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串联弹性驱动器内嵌扭矩传感器的研究 下载:15 浏览:410

蒋聪 孙恺 何广平 《传感器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串联弹性驱动器(SEA)的优点和特性,对SEA系统的扭矩传感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扭矩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对SEA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首先分析了现有的SEA扭矩传感器发展现状,选择轮辐式结构作为传感器设计方案;然后利用静力学方法计算了协作机器人关节受力情况,提出了扭矩传感器设计指标;结合空间限定条件以及材料力学特性提出了传感器弹性体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得到了传感器关键尺寸参数,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传感器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最后对关键零件进行了选型,提出了一种SEA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扭矩传感器强度高、体积小;SEA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装配工艺性能良好。

用问题引领科学思维训练的尝试 下载:64 浏览:474

李永加 《生物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问题串,能引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结合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例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连环式提问的方式、方法,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基于数字PID的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88 浏览:421

卢春华 王頔 谷瑞邦 《能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液位测量与控制由于受到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工作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中设计是以双容水箱模拟工业现场高阶对象,以中水箱液位为主参数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作为控制器,控制规律采用经典的PID,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检测水箱液位,对数电动调节阀为执行机构。通过组态王软件建立组态界面,完成系统的实时监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液位的无静差调节,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基于虚拟仪器的微力监测系统的设计 下载:18 浏览:436

李冀明1 刘超2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为实现航天电磁继电器生产过程中簧片接触力实时自动监测,并解决测量数据的可查询、可追溯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微力监测系统。首先,在详细分析测力计数据采集和串口通信原理后,开发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测力计数据采集模块以实现簧片接触力的实时测量;此外,设计一种基于串口的PLC控制器与LabVIEW之间的消息交换机制;最后,通过LabVIEW构建界面友好的上位机监测软件。现场使用表明,微力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结果正常、稳定性良好、系统监控界面简洁、具有性价比高和易扩展等优点。

明珠号FPSO串靠艉输改造方案研究 下载:331 浏览:438

王国富 李洁 刘吉飞 程久欢 郝孟江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明珠号FPSO原采用旁靠外输方式,该方式对外输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苛刻,外输作业时单点系泊力较大。明珠号投入BZ25-1油田生产后外输频次加大,为降低外输风险,拟将明珠号FPSO由旁靠外输改为串靠艉输。首先对明珠号FPSO串靠艉输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串靠艉输方案对周边油田设施的影响,并对艉输软管方案进行了比选,推荐了简易系泊+漂浮输油软管外输方案;而后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上述外输方案中系泊系统、外输软管系统的设计,对穿梭油轮的要求等,并制订了风险应对措施。

袁家村铁矿精矿输送管道使用维护 下载:33 浏览:360

李嵘超 王斌 沈平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介绍了使用两级串联渣浆泵进行输送高浓度精矿浆在袁家村铁矿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通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优化操作,为矿输送管道的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起的时变次同步谐振概率评估 下载:73 浏览:445

廖坤玉1 陶顺1 姚黎婷2 肖湘宁1 杨琳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风电的次同步谐振具有时变特性,但尚未有文献对其开展量化评估研究。为此,基于建立的考虑励磁的双馈风机的输入阻抗频域模型,引入风速的概率分布,结合Monte Carlo模拟和核心平滑密度估计技术,提出了双馈风电的频率时变次同步谐振的概率评估方法。应用所提方法,通过算例研究了风速和串补度对次同步谐振频率和系统总电阻的概率密度及累计概率分布的影响,较为全貌地刻画了双馈风电SSR的时变特性,揭示了其带宽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双馈风机串补输电系统的发散型次同步谐振频率具有一定的带宽,且其概率密度呈现出频率区间边界小中间大的分布;串补度决定次同步谐振的频率和阻尼所处区间位置,而风速则影响区间内的频率和阻尼的概率分布。

