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遗址保护视域下移民安置适应性问题研究——以乾陵大唐丝绸之路风情小镇设计为例 下载:96 浏览:508

刘令贵 陈培强 蒋维乐 《中国建筑》 2018年1期

摘要:
以大遗址保护为目的的移民搬迁普遍采取以农为非的策略,即农业人口经过土地流转,易地安置后转变为城镇人口。而当前大多数安置区简单地将城市规划结构,城市街区组团,城市建筑形态应用于安置区的建设中,在具有明显城市化意味的设计语境下衍生出的空间形态,必然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经过与劳动土地的剥离,远离传统农村社会的两度空间,搬迁户在安置区内需要进行生活的重新适应。该文以乾陵大唐小镇项目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提高移民对生活环境转变及生产方式转变的适应性。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治理——基于产权经济学租值耗散的视角 下载:57 浏览:435

张侃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社会反响强烈,甚至出现了"义务教育拉丁美洲化"的现象,其实质是人们追求高质量教育与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从产权经济学视角来看,是不均衡发展下义务教育产生的租值耗散使然。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解决策略如下:通过硬化约束,推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区隔化良性发展;大力推进公立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均衡发展;破除城乡区隔,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投入机制改革与研究生教育非均衡发展探析 下载:77 浏览:484

姚志友1 何红中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投入机制改革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非义务教育性质,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合理运用,其带来的非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促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和提升科研水平,但也可能会加剧高校和学科发展的某些失衡,增加部分研究生及其家庭和导师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为此,需要拓展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来源途径以实现多元投入和总量增长,处理好投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探索独立的第三方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高校研究生经费统筹使用和教育管理工作,推进研究生教育走向新的动态均衡。

从儿童权利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下载:58 浏览:516

黄振威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5期

摘要:
"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入便宜园",充分保障每一位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不充分、盲目发展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法律保障与惩戒机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PISA结果利用于教育改革的三大误区 下载:91 浏览:505

吕云震 高益民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近年来PISA在全球范围风靡,PISA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纷纷把PISA成绩视为推行教育改革的基础与准则。当那些政策制定者、权威智库和媒体等在使用PI-SA结果用于政策改革时,来自各种利益驱动下的解读与使用明显存在,导致相当严重的误导效应,主要体现在去地方化和去情境化解读、非严性的因果推论和基于政治功用的政策借鉴等方面。

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原因分析 下载:87 浏览:486

​黄延芳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504

郭建如1 邓峰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项目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从学校、院系和个体层面考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层级高校或学科分类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教学活动各环节对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影响有限,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以及师生互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效果;高质量的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充分认识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胜任素质提升路径 下载:97 浏览:509

官爱兰 王太右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升级,高校"双创"教育步入内涵式发展进程。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素质状况如何,影响着创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及创新思维五个维度的胜任素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江西省16所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素质状况。调研发现,当前创业指导教师五个维度的胜任能力并不理想,难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因此,建议从优化国家制度设计、加强社会支持、有效实施院校措施、增进自我发展意识等四个层面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力。

从入学机会平等到发展机会平等——20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目标变迁研究 下载:87 浏览:514

赵婷婷 王彤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政策变迁首先表现为政策目标的转变,它既是政策问题的体现,也是政策方案制定的依据。20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目标从入学机会平等转变为发展机会平等,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体现了政策制定过程的内在逻辑。在更深的层次上,政策目标的这一转变是社会利益格局变迁的反映,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从关注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到关注学生利益和需求的变化。

高校教师视角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 下载:82 浏览:506

许心1 蒋凯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在学术国际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发表SSCI和A&HCI论文进行激励。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和学术评价两个层面。从对国内某研究型大学文科教师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持不同意见,虽一般不反对对国际发表进行物质奖励,但他们对国际发表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理解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关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探索 下载:68 浏览:275

梅春英1 王晓波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这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医学人文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医学界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和影响学生;其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作用;再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作用;最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推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的理论模型建构 下载:31 浏览:330

王雪薇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学习共同体、群聚效应以及SECI知识转换模型等理论,分别从"本体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是什么)"、"价值论(为什么构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和"方法论(怎么样构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三个层面。探讨教师教育虚拟体系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构建机制,以期搭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架构合理的理论模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的质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02

