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35 浏览:275

程学文1,2 史存卓1,2 刘鹰2,3 傅松哲2,4 张磊2,4 田野2,4 熊玉宇2,4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研究低固定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初始体质量为469g±75g)生长的影响及代谢机制,试验设置F1组(1次/d, 8:00,低投喂频率组)、F2组(2次/d, 8:00、17:00,对照组)和F4组(4次/d,8:00、11:00、14:00、17:00,高投喂频率组)3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个体标记后放入3套相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投喂率设定为0.90%(低于饱食投喂率),在养殖试验进行的第0、17、30、45、60天时,检测其生长情况,并采用TM广靶代谢组学方法对第60天时F1组和F4组所取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F4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2组和F1组(P<0.05);F1组和F4组共检测出1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随投喂频率提高,肝脏代谢物中二十碳四烯酸、L-乳酸、牛磺胆酸、UDP葡萄糖和L-甲状腺素等121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上调,莽草酸、乳清酸、L-天冬氨酸、胍基乙酸和5-氨基戊酸等36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下调,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肝脏中L-甲状腺素和胍基乙酸的丰度分别与SGR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在低于饱食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提高到4次/d可促进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高投喂频率组生长快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肝脏L-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和胍基乙酸合成减少有关。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320

沈阳希1 李珍2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室在职护理人员共26名,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实施前(2017年8—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4月)接受相关治疗护理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分别为485例和594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手术感染率、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采用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PGA),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估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护理人员NPGA自主决策、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角色、团队协作、个性化护理措施评分均较实施前升高,手术感染率、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则均较实施前降低(P <0. 05);实施前后NPGA尊重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实施,可显著提升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降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护理人员行为目标达成度有一定帮助。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75 浏览:456

黄晓艳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876

郑金韬 傅德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试验组(常规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40例)。以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循环内分泌指标作为观察指标评估疗效,以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试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8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浆肾素(PR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ATⅡ、PR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D、ATⅡ、PRA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循环内分泌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少。

在体检中心护理质管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的作用研究 下载:297 浏览:2194

郭晓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体检中心护理质管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间体检中心接收的100例体检者,在分析信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管理方式,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管理。随后对两组体检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同时对比护理服务水平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水平、护理质管效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体检中心的护理质管中心中,可以使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提升,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深髓静脉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下载:87 浏览:504

​洪云 朱幼玲 黄治飞 翟登月 张振华 王盛磊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深髓静脉征(DMVs)的分布、分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行SWI扫描以评估DMVs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MVs的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对病灶同侧的DMVs进行分级,并采用箱线图描述其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36例(72%)存在DMVs(病灶同侧19例,病灶对侧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同侧DMVs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0,95%CI:1.006~11.393,P=0.049);而病灶对侧DMVs虽不能独立预测预后,但其多出现于预后良好组中(44.8%)。病灶同侧DMVs中1级7例、2级9例、3级3例,箱线图分析示DMVs 3级有更高的mRS评分(平均为4分)。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SWI上出现病灶同侧DMVs可独立预测预后不良,而出现病灶对侧DMVs多提示预后良好。

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研究 下载:76 浏览:517

​刘洋1 王佳楠2 周洁信1 王拓一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0例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患者有无颈内动脉窃血及侧支循环对其侧支血流代偿进行分型。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存在颈内动脉窃血;17例存在侧支循环,其中前交通动脉侧支10支,后交通动脉侧支9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11支,眼动脉侧支8支。患者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可分为3型,其中Ⅰ型为单纯颈内动脉窃血,共3例;Ⅱ型为颈内动脉窃血+侧支循环,共8例;Ⅲ型为单纯侧支循环,共9例。结论 部分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侧支血流代偿中存在颈内动脉窃血途径。

基于循环前缀的大规模MIMO-OFDM同步方法分析 下载:57 浏览:448

宋冬梅 《天线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系统对同步性能具有极高的要求,本文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基础之上结合循环后缀思想,对CP结构进行改进,并引入伪随机序列对算法进行改进,进而得到较为精确的定时同步值及频率偏移值。通过仿真表明,改进的CP结构及算法使系统的同步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宣教模式在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506

​叶丽丽 潘珍甲 唐红梅 叶衍涓 郭燕舞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宣教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宣教模式。比较2组患者手术准备知识知晓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手术配合度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准备知识知晓率增高、SAS评分降低、手术配合度差者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5.1%vs. 12.1%)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可以作为针对垂体瘤患者的一种全新的宣教模式,相比传统围手术期宣教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手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预防乳头内陷患者矫正器牵引术后乳头坏死方法的改进 下载:399 浏览:313

曹海茹 李子榕 孙琦 赵茹 马玉芬 2019年3期

摘要:
降低矫正器牵引法治疗乳头内陷患者术后乳头坏死率。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查阅文献及分析,医护合作改进术后护理方式并制订护理操作规范,应用于2014年—2018年收治的104例(196侧乳头)实施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的患者。结果术后无乳头坏死发生。43侧乳头皮肤破溃,护理7~34 d后全部愈合。结论改进后的术后护理方式可降低乳头坏死率。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39 浏览:258

