的光斑尺度能与纳米线的直径相当。本文以纳米线为例,探讨激光聚焦以及激光光斑大小的调节,如何利用高倍镜对激光进行聚焦进而能够让普通的激光光斑缩小到微纳尺寸。本文首先介绍了光学短焦透镜对激光的汇聚作用和激光聚焦前后的光斑特点,然后通过对光路的设计与重新调整,使得波长为532nm的激光聚焦在直径约为200nm的区域。

一种基于CW-RNN的多时间尺度序列建模推荐算法 下载:33 浏览:18

袁涛1 牛树梓2 李会元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9期

摘要:
序列化推荐试图利用用户与物品的历史交互序列,预测下次即将交互的物品。针对序列化推荐中推荐物品依赖于用户的长时间全局兴趣、中时间兴趣还是短时间局部兴趣的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W-RNN的多时间尺度序列建模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引入CW-RNN层,从用户与物品的历史交互序列中抽取多个时间尺度的用户兴趣特征。然后,通过尺度维卷积来建模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用户兴趣特征的依赖,生成多时间尺度用户兴趣特征的统一表示。最后,利用全连接层建模统一的多尺度用户兴趣特征和隐式物品特征的交互关系。在MovieLens-1M和Amazon Movies and TV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最优的序列推荐算法,该文提出的算法在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3.80%和8.63%。

一种利用平衡向量构造M-带紧支对称尺度滤波器的方法 下载:35 浏览:294

陈勇1,2 王国秋1 《数学应用》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M-带紧支对称尺度滤波器的表示形式,利用平衡向量,得到一种代数构造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半正交矩阵来构造M-带紧支对称尺度滤波器.作为应用,参数化了一类结构优美的4-带紧支对称小波框架系统.

一种无人机低仰角测控通信信道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55 浏览:331

李海鹏 吕瑶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在分析低仰角信道中直射、反射与散射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人机低仰角测控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将直射径建模为含有直射载波多普勒频偏的乘性信道,采用正弦波叠加法将散射径建模为入射角在任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衰落信道,并分析讨论了散射径中不同入射角范围对其时变性、相关性的影响。采用此模型设计2个不同莱斯因子条件下的信道实例,验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讨论莱斯因子对系统BER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莱斯因子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莱斯因子较小时,则要求无人机或测控站天线主波瓣较窄,具有较强抑制多径的能力。

自然聚落尺度下村庄分类方法的研究——以天等县为例 下载:61 浏览:363

江雪怡 时雨欣 汪宜漾 马芸 周游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发展受到格外关注。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村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聚落的分布特征,提出以居住密度为单一分类标准的定量化村庄分类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实现居住密度的获取,并划分出5种细胞类型,实现了在自然聚落尺度下对天等县域的村庄分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政村域尺度下进行村庄分类的不足。本文总结的分类方法操作简单,有助于了解村庄的实际分布特征,对以后的具体村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超音速火焰喷涂多尺度WC-17Co粉末制备的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下载:83 浏览:442

陈枭1,2 白小波2 王洪涛2 纪岗昌2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在不同氧气流量(322 L/min、402 L/min、482 L/min和543 L/min)条件下,将多尺度WC-17Co粉末(60%(质量分数)纳米WC和40%(质量分数)微米WC陶瓷颗粒)通过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WC-17Co金属陶瓷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别对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并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降低,涂层中WC颗粒分解更为严重,在氧气流量为322 L/min时,涂层中WC陶瓷相最少。HVOF喷涂过程中氧气流量对最终形成的涂层中W、W2C与Co3W3C相的含量及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当氧气流量控制在543 L/min时,HVOF喷涂形成的涂层中主要物相仍为WC相;通过硬度测试发现,随着氧气流量增加,涂层的硬度值逐渐增加,在氧气流量为543 L/min时,涂层具有最高硬度值((979±52. 9) Hv0. 3)和仅为(6. 6±0. 57) mg的磨损失重量。

液滴模板法制备颗粒材料过程中介尺度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499

汪伟 谢锐 巨晓洁 刘壮 褚良银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以液滴模板法来制备颗粒材料,可通过对液滴以及颗粒界面介尺度结构的形成与反应的定向调控来实现对固体颗粒功能材料的高效制备和性能强化。深入研究液滴和固体颗粒界面介尺度结构与反应-扩散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定向调控规律,揭示反应与扩散过程的机制及其耦合,对于实现反应过程强化与理性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液滴模板法制备颗粒材料过程中的介尺度结构调控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界面两亲分子聚集态介尺度结构对液滴形貌的定向调控及对液滴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液滴界面传递与反应对颗粒材料介尺度结构的定向调控,以期为液滴模板法合成颗粒材料的反应过程强化与理性调控提供科学指导。