串并联多功能复合控制器拓扑结构研究 下载:80 浏览:482

尹靖元1 武文2 吴理心1 霍群海1 韦统振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近年来,仿照交流FACTS的思想,提出了直流FACTS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了直流电压补偿器、直流潮流控制器、直流故障限流器等直流FACTS装备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特性。为进一步提升直流FACTS装备的性价比,借鉴交流FACTS多功能复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串并联接入直流线路的新型多功能复合控制器拓扑结构,使其同时具备电压补偿、潮流控制和故障限流阻断等多种功能。对多功能复合控制器的运行机理和主电路参数设计进行研究,同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拓扑在直流线路应用的可实现性。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抑制策略研究 下载:96 浏览:505

高本锋 胡韵婷 李忍 姚磊 赵书强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输电系统存在换流器控制与串联电容之间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即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其振荡特性受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当系统运行工况变化时,现有抑制措施可能不再适用。为解决该问题,从双馈风机发生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馈风机抑制策略:用自抗扰控制器替换转子侧有功内环比例积分控制环节,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次同步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反馈补偿,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在PSCAD/EMTDC中搭建基于某实际风电场的仿真模型,分析该控制策略的运行特性。通过与比例积分控制对比,验证自抗扰控制具有良好的暂稳态运行特性;通过与现有附加阻尼控制对比,表明自抗扰控制可以实现风电场不同运行工况下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有效抑制;该方法参数整定简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 下载:89 浏览:425

陈登义1 李啸骢2 刘松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含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基于反步法,进一步应用自适应控制以及滑模控制中的指数趋近律,设计了含SSSC的非线性控制律。首先,建立了含SSSC的两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模型,将其简化为两机系统进行研究。其次,引入非线性阻尼算法(nonlinear damping algorithm,NDA)改进反步法,减小了"计算膨胀"问题,设计过程简单可行,并且闭环系统仍然是渐近稳定的;另外,对不确定参数设计了自适应律,并引入指数趋近律设计了反馈控制律,增强了SSSC控制器的鲁棒性。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含SSSC的两区域四机系统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并且优于传统的反步法。

直流固态变压器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72 浏览:473

孙贺 张建成 付超 孙玉巍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解决作为中压直流配网与低压直流微网互联设备的直流固态变压器(DC solid state transformer,DCSST)子模块均压均流问题,同时实现微网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及灵活双向功率运行能力,提出了一种以DCSST输出电压稳定为主控制环,输入电压均衡为附加控制环的双环解耦控制策略。针对其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ISOP)结构及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isolat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IBDC)移相控制原理,对DCSST进行统一建模,并通过对其小信号线性模型及传递函数的推导,分析了两控制环路之间的解耦条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以及控制参数下,DCSST双向功率运行时输出电压稳定与输入电压均衡控制效果良好,同时,各IBDC模块采用交错控制可有效减小输出电流纹波。

优化的QuEChERS/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下载:42 浏览:438

吴燕梅 邓华阳 杨钦沾 林玉婵 陈孟君 汤乐金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应用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同时检测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1%甲酸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SA)、C18和石墨化碳黑(GCB)3种复合吸附剂净化,采用UHPLC-MS/MS在动态多重反应监测(D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氨基甲酸酯在2~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大于0.995,在三个添加水平下(5、10、25μg·kg-1)的回收率为73.6%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7.3%,检出限(LOD)为0.018~0.86μg·kg-1,定量限(LOQ)为0.060~2.87μg·kg-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压电悬臂梁双晶片串联结构的修正模型研究 下载:63 浏览:394

朱杰 王静 李新荣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针对传统的压电悬臂梁参数模型的压电耦合弊端,提出了修正后的压电悬臂梁双晶片串联结构模型,引入修正因子,并给出了相应的机电耦合解析解。将传统的压电悬臂梁集总参数模型和修正后的压电悬臂梁双晶片串联结构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和实验测试,仿真结果显示:是否考虑末端质量对压电悬臂梁的压电能量采集的各项参数都有很大影响。实验测试显示:传统的集总参数模型误差值大,压电悬臂梁双晶片串联结构修正模型精度高,与实验数据误差小。

含冗余保护的超高速故障限流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载:48 浏览:299

何常红1 方怡2 《电气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短路电流冲击频繁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超高速开关、具有冗余保护功能的故障限流器。其中超高速开关和限流电抗器构成保护主电路Ⅰ,而双分裂电抗器、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为冗余保护电路Ⅱ。二者之间通过互锁开关并联,在功能上均可单独实现故障限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保护主电路Ⅰ运行,冗余保护电路Ⅱ热备,主控制器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电流和保护支路Ⅰ的状态控制保护支路Ⅱ投切。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故障限流器样机,并对其构成关键部件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故障限流器仿真与现场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样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限流器能够在断路器动作之前检测到故障电流并动作,在最大程度上起到了限流作用。

