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内插倍数可变的低滚降成形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50 浏览:306

周士雷1 倪永婧2,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卫星信道带宽资源有限,低滚降成形滤波器技术是提升卫星信道带宽利用率的手段之一,但是采用该项技术需要大量乘法器资源,尤其在符号速率变化较宽的通用调制解调器设计中,其需求的乘法器资源之巨使之很难实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低滚降成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确定群时延是影响滚降特性的主要因素,选取合适的群时延,把内插技术与多相滤波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减少了滤波器消耗的乘法器资源,设计出滚降系数为0.05的成形滤波器,并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已在卫星通信终端中应用,有效提升了卫星信道的利用率。

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12

丁华平1 龚攀1,2 姚可夫3 邓磊1 金俊松1 王新云1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结构不同于传统晶体金属、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关注的热门领域。近几十年来,非晶合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制备工艺都取得了巨大进步,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正在逐渐由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推动科技发展。一种新材料想要最终走向商业应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生产率、低成本的零件成形技术。但是非晶合金的制备需要较快的冷却速率、高真空、高纯原料等苛刻条件,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强度高、脆性大的特性使其难以机加工,热塑性成形时又极易发生晶化,难以成形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零件,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非晶合金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零件成形技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晶成形能力较强的合金体系的出现,相应的非晶零件成形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非晶合金的零件成形技术主要包括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等,成形零件的尺寸极限跨及纳米至厘米尺度,复杂程度、制备和成形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每种成形技术都在成形效率、尺寸、性能、成本等方面有些许局限性,难以完全实现非晶合金零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非晶合金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及非晶合金成形的难点,最后指出外加能场复合、多种工艺复合的复合制造方式将是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温度对ZK60镁合金细晶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28

雷意1,2 严红革1,2 陈吉华1,2 夏伟军1,2 苏斌1,2 丁天1,2 黄文森1,2 《新材料》 2020年4期

摘要:
研究了温度对ZK60镁合金细晶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ZK60细晶板材在25~300℃下的拉伸成形性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进而通过杯突试验和热拉深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板材的各向异性逐渐降低,在300℃下的断裂伸长率在341%以上。ZK60细晶板材的成形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温度为250℃时获得最大的Erichsen值(IE=18. 7 mm)和最大的极限拉深比(LDR=1. 8),ZK60镁合金细晶板材的最佳杯突成形温度范围为200~250℃,最佳热拉深成形温度范围为250~300℃。

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对沉积坯质量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71

卢林1 吴文恒1 龙倩蕾1 张亮1 张济山2 《新材料》 2019年6期

摘要:
影响喷射成形沉积坯质量的参数众多,除材料本身特性参数外,制备工艺是决定沉积坯质量优劣的关键参数。本实验主要从沉积坯的外形、孔隙率、微观组织三个方面研究喷射成形过热度、雾化压力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对M3型高速钢沉积坯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和雾化压力对沉积坯外形、孔隙率及微观组织的影响显著。过热度降低或雾化压力提高,沉积坯组织都将得到细化。过热度增大,沉积坯底部孔隙率降低,而边缘、表面、心部区域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雾化压力提高,沉积坯底部、边缘、表面区域的孔隙率增大,而心部区域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在过热度为160~180℃,雾化压力为0.45~0.50 MPa的条件下,单喷嘴雾化系统可获得外形优良、心部孔隙率低于4%、组织均匀细小的M3型高速钢沉积坯。

基于数值微分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下载:26 浏览:414

包超 高志宇 罗庭芳 孙琦 喻恒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核反应堆核测量系统测量探测器输出的核脉冲信号,该信号后沿拖尾很长,在计数率较高时容易产生信号堆积和基线漂移等问题,导致源区计数率测量上限仅能达到10~5 Hz左右。文中基于数值微分方法,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在时域上分析了核脉冲信号经过前置放大、信号成形、低通滤波和脉冲甄别后的输出,并利用探测器实测信号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数值微分的数字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相邻0.4μs脉冲信号的识别和测量,将源区测量计数率上限提升到2×10~6 Hz以上。

固溶+时效处理对粉末冶金Ti-22Al-25Nb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1

贾建波1 鹿超1 杨志刚1 董添添1 顾勇飞1 徐岩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950℃/80 MPa/10 min条件下制备粉末冶金Ti-22Al-25Nb(原子分数,%)合金作为初始材料,将其分别在940~1100℃、10~120 min和800℃/8 h条件下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粉末冶金Ti-22Al-25Nb (原子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并建立了显微硬度的演变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B2相的晶粒尺寸增大、均匀度提高,在940~1010℃晶粒长大的速率最低,在1100℃晶粒尺寸的均匀度达到最大值0.84。板条O相的尺寸和数量对合金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B2+O)两相区时效后,其尺寸和数量显著影响合金性能的次生板条O相的体积分数提高、尺寸减小,尤其是相互交叉、缠结的O/O相数量的增多,使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在1060℃/60 min/Water cooling(WC)+800℃/8 h/Furnace cooling(FC)条件下处理的合金,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434.92 HV。

