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经验与反思 下载:60 浏览:433

李介1 高岩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课程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数量少,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更谈不上"开好"课程。所以,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培训中,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运用"一体两翼"培训模式,学科通识课程培训运用开放性教学沙龙模式,教师职业技能及学科技能课程突出实际训练,跟岗实践实施"导师制"。为了更好完成培训任务,今后在课程建设方面应做到课程方案科学化、课程设置全科化、课程实施精准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系统改进 下载:31 浏览:279

柏春庆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用时最长、投入最多的课目,然而却总是备受诟病,很多教师对此也充满困惑。要进行突围,需要深度学习基本理论,从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语文学科本质以及阅读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考量,主要包括:目标素养化,设计系统化,学情动态化,过程活动化,评价持续化。通过这样系统的改进,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发挥阅读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学生素养的综合提升。

象牙塔背后的阴影——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对学术活力影响述 下载:70 浏览:483

阎光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伴随社会以及高校内部组织环境的变迁,学术职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传统的信念、价值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在此压力之下,教师的行为表现乃至心理、精神以及身体状态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激情消退、精神紧张乃至倦怠等。这些由过高职业压力所带来的负效应,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学术活力甚至创造力,它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对当下学术制度与政策环境予以反思性的审视与评价。

新中国社会转型与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 下载:57 浏览:519

陈先哲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中国社会转型的主线。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深嵌于社会转型历程之中,并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变化轨迹:高校教师身份从"知识分子"走向"学术职业",角色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任用制度从"编制管理"走向"岗位聘任",流动状况从"稳定"走向"流动",职后教育从"教师进修"到"教师培训"再走向"教师发展"。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话语跟随社会转型而发生明显变化,整体上表现出更趋专业化、个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流变的缩影。

语文教师“啃老本”现象及“充新电”策略 下载:76 浏览:482

叶劲榕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5期

摘要:
语文教师如果"啃老本",比如照搬已有资料、沿用固有经验、死抱原有风格等,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如果多方"充新电",通过充新理念之电、充新知能之电、充新教法之电、充新学情之电、充新反思之电,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葆活力。因此,语文教师理当变"啃老本"为"充新电",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率。

教师“为他责任”伦理:言说与批判 下载:57 浏览:2451

张广君 宋文文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他者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伦理责任关系。从单一主体到双主体师生关系的认识转变对应着师生伦理责任关系从倾向自我到他者的递进演变。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以"面貌的显露""言说与回应"隐喻"我"与他者建立"父子关系"般的伦理责任关系。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看,这种师生伦理责任关系在存在关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导向方面呈现超越性品质,但在主体地位、主体性以及主体关系方面存在局限性。实践和落实教师"为他责任"伦理,要重视关系优先的基本原理、转变思维方式以及重视价值引导。

课改是解决学生厌学和教师倦怠的希望 下载:83 浏览:445

李明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3期

摘要:
"教"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育"的工作重心在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线教师是教育创新的立体,课堂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只有一线教师深入学习课改精神,才能有效处理教师倦怠、学生厌学等教风教学问题。

历史评优课对骨干教师提出的要求 下载:78 浏览:490

邵兵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5期

摘要:
评优课是优秀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对教师们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实践反映不少学校的骨干教师在业务发展中面临一些困境,究其原因是学科素养和职业功力不足。这些问题可以从学校、科研和个人角度入手,寻找符合具体条件的突破口。

从正高级教师评审条件看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下载:79 浏览:488

訾玉玲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解析教育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要求,以此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抓住教学的关键事件,将规定动作转化为自主动作,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助力点,抓住生长点和创生点,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教师文化心理重塑 下载:69 浏览:505

黄超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5期

摘要:
教师契约是大学与教师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协议关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基础,包括规则契约、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三个基本维度。订立和更新教师契约的关键在于充分吸引教师参与讨论,使管理层和教师群体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教师契约修订程序有三个基本环节,即吸引教师参与修订,激励教师履行契约,重建教师契约领导关系。"双一流"建设使我国高校面临重大战略转型,大学治理必须从传统弱契约关系走向新的强契约关系,建立教师主体意识的契约更新程序,把大学转型发展建立在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心理之上。