车载TFT LCD器件高温信赖性串扰机理及改善研究 下载:67 浏览:492

苏磊 杨小飞 李兴华 刘旭 牟勋 孟佳 《光电子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研究了车载液晶显示器可靠性试验中高温串扰的相关影响因子,通过实验发现TFT沟道N+台阶越大,高温串扰表现越差,通过增加工艺中灰化时间可以改善沟道台阶问题。同时栅极绝缘层的厚度也会对可靠性评价中的高温串扰产生影响。并且通过DOE实验确定可靠性串扰的显著影响因子为沟道N+台阶和栅绝缘层厚度。

串联非线性能量阱的高分支响应研究 下载:89 浏览:497

钟锐1,2 陈建恩1,2 葛为民1,2 刘军1,2 王肖锋1,2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对比研究了单自由度NES和两自由度串联NES的吸振效能,重点分析了串联NES对高分支响应的抑制作用.运用复变量-平均法,推导出连接串联NES的线性主振子的慢变方程,获得了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在不同激励幅值下,将连接单自由度NES与连接串联两自由度NES的系统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串联NES能够在较大,幅值激励范围内保持较高吸振效能.在两种幅值激励下,分析了串联NES的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幅激励时,调整一级NES参数对主振子的响应影响较为明显;而在大幅激励时,二级NES参数对减振效果影响较大.

双馈风电场串补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及参数调整分析 下载:85 浏览:480

肖仕武1 田恬1 范丽霞2 蔡瑞强2 高陈1 张欢畅2 魏远2 《电力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双馈风电场经串补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建立了考虑PLL的双馈风机正负序阻抗模型,并从带宽角度分析了转子侧变流器外环控制对阻抗特性的影响,对理论推导阻抗特性和频率扫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分析双馈风电机组网侧变流器对风机总阻抗的影响;最后,基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定量分析了风机出力、电流环控制器控制参数、系统串补度以及风机台数等因素对送出系统稳定性及振荡频率、振荡风险大小的影响,并提出了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参数调整措施,可以通过调整风机出力、减少并网风机台数、减小线路串补度、调节RSC电流环参数等措施来抑制SSO风险。

串联质谱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459

刘洪喜1 朱志平1 虞斌2 杨宇奇2 秦志强2 吉昕1 秦卫英1 曹爱邡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托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对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常州地区出生的50 844例新生儿开展TMS初筛,对初筛阳性病例运用NGS等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和基因诊断。结果 50 844例新生儿经TMS初筛阳性650例,召回再次TMS检测结果阳性54例,对该54例病例运用NGS技术进行检测,最终确诊19例为遗传代谢病患儿,总体发病率为1/2 676。结论 TMS联合NGS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更早、更多地发现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从而达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9种除草剂残留 下载:76 浏览:509

赵丽 师真 张瑞雨 李文廷 农蕊瑜 李旭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9种除草剂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方法将水样p H调至1. 0~2. 0,经C18固相萃取柱萃取后,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v/v)洗脱,洗脱液经氮吹浓缩至近干,并用乙酸乙酯定容后测定。采用DB-35MS毛细柱分离,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9种除草剂在0. 05~1.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 0001~0. 0005μg/L;平均回收率为72. 30%~105. 34%,相对标准偏差为2. 16%~6. 39%(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饮用水中多种除草剂残留的同时检测。

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式炒菜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下载:59 浏览:457

赵连佳1 余焕玲1 曹冬2 马爱英2 崔悦2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中式炒菜中丙烯酰胺的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正己烷除脂后加入丙烯酰胺同位素内标,以水提取,Carrez试剂和混合型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丙烯酰胺在5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 999 8。方法检出限为2μg/kg,定量限为6μg/kg。三个添加水平(10μg/kg、50μg/kg、100μg/kg)的回收率为81. 8%~117. 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准确、稳定,操作简捷,适用于中式炒菜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