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议温肾法治疗难治性咳嗽 下载:36 浏览:215

花红梅1 王志刚1 李杰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肾藏精,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足,阳气充盛则伏痰不生,呼吸顺畅;肾阳不足,失去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障碍则痰液滋生,则咳嗽经久不愈。本文从温肾的角度出发,探讨难治性咳嗽病因病机多为肾阳不足,虚实夹杂,因虚致实。治疗上以温肾为法,温肾降肺,化痰祛瘀,扶正固本,辨证论治。

实脾饮加减+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268 浏览:3554

康永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以实脾饮加减+缬沙坦分散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者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奇偶数分配,常规组用药缬沙坦分散片,观察组增加实脾饮加减,疗效分析。结果:肾功能、尿蛋白等相比对,观察组于治疗开展后均由大幅度改善(P<0.05),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证候积分,治疗开展后,观察组积分下降显著,且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药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复发率等,两组中观察组偏低(P<0.05),肾炎症介质做数据比对,观察组采取治疗后改善幅度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治疗中,实脾饮加减、缬沙坦分散片做联合用药,可促进患者病症反应缓解,并在治疗后能够抑制预后复发,功效良好。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的肾阳虚型自然流产中医证候学研究 下载:83 浏览:538

王晓明1 孙振高2 王天琪1 杨毅1 徐凯月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与肾阳虚型自然流产发生相关的卵泡液(follicular fluid,FF)代谢物组,以期为科学预测和诊断自然流产肾阳虚证、探讨其证候本质做初步尝试。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MS)技术对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肾阳虚型自然流产患者即肾阳虚流产组(n=32)及分娩者即对照组(n=40)的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肾阳虚流产组及对照组卵泡液共计32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有氨基酸类、胆固醇类、维生素类、脂肪酸类、胆酸类、溶血卵磷脂类以及其它等七大类,其中上调的有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LysoPC(16:0),Palmitoylglycerophosphocholine等8种,下调的有L-valine,6-Oxohexanoate,L-Phenylalanine,2-Oxoglutarate,Linoleate等24种。结论:本研究鉴定的32种特征性化合物与中医肾阳虚证存在相关性,为肾阳虚型自然流产提供可能的诊断依据和治疗靶点,从FF代谢组学层面丰富发展了中医证候学。

补肾启枢强心颗粒辅助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下载:86 浏览:532

胡芳1 沈金峰2 邓鹏3 陈洪涛3 刘中勇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启枢强心颗粒辅助西药治疗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患者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反映心功能的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E/A)。结果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9)。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均可改善微炎症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IL-6、hs-CR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均可以降低NT-proBNP及提高LVEF、E/A,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T-proBNP降低及LVEF、E/A升高水平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启枢强心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炎症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骨碎补总黄酮对IL-1β介导的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干预的最适浓度范围 下载:69 浏览:507

陈颖颖1 李冬霞1 杜梦梦2 张丽宁2 胡琪2 周丽2 罗莎2 周同亮1 陶庆文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索最适药物干预浓度范围。方法细胞分为正常组、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共6组,每组均以IL-1β10 ng/mL诱导细胞致炎,骨碎补1.0组以骨碎补1.0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5组以骨碎补0.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25组以骨碎补0.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125组以骨碎补0.1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062 5组以骨碎补0.062 5 mg/mL加药干预,在12、24、36、48 h 4个时间点检测SW1353细胞的增殖率与凋亡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细胞增殖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4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细胞均呈不增殖状态(P<0.01),0.062 5组细胞增殖在12 h与36 h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在24 h与48 h时较正常组略低(P<0.01);细胞凋亡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与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凋亡率在10%以上,存活率不足正常组90%(P<0.01),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3组细胞凋亡率<10%;光镜下结果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状态不佳,数量较少,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3组细胞状态与正常组细胞相仿,但骨碎补0.25组细胞数量较少,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细胞数量与正常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干预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选择的最适浓度范围为0.062 5~0.25 mg/mL。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载:279 浏览:3891

王刚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随机表数字法将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共计47例,实验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共计47例,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有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治疗价值显著,可为患者康复带来良好获益。

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下载:541 浏览:3290

唐仕燕 陈剑敏 《中国中医药》 2023年3期

摘要:
研讨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方法:给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74例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共37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方法,共37例,对比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干预组高(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患痛风中医怎样治疗 下载:123 浏览:2253

夏先能 《中国中医药》 2021年5期

摘要:
痛风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在欧美国家,普通人群痛风发病率约为1.7%。在中国,普通人群痛风发病率约为1.1%。采用中医治疗痛风,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今天,我们就来向各位读者朋友介绍患了痛风,中医怎样治疗。

生髓益血方联合环孢素及雄性激素治疗脾肾阳虚性慢性再障的临床观察 下载:121 浏览:1144

张君诗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验证生髓益血方在脾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阳虚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应用生髓益血方联合环孢素及雄性激素达那唑,对照组给予环孢素和达那唑治疗,观察并分析两个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中医临床显效和有效例数、外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骨髓象活跃度等,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我科自拟的生髓益血方对脾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脾肾阳虚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不孕患者诊治1例并文献复习 下载:54 浏览:594

刘月1 郑文兰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多位于盆腔脏器及壁腹膜,以卵巢和宫骶韧带为主。主要症状包括下腹痛、痛经、不孕、性交不适、月经异常等。不孕对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大。该病具有肿瘤种植及转移特性,若治疗不规范,病情将加重,受孕机率降低。本报道基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文兰主任医师诊治的1例成功受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目的是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危害,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