以动机理论为指导协助语数外教师设计应用微课资源 下载:85 浏览:500

乐平平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其实质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过程。以学习动机为理论支撑,以微课资源为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以研究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具体阐述研究过程、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以此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学本视野下的备课与上课的现状审视 下载:60 浏览:487

郑贵成 程先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基于学生学习需求来审视备课与上课的现状,有偏离课标、偏离学情、偏离课程、偏离合作的问题存在。教师个人备课需要由"我教教材"转向"我用教材",集体备课需要由"为我所取"转向"供他所用",课堂调控需要由"自我中心"转向"学生学情",从教技法需要由"自我圈子"转向"学生所需"。

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生源吸引力——基于对湖南省的调查研究 下载:78 浏览:514

李静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生源质量是判断农村教师补充渠道优劣的重要标准。对湖南省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有较强生源吸引力,生源质量"次优化"且初招项目生源质量优于高招项目;生源"农村化"且以农村家庭学习优秀、县城家庭成绩中上等的子女为主;生源主要来自中下和中中社会阶层家庭,后者更倾向让女孩或成绩中上等的子女报考。就业有保障、公费教育、回避高考风险等是促使学生报考定向培养项目的主要因素,教师职业稳定是重要因素。定向培养政策有较强生源吸引力的原因,在于其满足了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公费教育切合贫困家庭的生存理性,就业保障符合中下阶层家庭回避风险的逻辑,职业特性契合各阶层家庭对子女的职业期望。

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 下载:44 浏览:492

闫建璋 孙姗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指学校除正式教学空间之外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组织学习行为的空间环境。作为正式学习空间的有力补充,非正式学习空间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场域,促进协作交流,并有效利用闲置空间。为此,大学应当重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开发创设,在遵循成本原则、便利原则和舒适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其位置分布、服务人群及使用功能合理构建非正式学习空间。

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载:99 浏览:534

张静颖1 赵华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1期

摘要:
过去几年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包括标准制定的依据、标准的内容、标准的构建与评价方法、标准的实施。未来研究应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发挥其导向性功能,与时俱进;增强标准的区分度,形成分层的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非预定性评价标准,强调对教师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让专业阅读浸润教师的专业成长——以高中生物教师为例 下载:75 浏览:477

王保祥1 王振临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2期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角色已明显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开发者。教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等都与其专业阅读匮乏有关。专业阅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写作技能及自我认知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要针对教师专业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推进专业阅读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杂家”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职业定位 下载:73 浏览:441

高岚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2期

摘要:
成为一名"杂家"——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既是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内容。只有如此,思品课程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中小学教师荣誉:本体功能、实践局限及优化路径 下载:74 浏览:484

秦鹏1 李文阁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荣誉承担着价值引领、行为激励和诊断评价的重要使命。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对荣誉功能定位不清,管理设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这导致教师荣誉的本体功能发挥不够理想,具体存在价值引领功效不强,诱致教师功利行为及固化教师荣誉分层结构等问题。提升教师荣誉项目的公信力,阻抑教师对荣誉的功利追逐,破除荣誉带来的光环效应是优化教师荣誉本体功能的重要路径。

论养老保险制度对高校和教师选择权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510

周谷平 韩亮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获得充分的选择权是教育活动保持活力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性的"基础设施"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能够有效地消解单位制对高校和教师选择权的抑制。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养老责任主体明晰化、责任范围有限化、经费结算即时化、发放方式社会化,清晰地界定了高校和教师权利主体的边界,使高校与教师的关系实现了从行政隶属关系到以市场选择为基础的契约关系的转换。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而显著地扩大了教师个人的选择权,提高了高校选拔和配置人才资源的自由度,进而促进大学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大学学人独立人格的生长。

2.0时代中小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下载:80 浏览:411

罗儒国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东中西部地区165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网络教学认同度较高,网络教学意愿较强;教师网络教学日趋常态化,但进行网络教学的内部动机相对较弱;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但网络教学创新能力存在不足;教师网络教学工具以信息获取和交流工具为主,但网络教学系统/平台使用率偏低;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以辅助性教学行为为主,创新性教学行为明显偏少;教师对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持服务较为满意,但网络教学支持/服务有待改善;资源/平台易用性、时间精力是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为此,相关部门需要提升教师网络教学思维,培育网络教学创新力;创新网络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教学精准指导;寻求利益相关者合作,创建网络教学支持联盟;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技术支持与保障,以推动教师网络教学深入开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