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的开发与研究 下载:91 浏览:501

曾新娟1 王丽2 皮丕辉1 程江1 文秀芳1 钱宇1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油水污染日渐严重,特别是石油的泄露、有机化学品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挽救的损害。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油水分离材料与技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的出现,为科研人员指明了道路。本文以用于油水分离的特殊润湿性材料为研究体系;首先,对具有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的基本理论和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通过调控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制备特殊润湿性材料实现不同的油水分离效果的研究进展,并且尝试从微纳米尺度上揭示特殊润湿性材料的特征,形成从微纳米尺度上揭示油水分离用材料化学品结构特征的技术基础。最后指出了目前在油水分离用功能材料化学品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基于分子尺度的沥青材料设计 下载:93 浏览:486

周新星1 吴少鹏2 张翛1 刘全涛2 徐松3 王帅1 《新材料》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分子尺度的沥青材料设计是指利用多尺度分子模拟预测沥青材料的性能,指导制备符合高性能要求的沥青材料。分子尺度的设计方法主要有量子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总结了沥青质模型、沥青模型、量子力学和分子模拟在沥青材料性能预测和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改性沥青材料常用物理力学性质的模拟计算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

多尺度模拟方法在材料位移损伤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96 浏览:478

贺朝会 唐杜 李奎 《物理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介绍了材料位移损伤效应研究中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和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举例说明了3种方法的作用和模拟结果,指出了半导体材料位移损伤多尺度模拟研究中待研究的问题,为半导体材料的辐射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法的适用性研究——以广西典型岩溶区小流域为例 下载:76 浏览:456

黄艳霞1 梁志鑫2 王玉杰3 王云琦3 王彬3 顾剑红3 李一凡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根据广西隆林县常么、者滕、龙窝坝3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估算了岩溶地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6年的治理,常么和者滕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草地和林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长357万和429万元;龙窝坝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未利用地向林地、草地和小部分耕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增长506万元。总体上,龙窝坝小流域的治理效果优于常么和者滕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提升的生态服务价值更加明显。

乌鲁木齐河流域60余年降水量的Morlet小波分析 下载:65 浏览:353

徐继红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研究区域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旱涝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气象站1951—2014年的降水量数据,结合统计检验方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降水时序进行了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全年降水量未来均以偏枯为主,年降水量周期主要受春夏季降水量周期的影响。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大尺度复杂地形山区风环境模拟——以石溪乡为例 下载:67 浏览:396

裘国平1 章俊屾2 杨振文2 孙易吟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常会涉及到"环境品质""绿色通廊""人居环境"等概念,这些都需要对风环境的研究及应用。本文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石溪乡为研究对象,围绕近地表低空区域,模拟山区乡村区域的风速场,并对其风环境特征的规划设计展开相应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模拟区域的地形复杂、计算范围广,仍可通过分步计算控制法对大尺度模型进行CFD模拟分析,并给出合理的风场结构;不仅如此,在山区乡村规划设计中,人居活动区应尽量远离在山体附近,减小环境风回流区对人居安全带来的风险,进一步证明了山体对建筑表面风速分布的影响不容忽略。最后,本文认为"风环境"可作为山区乡村规划的一个评价指标,提供一定的定量分析及参考依据,为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提供规划设计思路。

多尺度模拟研究纳米凸体几何形貌对初始塑性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69

周思源 金剑锋 王璐 曹敬祎 杨培军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研究金属表面微凸体的力学行为对深入理解摩擦、磨损和设计微纳米机电器件有很大帮助。采用准连续方法探索了纳米压痕作用在薄膜(001)表面的纳米微凸体几何形貌对铝和铜薄膜初始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相较于平坦表面,微凸体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薄膜的屈服应力。矩形微凸体横纵比对屈服应力的影响不大。随着底角α的增大,梯形微凸体的屈服应力呈现降低的趋势,尤其是α>54.7°。同时,在纳米尺度限制全位错形成的条件下,铝中可能容易形成孪晶结构。

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下载:96 浏览:505

王丽萍 夏文静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生态足迹是跟踪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方法,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可持续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了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准确理解该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掌握其适用性,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及其指标体系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尺度的研究内容,大到全球尺度国际间的比较,再到国内省级区域的生态足迹测算,小到城镇(微观)尺度研究,揭示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并对比分析了生态足迹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旅游业、城市交通、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展示了生态足迹的强大功能和实用价值,为生态足迹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拓展了空间。其次,对影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参数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以及社会因素、人口因素、城镇化率、进出口贸易等,为生态足迹的科学计量提供了指引。最后,指出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