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开放教育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210 浏览:1147

吴静 《文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对于成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时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拓宽开放教育学习的途径,对于成人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还具有一定的枯燥与抽象性,对于忙碌的成年人来说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应该着力对于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进行探求,能够在往日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下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有效突出教学的侧重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各项技术、开展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功能,更好的适应成人开放教育的需求。

面向师范认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多维协同教学体系构建 下载:230 浏览:1312

​姜洋 《文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师范认证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十分深远,其通过指明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弊端,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依托于师范认证理念探索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情况,通过分析此专业的教学重点,从而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为构建多维教学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

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下载:280 浏览:1795

​龚晓辉 《文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相比较古代文学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指1917年到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进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但它内涵丰富,包含了新旧社会的的转换时期、抗日艰难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它与中国现代革命运动息息相关,是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将思政教学融入现代文学课程之中使得这种意识能更加直观、可感、可知,能更好地培养开放大学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

如何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下载:192 浏览:3020

​赵星钰 《文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性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大众化教育不断发展和推行的今天,在相关专业教学中,要打造应用性较强的培养体系和培养策略,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才能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途径 下载:412 浏览:3194

张云仙​ 《文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在“互联网 +”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下,应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发展,构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工作场所以及教学空间融合的环境,创建人人可学数字化学习空间,这就是促进教师教学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设计,再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调查的结果,最后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途径。

对标师范类认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下载:176 浏览:2200

本杰加 《中国文学》 2021年2期

摘要:
汉语言文学是大学的一门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其树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汉语言文学知识》一书,由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编著,2020 年9月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为6章,分别为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字词句的运用、汉语表达、对联、古代山水名胜诗词文选。该书从汉字的形体演变、现代汉语词汇、句子的组织与句式的选择等方面,讲解了字词句的运用。在语言表达一章中,阐述了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等内容,并对各种类型文章的写作方式方法进行了讲解。从实践教学面临的具体困境入手,探索平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实践、面向中学切合课改、立足地方、适应时代、借助媒体、追求特色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

新文科背景对高校教学观的影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下载:476 浏览:3691

陈国元 《文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观参与教学。为科学地进行新文科建设,一线教师首先应掌握当下的研究动态,做到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带理论。教师需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资源,以及科学的研究精神,在教学中成就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良性互动。展望未来,文科建设将实现从互谅网到物联网的转向,越发突出科技人文的良性干预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促进研究 下载:199 浏览:1907

毛宁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9期

摘要:
为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应当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积极融入新的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研 下载:74 浏览:982

曲高磊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4年5期

摘要: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师资力量与专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研究 下载:75 浏览:877

李嘉雯1 李洪福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素培养质的实用型人才,让以往就业创业较为困难的文科学生,也能拥有与国家发展水平相当的就业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世界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文科教育理念下,努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社会市场上的实用性与复合型人才竞争力。这是未来文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

如何在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下载:306 浏览:2394

张文赫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着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了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与公正阶段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师将如何把认知道德发展理论的知识渗透并应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展开分析与论述。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