PBT/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处理 下载:58 浏览:396

肖文强1 黄欢1 陈林1 严磊1 卞军1 鲁云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先用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GO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纳米复合材料(PBT/GO)。随着GO含量的提高PBT/GO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先提高后降低,GO的含量为0.5%的材料性能最佳。将GO含量为0.5%的PBT/GO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150、180和200℃)热处理不同时间(30、60和90 min),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PBT/GO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达63.2 MPa和11.6 kJ/m2,比热处理前分别提高了36.1%和59.3%。而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分别为62.3 MPa和11.0 kJ/m2,分别提高了34.2%和51.9%。DSC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热处理温度和延长热处理时间都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结晶度比热处理前最多分别提高了11.4%和8.6%,温度对结晶度的影响更甚。XRD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并不改变复合材料的晶型结构,只影响其结晶度。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料的结晶度越高则导热性能越好。提高热处理温度,复合材料在50℃和100℃的热导率最高分别为0.49 W/(m·K)和0.42 W/(m·K),比热处理前分别提高了24.1%和18.6%;延长热处理时间,复合材料在50℃和100℃的热导率最高分别为0.46 W/(m·K)和0.37 W/(m·K),比热处理前分别提高了14.6%和5.9%,热处理温度对导热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B元素对粉末注射成形304L不锈钢粉末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80

李聪翁 廷李志 周晚珠 曾克里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在304L粉末中添加不同量的作为烧结助剂的FeCrBSi铁基预合金粉末,研究其添加量对采用金属注射成形法制备的304L不锈钢(MIM 304L)烧结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子密度计、金相显微镜及洛氏硬度计等仪器,对MIM 304L的烧结密度、金相显微组织及硬度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340℃时FeCrBSi与304L形成了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液相的增加有利于烧结致密化;随着FeCrBSi添加量的增加,烧结密度随之升高而孔隙度逐渐降低,当添加量为3%~5%时烧结密度达到7.80~7.85g/cm3,当添加量增至7%时出现烧结变形;硬度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FeCrBSi添加量为3%达到最大值75HRB,而高于5%时晶粒长大变粗,硬度开始下降.

GH4169弯头热推扩成形有限元模拟及验证 下载:88 浏览:494

洪宇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热推加工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对变形高温合金GH4169热推扩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及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选用恰当的工艺参数是热推扩成形获得等壁厚弯头的关键,并研究了扩径比K、弯曲角α、温度及推制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模拟分析可得出优化后的参数,即K=1.3及α=40%、推制速度v=3mm/s、加热温度800℃;通过网格法分析计算,经热推扩成形后GH4169合金壁厚偏差可控制在6%以内.说明利用优化的成形参数可制备出等壁厚GH4169合金弯头,为批量生产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护理 下载:52 浏览:487

李文君 王娜 纪经涛 苗军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总结28例采用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神经症状变化,观察术后引流,预防感染,合理用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

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58 浏览:476

黄元元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总结38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及疼痛护理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患肢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皮肺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52 浏览:499

蒋亚辰 朱可佳 林梅 杨振文 李洪仕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总结56例患者(110次)经皮肺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完善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关注血氧饱和度变化,患者是否出现咳痰咯血,对肺动脉血管内膜撕裂,急性再灌注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预防伤口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促进患者康复。

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 浏览:138

蔡立柏1 刘延锦2 李英3 崔妙然1 徐园4 底瑞青2 孟吉平1 刘阳阳5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53例为试验组,2018年2月—8月的53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并在出院日比较两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后,试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科学、可靠,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恐动症,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PVP和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下载:65 浏览:370

杨琳 魏冬霞 杨璞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VP和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下载:68 浏览:384

杨琳 魏冬霞 杨璞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透通路狭窄临床观察 下载:62 浏览:371

诸治栋1 朱伯成2 陈翔1 朱晓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血透通路狭窄或闭塞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肾内科26例血透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均进行了内瘘的PTA。术后观察血透通路恢复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术后透析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1年。PTA术后3天内所有患者均可以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随访的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出现内瘘狭窄,一年的初级通畅率为76.92%。结论 PTA治疗血透内瘘狭窄或闭塞操作简单、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血透通路病变治疗的首选。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 下载:66 浏览:427

赵小妹1 刘永刚1 任翠剑1 王宁1 赵静1 齐伟静1 许云鹤1 曹姗1 高爱民1 周炜2 孙海川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灌注。

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下载:76 浏览:478

王俊 严永兴 钟长扬 张艳 魏颖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下载:59 浏览:379

王宇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前:探讨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锦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9例,采取椎体成形术配合口服自拟方进行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优52例,良3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3%。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迅速止痛,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肿瘤的中医辨治 下载:76 浏览:518

许博文1,2 李杰1 高瑞珂1 朱广辉1,2 吴喆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体的阳气,消散瘤体的阴气,遏制瘤体的阳气,方能固本清源。治疗时宜分阶段、分表里、分病理类型,辨清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适时地扶阳消阴或调阳散积,对临证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