王磊1 郝静2 何林3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亲子异地居住、老年人异地照料孙辈现象增多。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进行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在京帮助子女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描述了他们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分析了他们照料孙辈的状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发现:H社区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以农村户籍、低龄健康女性老年人为主;单独来京的老年人略多于同配偶一起来京的老年人;他们照料孙辈具有暂时性特征,大部分老年人并无长期在京居留的意愿和计划,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延长了他们的在京居留时间。研究建议:为来京外地老年人提供临时社会支持和医疗保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托幼服务社会资源供给,以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加强对家庭建设的支持,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程度加深、低生育水平持续的双重挑战。

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研究述评 下载:79 浏览:430

黄振威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老年人作为国际法保护中的特定群体,其权利的实现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障碍。在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方面,联合国、区域性人权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对研究热点的综述可以发现,学界关于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学科融合突出、相对侧重实践性等特征。

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四川省G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462

宿丽文1 伍海霞2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问题凸显。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等方式,发现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具有较强的情感慰藉需求,且多数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亲子分居,家庭情感慰藉功能弱化,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自身诉求低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缺失,是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情感慰藉缺失的主要原因。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提出从老年人自身、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家庭和邻里、正式支持系统的社区和政府等层面出发,构建和完善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其情感慰藉需求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衰老的身体存在与社会意义——“医养结合”的问题化叙述 下载:87 浏览:475

胡婕婷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社会活动和社会撤离理论,通过对医学理论、社会文化及老年人自身对于衰老的不同叙述进行梳理。基于2016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Q社区的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现有的医养结合制度设计和服务实践中所暗含的社会意义及其作用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关于医养结合的制度设计和服务实践如何影响和塑造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份认同。

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供给特点、运作机制及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下载:88 浏览:472

郭正模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新兴产业的市场供给对创造社会新的有效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老龄产业的供给能力提升,需要从其市场供给特点、运作机制等供给侧方面加以研究,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老龄产业作为一种弱质的新兴产业,其市场供给机制具有许多特殊性和内生性障碍。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将社会供给与市场供给有机结合的供给侧改革。

基于IMO分级的MASS岸基操控人员法律地位探析 下载:26 浏览:393

袁雪1 姜爱华2 《中国海洋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传统设备的结合已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MASS(Maritime Autonomous Surface Ships)全称为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其作为人工智能的产物,代表着未来船舶的发展趋势,也推动MASS岸基操控人员这一新兴海事主体的产生。“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在MASS的操作过程中完全消除人员因素的干扰,在IMO所定义的MASS发展四阶段中,人在循环中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其职能、责任、法律地位均有所不同,关于岸基操控人员法律地位的认定,具有基础性和高度优先性。L1级别MASS无需岸基操控人员;L2级别MASS岸基操控人员可视作L3级别岸基操控人员的实习或见习期;L3级别岸基操控人员可视为船长或“外部船长”;L4级别MASS系统的优先程度高于人,岸基操控人员仅具有“监督”与作出“降级”决定的职责,不排除其成为新兴海事主体的可能性。

四川省广安市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以醉仙麻辣牛肉为例 下载:17 浏览:209

陈迎 《当代市场营销》 2025年1期

摘要:
如何在新农村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好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推广,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销售,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区域以外的消费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促进其发展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醉仙麻辣牛肉的营销为出发点,通过多角度的背景分析,对著名的醉仙麻辣牛肉的销售现状、困境、产品特点、传统营销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典权入法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45 浏览:514

王湚 《法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典制是我国古人在交易中经过反复琢磨,凝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民间交易习惯是其滥觞,自有其存在商业和经济逻辑。《民法典》物权编设立典权制度在诸如弘扬传统法律文化,推动不动产制度鼎故革新等多个方面具有抵押权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即便社会发展进步如斯,但其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仍具现实意义。然,典权的权利属性是此制度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是关乎其存废,亦是典权进入《民法典》物权编的拦路虎,本文将通过厘清典权的法律属性,论证物权编设立典权的必要性,并尝试通过立法维度,力求重新激活典权,将逐渐式微的典权制度拉回大众的视野。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