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理论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研究 下载:277 浏览:2879

陈云信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工科的教育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新工科”更是以强调学科的实践性、交叉融合性与综合应用性著称。本文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从理论力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各自特点,探索建立符合新工科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为新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面向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2 浏览:601

张小梅 宋宁宁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智慧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327 浏览:21

刘庆1 吴婷婷2 刘校3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在工科学生的课程体系内理论力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工科类学生多门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对于学生们个人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理论力学课程的开展也是国家培养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现状,根据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全面性等原则,为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智慧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双碳”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化工专业《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下载:208 浏览:2104

铁偲 严盼 《中国仪器》 2022年10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回收材料和食品包装安全等领域快速发展对食品包装重要支撑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行,国家也愈发重视低碳化转型。基于此,本文就“双碳”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化工专业《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实践加以研究,首先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航空安全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 下载:116 浏览:1525

陈勇刚 刘翔 张磊 《航空航天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新工科引领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民航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安全第一是航空安全文化的灵魂,此背景之下,行业对航空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迫为需求。紧扣民航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产业学院俨然成为高校新培养模式,然而在新探索阶段,暴露现行培养模式所存在问题,需针对此深入探索,摸索航空安全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先进培养模式。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和师资团队等方面,对航空安全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为航空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提供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方法研究 下载:183 浏览:1800

李宇 《传感器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特点与难点,提出重构教学内容、借助 RBL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载:275 浏览:2764

邱琪1 张哲1 王士龙1 孙绍芳2 《中国仪器》 2021年7期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根据环境专业及《仪器分析》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应用及发展现状,拟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将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设备少、费用高、实验复杂、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使学生充分学习、亲身体验本专业的实验与实践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下载:216 浏览:2330

沈君凤 潘永才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9期

摘要: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从内容、渠道、队伍、评价四个方面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下载:78 浏览:1151

张作合 康春霞 王玉琢 周利军 李浩宇 《新材料》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存在课程教学模式与学情不符、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失配、知识点与前沿问题脱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接收理论知识困难,无法有效地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该文以材料力学为例,开展理论课程的问题分析和改进,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应用型大学理论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应用型大学其他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下载:358 浏览:2602

张精 冯忠伟 《电路系统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职业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社会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专业教学模式迫在眉睫。CDIO理念是近年来的新兴工程教育模式,将其引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工科背景,深度分析了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BL教学法的数字电路教学改革探究 下载:415 浏览:3193

​李文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要求,面向在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新时代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所需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新工科”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下载:175 浏览:2884

程浩亮1 张庆文2 刘德稳1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探讨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为提高该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179 浏览:1877

谷开慧1 齐晓宇2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高地,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育任务,同时担负着地方全方位振兴的使命。本文在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实行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制造业强国战略下,研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光电信息科技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对接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工程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基础,突出以“光电子技术”为主线,打造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导师+课程+科研+大创+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下载:149 浏览:1187

赵振路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针对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通过分析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挑战,结合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同时,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文章给出了该模式的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OBE理念的新工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下载:137 浏览:1386

康岚兰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4期

摘要:
针对新工科建设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要求。从赣南科技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出发,通过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构建立足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新工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协同育人,同向同行:“新工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下载:141 浏览:1430

李玉芝1 王余2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1期

摘要:
“新工科”发展视野下,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通识课程势在必行。同时,“课程思政”需要隐性结合到理工科的课程体系中,因此探索以传统文化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教学路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为例,阐释当前在理工学科中开展通识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认知上的偏差以及教学模式上的单一化等等问题。从课程知识系统的上的定位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等多个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从而为有效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和谐共振,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学实验课程“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教学探索研究 下载:264 浏览:1746

贺媛媛 彭小峰 张里 古良玲 马婧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新工科面向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定位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引领。电工学实验课程作为面向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电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工程性与先进性。分析了传统电工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适应于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规律的电工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坚韧意志、家国情怀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载:101 浏览:2132

史占鹏 《软件工程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时代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技术,智能终端软件开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新工科的教育背景针对如何开展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1323模式”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07 浏览:2085

韦晓兰 哈霞 李仁炳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2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要求我们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就新工科背景下“1323模式”的工科学生思政教育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对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1323模式”的工科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学生在知识摄取上获得了灵魂的唤醒与培育,学院连续3年获得校长荣誉奖6人,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45人次,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毕业生中优秀毕业生占比15%,优秀校友人才济济。

建筑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357 浏览:2584

王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必须系统的、深入的开展工科研究和实践,积极培养人才。新工科人才培养思想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所以高校建筑类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具备一定的优势,既包含学科优势,又包含政策优势,但从当前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来看,其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较低,并且缺乏课程思政实践的方法,导致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升建筑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的效果,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实践的育人作用,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首先探讨建筑类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优势及意义,然后对当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及时发现当前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制定相关对策,以支持教师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育。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