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学术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37 浏览:337

孙林 许边疆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自高考恢复以来,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学术论文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学术性论文教学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而报告书模式则是将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论文选题合二为一。实践表明,毕业设计报告书既有学术论文的诸多优势,又能将毕业设计实践与理论应用相统一,激发了学生写作潜能与热情,是一种更适宜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下载:26 浏览:302

纳麒1 马志翔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事业方面,整合乡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和线下文化产品。从"扶贫扶志"方面,推动贫困人口内生式发展。

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的帝国转向:“帝国学派”史学述评 下载:57 浏览:331

吴万库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自美国革命以降,美利坚殖民地史长期囿于"国族"视域之下,成为立国前史的点缀,被矮化、边缘化,直至19世纪末,帝国学派率先借力新情势、新方法、新史料,倡导跳出国族框架,用英帝国的视域来关照美利坚殖民地史。这种带有"空间转向"的研究方法,不断渗透到其他史学流派和学科领域中,为美国史学带来新路径和新课题,在美国历史编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法治化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下载:69 浏览:368

施俊文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上强调,宗教事务应依法管理,努力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这是对我国宗教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是处理当前宗教问题的现实需要。德宏州是云南省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和亲”的历史考察 下载:67 浏览:425

苏争艳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其规模之大,涉及民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历代的"和亲"中都是罕见的。本文在对唐代的"和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认为唐代的"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边疆开发,不仅对唐王朝有利,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清代州县的“省务”运作 下载:96 浏览:92

裴丹青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从甘肃省友宋树森所记存的州县交代、差车控案、禀修工程等案例来看,州县与行省间的禀详和札牌仅为清代上下级衙门正常运转的载体,并非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州县省友在使费基础上请托司、院书吏对州县省务的运作,从酝酿、沟通、协商到最终解决,才是州县和行省间行政运作的实况和常态。省友这种利用体制外的非正式和私人因素从事的州县省务运作,一定程度上起到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同时又使州县规避相应的处罚。

人类学主要流派婚姻研究的理论轨迹评析 下载:55 浏览:367

刘军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人类学诞生的百余年间,婚姻研究始终贯注于学科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西方各学派从不同视域入手将婚姻纳入各色社会范畴比较观察、阐释剖析,最终形成"进化论""反进化论""文化决定论""交换论""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反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流派和观点。每一学派研究视域的转折、研究侧重的改变均事关社会变迁、思潮变化,学界也在这样的探索中不断刷新和深化着对于婚姻的理解与认识。有鉴于此,以西方人类学理论演进历程为纲,厘清一百年来主流学派在婚姻研究领域的理论轨迹,对奠定学理比较的根基,深化婚姻研究的思想应该会有一定作用。

论参与式灾后重建的作用和影响 下载:25 浏览:420

王卓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参与式方法所强调的,一是对弱势群体赋权,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平等磋商,三是提高发展进程中各种投入的效率。本质是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本文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在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民乐村开展参与式灾后重建规划的实践,分析政府科学回应社会和群众需求的方法与条件,提高政府和社会援助效率、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性,研究刺激公共品需求、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途径,探索社区管理模式转型为社区自治模式的基本框架。文章认为参与式灾后乡村重建可以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基于边界效应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研究 下载:46 浏览:417

洪菊花1,2,3 骆华松2,4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跨境经济合作区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尽量弱化边界效应中的屏蔽效应,充分发挥其中介效应,因此,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屏蔽效应相对较弱而中介效应较强。针对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核心区和扩展区的不同功能分区,提出核心区范围内国家主权权能互相让渡、核心区边界实行严格国界管理、扩展区实行无障碍开放管理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模式。最后提出发挥边界的"情感纽带"作用、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法律保障、强化国家主权让渡遵循平等性和渐进性、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安全防控体系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对策。

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澜湄合作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比分析为例 下载:53 浏览:433

洪菊花1,2,3 骆华松2,4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认为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是区域合作子系统与地缘安全子系统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对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的物质结构、观念结构、复合系统整体结构、整合功能、反馈功能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澜湄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展了对比分析,从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为何澜湄合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仍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认为澜湄合作的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让该复合系统处于协同演进状态、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该复合系统处于冲突退化的状态。

虚拟仿真技术开拓地球科学教育新边疆 下载:73 浏览:491

方坤 王雨双 王晓延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7期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不同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实验中应用的早期阶段,得益于当前空前强大的计算机性能和硬件设备,高沉浸感、高仿真度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得以展开。地球科学教学中的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不可及、不可逆"的,虚拟仿真所包含的各种技术手段可以轻松构建出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也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中国西南地区边疆中学音乐教育与研究 下载:140 浏览:1414

杨新硕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国家对边疆教育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中国西南地区边疆中学的音乐教育迎来了显著的发展契机。然而,受制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相对滞后的经济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特征,这些区域的音乐教育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西南地区边疆中学音乐教育的当前状态,细致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该地区音乐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边疆地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研究 下载:174 浏览:1718

黄荣芳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边疆地区作为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其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对此,本文针对边疆地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边疆地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

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开展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501

陈华 《体育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在不同体质的情况下,实行分层教学是保证每位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关键。分层式的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到所有人的发展,是目前我国体育课中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使所有人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下载:114 浏览:1275

张宁 胡艳 杨赛萍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州人民医院产科6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前半年孕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后半年孕产妇,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护理模式,两组均为34例,依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后42d、180d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2d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观察组产后180d为70.59%,高于对照组的44.12%(P<0.05)。结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妇采用互联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180d内纯母乳喂养率。

思政教育融入边疆地区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下载:217 浏览:2208

普林练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0期

摘要:
作为当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教育任务之一,立德树人需要在各种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得到重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关于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完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助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数学综合能力的水平。

浅谈促进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策略 下载:235 浏览:2481

蔡美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乐于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组织、指导和推广等职责,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对体育的重视 下载:245 浏览:2438

马炜琨 《中国体育科学》 2021年11期

摘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实现生命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途径,因而初中学生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初中教学重要的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探索实践——以云南省孟连县芒信镇为例 下载:144 浏览:1450

李礼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展开,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精彩剧目。孟连县芒信镇属于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对乡村振兴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移风易俗成效不明显,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缓慢。芒信镇立足边境和民族的实际,把自然条件转化为自然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把牛油果变成“幸福果”、“增收果”。群策群力,主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增长。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披上美丽“外衣”。芒信镇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等探索实践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盘”,力求实现内在“实”和外在“美”的统一。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下载:314 浏览:3632

边疆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作为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中的一种关键技术,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深受关注。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广泛推广和应用,确保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无功补偿技术展开探讨。先阐述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保护电容器设备这三个方面,最后总结电气自动化中该技术的具体应用,通过合理应用无功率补偿技术,能够实现该技术在电力用户领域、配电线路、变电站运行中的有效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