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DeepLab的物体部件分割网络 下载:51 浏览:348

赵霞 倪颖婷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现有部件分割精度较低、泛化性和精度无法兼顾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DeepLab的物体部件分割网络(DeepLab-MAFE-DSC).网络的编码器部分提出多尺度自适应形态特征提取模块(MAFE),利用可形变卷积增强模型对不规则轮廓的处理能力,并采取先级联再并行相加的采样模式,兼顾全局和局部信息.解码器部分设计基于跳跃式架构的解码器模块(DSC),同时连接深层的语义信息和浅层的表征信息.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DeepLab-MAFE-DSC具有简单、分割精度较高、泛化性较强的优点.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56

王艳玲 蒋发辉 徐江兵 刘真勇 高振 《土壤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以连续种植花生26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NPK(对照),NPK+花生秸秆(还田)、NPK+稻秆(稻秆)、NPK+鲜萝卜菜(绿肥)及NPK+猪厩肥(厩肥)等5个肥料处理土壤,采用吸管法逐级提取了大小粒级微团聚体土壤样品,分析了各粒级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探讨了微团聚体的粒级组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未能显著改变旱地红壤中大小粒级微团聚体比例的分布格局,即0.25~0.05 mm>2~0.25 mm>0.05~0.01 mm>(<0.005 mm)>0.01~0.005 mm,其中优势粒径0.25~0.0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为44.3%50.0%。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旱地红壤2~0.25 mm,0.25~0.05 mm及0.05~0.0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特征微团聚体比例,增大分形维数,且随着<0.05 mm粒级微团聚体数量的增多,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0.005 mm)>0.25~0.05 mm>(2~0.25 mm)>0.05~0.01 mm>0.01~0.005 mm,其中0.25~0.05mm与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受施肥的影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总量与2~0.25 mm、0.25~0.05 mm及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0.25~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5.4%,显著高于其它粒级微团聚体。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蔚县地面形变监测 下载:73 浏览:470

仝云霄 高井祥 陈宇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低成本、空间连续监测等优势。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为研究区域,获取了20景TerraSAR-X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蔚县城区2015年6月9日到2016年1月4日期间地面平均沉降速率,结果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监测沉降结果具有很高一致性,而且相关性较高,达到0.9以上,城区中心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表沉降,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沉降漏斗,沉降速率达到了30mm/a,地下水的严重开采以及建筑物的加速构建是引起该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以为城市地面沉降治理、整体规划等提供参考意义。

向量范数的几何刻画 下载:25 浏览:438

陈佳艺1 李岩1,2 《数学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从向量范数的定义出发,通过研究范数为1的超曲面的几何性质,给出了范数等价的几何刻画.利用该等价刻画验证了p范数(1≤p≤∞)满足的条件以及p范数关于p递减两个事实.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矩阵诱导范数的有界性,得出了在n阶方阵中只有纯量矩阵的诱导范数有界的结论.

优选策略的自适应蚁狮优化算法 下载:57 浏览:361

刘景森1,2 霍宇3 李煜4​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基本蚁狮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极值、高维求解精度较低等缺点,提出具有自适应边界、优选轮盘赌和动态比例系数的改进蚁狮算法.在蚂蚁围绕蚁狮游走的过程中引入自适应边界机制,增加蚂蚁种群活跃性,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极值.轮盘赌选择蚁狮过程中加入优选轮盘赌策略,在保持蚁狮个体多样性的同时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在蚂蚁位置更新公式中加入动态比例系数,提高算法前期的探索能力和后期的开发能力.理论分析证明文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基本算法相同.针对16个不同特征标准测试函数,在多个维度上的优化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提升,受维度变化影响很小,高维求解能力更强、更稳定.

基于深度代价敏感CNN的年龄估计算法 下载:53 浏览:72

李大湘1,2 马宣2 任娅琼2 刘颖1,2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年龄估计中样本数量不平衡及不同类间发生误分类时付出代价不同的问题,将代价敏感性嵌入深度学习框架中,提出基于深度代价敏感CNN的年龄估计算法.首先为每个年龄类别分别建立损失函数,解决训练样本的不平衡问题.然后,定义代价向量以反映不同类之间发生误分类而付出的代价差异性,构造逆交叉熵误差函数.最后,融合上述方法,为卷积神经网络(CNN)构造一个损失函数,使CNN在训练阶段学习针对年龄估计的鲁棒人脸表征.在不同种族的年龄估计标准图像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联合类间及域间分布适配的迁移学习方法 下载:55 浏览:369

李萍1 倪志伟2 朱旭辉3 宋娟3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域间分布适配的过程中,容易丢失一些重要的域自身信息,在源域上难以训练获得一个有效的分类器,影响其在目标域上的泛化与标注性能.基于此种情况,文中提出联合类间及域间分布适配的迁移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一个公共投影矩阵,分别将源域与目标域映射到一个公共子空间上.采用最大均值差异方法分别度量类间及域间分布距离.在目标函数的优化过程中,不但显式地使域间分布差异变小,而且增大不同类别间的差异性,提高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知识迁移的性能.在迁移学习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正交约束的分块不完整多视角聚类 下载:57 浏览:373

姜健伟 殷俊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处理数据特征提取问题时,已有的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不完整多视角聚类算法对局部特征的提取不够准确.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正交约束的分块不完整多视角聚类(CIMVCO).利用非负矩阵分解获得所有视角的潜在特征矩阵,通过加入正交约束得到更好的局部特征.对于各个视角的缺失样本,CIMVCO给予较小的权重以减小缺失数据的影响.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的聚类问题,CIMVCO逐块处理数据以减少内存需求和处理时间.在Reuters和Digit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CIMVCO的有效性.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 下载:48 浏览:332

