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价值 下载:152 浏览:1633

韩雯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关于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我院在妇科住院接受治疗的67例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33例)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34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情绪(SAS评分)对比、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复发率。结果 心理护理组各个依从性指标分数与常规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服药依从性心理护理组(83.15±5.34)分大于常规组(71.59±4.31)分,其他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组(90.15±4.39)分大于常规组(73.18±5.69)分,饮食、运动、卫生依从性心理护理组(87.37±4.18)分大于常规组(80.49±3.97)分,且均P<0.05。治疗前心理护理组和常规组的S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常规组和心理护理组SAS得分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和常规组得分(39.57±4.38)分相比,心理护理组得分(23.45±5.34)分明显偏低,均P<0.05。心理护理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91.8±3.8)分,常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75.4±6.9)分,P<0.05差异明显。在患者出院第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心理护理组有1名复发,复发率是3.03%。常规组共9名患者复发,复发率是26.47%,常规组明显高于心理护理组,且X2=7.246,P=0.007。结论 为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其科学认识疾病、积极看待疾病,使心情放松、缓解其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防效果分析 下载:187 浏览:2556

冯英艳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目前孕检环节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观察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新生儿缺陷的观察效果,旨在为产科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了某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妇为181例,在征得孕妇以及家属同意之后将这些孕妇列为研究组,其余119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和研究两组孕妇胎儿的出生情况,比较新生儿缺陷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孕妇检出率情况为:乙肝等传染病19.89%、妇科疾病14.92%、乳腺疾病8.84%、内科疾病1.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66%,这些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用能够及时、提前发现孕妇身体疾病,让临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针对母体疾病展开治疗,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缺陷,保证了初生儿健康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新生儿身体缺陷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分析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14 浏览:2726

申海芳 《诊断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在产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的检查方式,观察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的新生儿有出生缺陷的产妇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采取超声诊断,以产妇分娩或引产后的结果为标准,观察患者在产前不同时期的检出率。结果:符合结果的病例有112例,占总体的93.33%。其中在怀孕第18周之前的检出率为17.50;第18周至第24周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48.33%;怀孕第32周以上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6.67%。且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的,胎儿出现缺陷的概率为69.17%;而年龄在35岁以下的,胎儿出现缺陷的概率为30.83%。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用超声诊断对产妇进行产前的出生缺陷检查十分有效,能够检查出大部分的出生缺陷胎儿,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值得推广。

超声产前筛查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83 浏览:2714

方圆 《诊断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产前筛查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引产或者分娩的126例出生缺陷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产妇全部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全部接受超声产气筛查,对超声产前筛查的诊断符合率、孕周不同的出生缺陷检出率及不同年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126例先天缺陷新生儿中,超声产前筛查检出120例,漏诊6例,超声产前筛诊断符合率95.2%,其中孕周32周以上检出率最低2.5%,19周到24周检出率最高59.1%;35岁以下产妇超声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率90%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产妇超声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率30.0%。结论:产妇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可较早发现新生儿出生前缺陷,但是存在漏诊问题,临床上应当加紧对该筛查技术的研究,以便进一步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准确率。

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61 浏览:872

朱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05月-2023年07月期间选取本院109例产妇开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5,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1min、出生10min,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实施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既能够预防并发症,还能够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可推广。

无隙衔接助产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761

张仙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简要评估无隙衔接助产护理是否符合初产妇护理要求。方法:在某一时间段(2023年09月-2024年09月)对本院109例初产妇予以确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常规助产护理)和观察组(n=55,无隙衔接助产护理),从自我效能、满意度2个方面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缝衔接助产护理,效果显著,利于增强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其对护理工作认可度高,可推广。

多元化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774

李蓝飞1,2 程思晨1,2(通讯作者)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探讨多元化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是否有效。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轴线为2023年08月-2024年08月,于该时间段内对到本院就诊的105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病例信息予以确定,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3,多元化护理),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方面比较。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更低;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符合妊娠糖尿病孕妇诉求,利于血糖控制,还能够预防低血糖,可推广。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 下载:296 浏览:2875

耿桂琴 刘涛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母亲在分娩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并且可能会出现心理抑郁症,这会对身体机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影响母乳喂养的顺畅度。因此,本文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对照组产妇施以常规检查与护理,对观察组产妇施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加以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和母乳喂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更高,母乳喂养时间更长(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从而促进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53 浏览:639

廖徐莉1 郑婉霓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入院的6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3例)采用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试验组(33例)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穿刺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穿刺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研究对象数据间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外周动脉采血,可以更好地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穿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缓解穿刺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

新生儿科护理采取优质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705

付小婷1 郑婉霓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科护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04-2023.1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收治新生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分数、家长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患儿病症有效缓解耗时、患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环境质量、护理操作、专业性、衣着整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认知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显著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加速患儿康复。

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49 浏览:597

王琳 付小婷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方法,分析PDCA模式在此过程中应用,为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88例。以数学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者为对照组(44例);实施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者为观察组(44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护理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帮助新生儿营养状态,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家长满意度提高。

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研究 下载:46 浏览:661

郑婉霓1 付小婷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析护理标识用于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需要手术的新生儿7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比较常规护理、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室风险护理实施后,患儿的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家长评价新生儿的住院环境与护理专业技能评分较高(P<0.05)。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评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期间,采用基于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手术与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的护理专业性和住院环境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为新生儿能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