沈阳希1 李珍2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室在职护理人员共26名,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实施前(2017年8—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4月)接受相关治疗护理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分别为485例和594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手术感染率、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采用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PGA),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估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护理人员NPGA自主决策、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角色、团队协作、个性化护理措施评分均较实施前升高,手术感染率、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则均较实施前降低(P <0. 05);实施前后NPGA尊重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实施,可显著提升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降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室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护理人员行为目标达成度有一定帮助。

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273

刘佳潞 钟玉苑 梁宝玲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调整、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能够降低CHB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其遵医行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33 浏览:192

黄晓艳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MMP-9血清水平及启动子C-1562T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关系 下载:62 浏览:426

叶祖森 程建华 叶强 朱振国 杨学志 陈艳艳 李佳 陈思砚 肖美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水平及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侧支循环的开放途径分为三级,血流分级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评估系统,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血清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EFLP)测定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位点C/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292例,其中男167例,女125例。年龄31~86岁,平均(61.43±10.07)岁。MMP-9血清水平及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侧支循环ASITN/SIR血流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侧支循环途径间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后三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一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和二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血清水平可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的预测有一定的作用,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的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七氟烷对体外循环所致脑损伤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06

​张春雷 张加强 林洪启 王艳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脑损伤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CPB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仅行动脉和静脉穿刺置管;CPB组建立CPB模型后流量逐步调至最大[100 mL/(kg·min)]并维持转流60 min;七氟烷组先予2%七氟烷吸入30 min,休息15 min后处理同CPB组。取各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测定脑组织湿/干重比,伊文思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GRP78、CHOP、磷酸化JNK(p-JNK)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脑组织湿/干重比、EB含量和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脑组织湿/干重比、EB含量和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海马组织中GRP78、CHOP、JNK/p-JNK、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海马组织中GRP78、CHOP、JNK/p-JNK、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对CPB所致脑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七氟烷抑制UPR相关性细胞凋亡有关。

11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下载:85 浏览:505

林斐然 刘文彬 欧元祝 虞啸炫 葛丹红 唐立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11种同型半胱氨酸(Hcy)循环酶法商品化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选取11种Hcy循环酶法商品化试剂,分别与HITACHI 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成11种检测系统。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EP6-A文件及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258—2015,验证11种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内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9种检测系统的试剂批间差。结果 11种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内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低于室间质量评价(EQA)标准的1/3(6.67%)]。除1种检测系统测定中、高水平样本的批间差>10%(EQA标准的1/2)外,其他检测系统的试剂批间差均符合要求(<10.00%)。11种检测系统中有4种未通过正确度验证,有3种线性范围验证判定为非线性。结论 11种检测系统在测定Hcy时各项检测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临床试验室应在开展Hcy检测时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滤料生物挂膜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下载:55 浏览:412

章霞 徐志进 柳敏海 李伟业 殷小龙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为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滤料生物挂膜、微生物多样性和水处理效果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滤料——电气石球(T)、聚乙烯环(PE)、聚苯乙烯泡沫滤珠(EPS)进行挂膜和养殖废水处理试验,并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滤料表面和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8d的挂膜期间,电气石球组氨氮、亚硝酸盐消除时间较短,比聚苯乙烯泡沫滤珠组早4d,比聚乙烯环组早8d,在水处理效果试验过程中,48h内3种生物滤料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效率依次为电气石球>聚乙烯环>聚苯乙烯泡沫滤珠;细菌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滤料循环水中相同门分类细菌丰富度较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其中,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均具有重要的脱氮功能;水体中和滤料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分析显示,电气石球组水体中的变形杆菌门明显高于聚乙烯环组水体,电气石球组滤料中变形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明显高于聚乙烯环组和聚苯乙烯泡沫滤珠组。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比较挂膜时间、水处理效果和微生物多样性,各滤料的水处理效果为电气石球优于聚乙烯环和聚苯乙烯泡沫滤珠,各系统中均具有大量脱氮功能的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细菌且对水处理效果产生重要作用。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下载:101 浏览:1076

廖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对照组(常规监测),分析临床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在T1的时候低于对照组、在T3的时候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在T2、T4时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监测之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效果理想,改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拔管、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32

刘佳潞 钟玉苑 梁宝玲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调整、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能够降低CHB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其遵医行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酶谱升高的影响因素 下载:55 浏览:478

刘继红 孟庆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心肌酶谱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完成OPCABG手术患者202例。所有患者术后测定12、24、48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KMB水平分为A组(≤5. 31ng/m L,轻度升高组),B组(> 5. 31ng/m L,明显升高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史、左主干病变、病变支数、心功能分级等患者术后发生心肌酶升高的差异,再对筛选出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有心绞痛发作、前降支桥位置位于中远+远段、平均搭桥手术时间是OPCABG术后CK-MB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结论 OPCABG手术时,应严格控制易引起心肌酶升高的影响因素,以最大程度上降低OPCABG手术对患者心脏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