安文通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计算机网络的合理运用,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分析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讨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实践 下载:51 浏览:338

戴明格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特征,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工程中的实践。

引入分数阶微分的局部高斯分布拟合能量模型 下载:64 浏览:387

储珺1 余佳佳2 缪君1 张桂梅1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局部高斯分布拟合能量(LGDF)模型缺乏全局信息,对初始轮廓曲线选取较敏感,特别在分割弱边缘和弱纹理区域图像时,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对噪声的鲁棒性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引入分数阶微分的LGDF模型.在LGDF模型中引入全局的Grümwald-Letnikov(G-L)分数阶梯度拟合项,增强弱边缘和弱纹理区域的梯度信息,提高对初始轮廓曲线和噪声的鲁棒性.采用自适应权重函数确定全局项和局部项的系数,提高对灰度不均匀图像的分割效率和分割精度.根据图像的梯度模值、信息熵和对比度构建自适应分数阶阶次的函数,提高分割效率.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文中模型可以用于灰度不均匀、弱纹理、弱边缘图像的分割.合成图像和真实图像的实验表明文中模型可以提高图像的分割精度和效率.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析 下载:53 浏览:342

马晨晰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电子信息工程就是高新技术的代表,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分析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社会价值,充分地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有效的对策。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57 浏览:334

杜易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创新、加强人才的培养以及扩大发展空间相关基础上,阐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发展的解决对策。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59 浏览:349

赵子童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进行探究。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对电子信息工程现状的具体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两者相互促进,为人类实现智能化服务。

煤矿事故风险动态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55 浏览:371

陶金1 孙海波2 陈亦男3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对于动态风险以及静态风险来说,一系列机密相关的控制管理体系是必要的,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责任分工体制和统一的工作流程。本文通过对煤矿风险控制、安全信息管理、风险预警技术、应急预案风险管控法的研究,对城山煤矿事故风险动态管控应用进行分析,确定了城山煤矿的重大危险源,针对其中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并作出评价。

基于复杂系统可靠性计算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49

孙道德 《数学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一直是网络分析和人工智能系统算法的重要课题,系统可靠性分析归纳起来就是系统无故障运行的概率问题,相容事件的概率计算一般采用"包除原理"的方法,而它随着元件数量的增多会出现"组合爆炸",使得计算机无法运算.给出"相容分解法"和"概率解析消除法"的计算方法,可在有限步内计算出和事件的概率,有效简化了复杂系统可靠性的计算过程.

基于维度扩展和重排的类圆映射可视化聚类方法 下载:64 浏览:374

黄珊1 黎明2 陈昊2 李军华1 张聪炫2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现有的径向布局可视化方法无法有效捕获高维数据的非线性结构.因此,文中提出基于维度扩展和重排的类圆映射可视化聚类方法.利用近邻传播聚类算法和多目标聚类可视化评价指标对高维数据进行维度扩展,然后对扩展后的高维数据进行维度相关性重排,最后利用类圆映射机制降维至二维可视化空间,实现高维数据有效可视化聚类.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维度扩展和重排策略能有效提高类圆映射可视化方法聚类效果,其中的维度扩展策略也能显著提高其它径向布局可视化方法聚类效果,泛化性能较好.此外,相比同类方法,文中方法在可视化聚类准确度、拓扑保持、Dunn指数及效果上优势明显.

基于强化学习的数据驱动最优镇定控制及仿真 下载:75 浏览:390

陆超伦 李永强 冯远静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利用Q-学习算法,针对模型未知只有数据可用的非线性被控对象,解决最优镇定控制问题.由于状态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连续性,Q-学习只能以近似的方式实现.因此,文中提出的近似Q-学习算法只能获得一个次优控制器.尽管求得的控制器只是次优,但是仿真研究表明,对于强非线性被控对象,相比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和深度确定性梯度下降方法,文中方法的闭环吸引域更宽广,实际指标函数也更小.

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GPS/INS车辆导航算法研究 下载:51 浏览:418

高井祥1,2 李增科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由于INS误差容易快速积累,所以在GPS/INS组合导航过程中依赖于GPS信号的稳定性,露天矿区GPS信号容易发生中断或遮挡,引起INS误差的快速增长,降低导航精度。在GPS/INS组合导航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组合导航算法,修正了GPS信号中断过程中导航参数误差。介绍了里程计速度和位置的解算方法和传统的GPS/INS组合导航的动力学模型及观测模型,给出了里程计辅助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结构图,描述了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详细过程,通过车载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PS信号缺失的情况下,GPS/INS组合导航的误差快速积累,导航精度较低;通过引入里程计辅助组合导航,可以及时修正GPS信号中断阶段的导航参数误差,加入的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11.336 m、8.056 m和19.782 m,比无里程计辅助的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40.324m、38.776m和79.693m)有较大提高,数据解算满足导航要求。

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进展及展望 下载:54 浏览:422

郭广礼 李怀展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方法,顺应世界低碳发展的能源供应结构调整需求,是我国流态化开采开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近年来,多种工艺的小规模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陆续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大规模试验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地下气化场的岩层移动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据此,在简要分析不同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特征和燃空区空间形态基础上,介绍了地下燃空区围岩高温效应、燃空区围岩移动与变形机理、燃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以及地下气化地表沉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研究思路,同时指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