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串联质谱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458

刘洪喜1 朱志平1 虞斌2 杨宇奇2 秦志强2 吉昕1 秦卫英1 曹爱邡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托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对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常州地区出生的50 844例新生儿开展TMS初筛,对初筛阳性病例运用NGS等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和基因诊断。结果 50 844例新生儿经TMS初筛阳性650例,召回再次TMS检测结果阳性54例,对该54例病例运用NGS技术进行检测,最终确诊19例为遗传代谢病患儿,总体发病率为1/2 676。结论 TMS联合NGS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更早、更多地发现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从而达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5例新生儿脐尿管闭合不全的治疗及护理 下载:58 浏览:509

王素玲 周俊萍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总结5例新生儿脐尿管闭合不全的治疗及护理,通过清创治疗、理疗、换药,积极预防感染,对患儿家属再施以恰当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5例患儿脐部炎症红肿消退,3例患儿脐尿管闭合痊愈,2例患儿炎症消退后收入院手术根治。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58 浏览:361

练素斌 王丹莹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SNAP-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3±2.56)d,短于对照组的(25.21±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382

刘凯 赵慧敏 郭慧君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产妇分娩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待产的12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60例归入常规组,剩余60例归入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但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剖宫产率(6.67%)、产后出血率(1.67%)均低于常规组(28.33%、11.67%),自然分娩率(76.67%)高于常规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期间,给予其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避免其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 下载:60 浏览:368

张小翼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接诊的70例新生儿HIE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PDI评分、M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PDI、MD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HIE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智力发展和运动发育水平,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 下载:65 浏览:368

张小翼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接诊的70例新生儿HIE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PDI评分、M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PDI、MD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HIE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智力发展和运动发育水平,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 下载:81 浏览:405

尤雅华 冯永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1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FMEA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及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无菌操作不规范、操作规程欠缺、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等4项失效模式PRN值由对照组的336、240、392、378分别降低至观察组的96、75、100和36。观察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25±4.72)分,高于对照组的(78.6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改进,显著降低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提高输液安全。

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下载:39 浏览:354

张晓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早期抚触护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早期抚触护理可降低黄疸指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 下载:70 浏览:413

蔡颖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4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各项发育商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患儿适应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D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改善患儿预后。

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78 浏览:446

汤浩文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临床诊断及围生儿结局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临产前胎心监护异常的112例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胎心监护正常的112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进行胎心监护,能够为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围生儿预后判断上,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66

翁梅人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讨论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个月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后6个月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及流涕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MD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并可以显著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

新生儿肱动脉体表解剖定位穿刺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下载:84 浏览:480

邓云珍 许清华 林惠香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新生儿肱动脉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需进行动脉采血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体表解剖定位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用食指触摸肱动脉进行定位穿刺,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的例数、操作时间、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91.07%,对照组75.00%,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2.15±0.67)min,对照组(3.30±0.64)min,观察组局部淤血发生率14.29%,对照局部淤血发生率3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肱动脉体表解剖定位穿刺成功率较常规方法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的优点。

两种输液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效果比较 下载:57 浏览:399

张明华 张明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下载:63 浏览:661

秦飞 何明阳 许红梅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共享参与”对产妇和新生儿所在病房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剖宫产患者500例,并按其意愿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240名,观察组26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共同参与式护理。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孕妇进行了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和产妇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母亲角色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组,资料比较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别, P<0.05。另外,观察组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为(85.3±5.3)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因此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还可以增强对新生儿的护理,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63 浏览:672

何明阳 秦飞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探讨高质量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2名新生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婴儿亲属基础护理满意度评价里的优质护理工作态度、优质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高质量的护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增强患儿的满意度,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载:20 浏览:429

王霞1 王贞慧1 孙超1 张颖惠2 袁晓宁3 李敏敏4 赵培玉5 苗苗6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某重症病区进行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管理现存的风险,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为指导,结合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制订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于2020年2月21日—25日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风险值提示,以下事件需重点关注:C8护士发生针刺伤(0.447 6)、B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抢救(0.413 0)、C10护士被感染(0.411 0)、B2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0.407 4)、C9医生被感染(0.359 8)、E3氧气压力不足或中断(0.329 1)、D9药品供应短缺(0.324 2)、E2职业防护装备不足(0.317 9)、C12医护人员因急患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0.309 1)、C7医生发生针刺伤(0.298 2)、E1工勤人员不足(0.293 5)、B6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0.292 4)、C6护士心理调适不良(0.289 1)。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指导分类施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

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 下载:86 浏览:504

胡卫红 张洪波 岳道远 张驰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武汉市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RET)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病房0~3 d新生儿406名,检测其网织红细胞比例(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L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共6项参数,用于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x±1.96s表示。结果不同出生天数新生儿RET6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FR%外,其他5项参数不同性别新生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为:RET%第1天2.63%~6.27%、第2天2.55%~6.35%、第3天2.06%~6.06%;RET#第1天(0.139~0.397)×1012/L、第2天(0.150~0.400)×1012/L、第3天(0.124~0.386)×1012/L;HFR%(男)第1天12.16%~30.97%、第2天7.64%~29.30%、第3天4.85%~20.64%;HFR%(女)第1天10.64%~27.67%、第2天6.78%~25.10%、第3天2.06%~19.26%;MFR%第1天13.48%~25.73%、第2天13.24%~26.61%、第3天11.45%~23.00%;LFR%第1天48.67%~71.07%、第2天48.24%~77.26%、第3天58.38%~83.56%;RET-He第1天29.58~37.30 pg、第2天29.25~36.23 pg、第3天27.49~34.85 pg;结论因人群所属地区和年龄不同,RET参考区间也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0~3 d健康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为贫血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转诊流程 下载:12 浏览:435

刘慧娟1 张昕2 张雪峰1 杨滢2 刘春梓3 段惠娟4 2020年6期

摘要:
在前期转诊3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制订新生儿转诊流程,包括转诊前的准备和转诊具体实施2个部分。转诊前的准备包括:转运人员的管理、转运机构的设置、绿色通道的建立等;转诊具体实施包括:转诊评估、转诊对象的分级、确定收治原则、转诊人员及物资准备、接诊、转出等7个方面。旨在保障疑似或确诊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能够得到安全、有效、快速的救治,切断新型冠状病毒在新生儿转诊中的传播途径,保障新生儿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

“新筛”干血斑在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500

高鹏1 覃诗琪1 唐美芳2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简称"新筛")后剩下的干血斑继续用于耳聋基因提取和飞行质谱检测,从而减少耳聋基因检测过程中的取样频次并缩短检测周期。方法在碱水煮沸法提取耳聋基因的基础上优化碱水的pH值和用量,使"新筛"干血斑DNA提取浓度达到新鲜血斑水平。结果用pH值为9、10、11、12的碱水从干血斑中提取DNA时,DNA的浓度与碱水pH值呈正相关(r=0.906,P=0.094),20个耳聋基因位点均能被正常检出;当pH值达到12时,质谱峰图信号响应值减小,检测质量下降。用60、70、80、90μL pH值为11的碱水从"新筛"干血斑中提取DNA时,DNA浓度与碱水体积呈负相关(r=-0.988,P=0.012);用90μL pH值为11的碱水时,有1例样本547G>A位点基因被漏检,用80μL pH值为11的碱水时,DNA提取浓度和新鲜血斑最接近(t=0.035,P=0.974),同时质谱峰图良好。结论用80μL pH值为11的煮沸碱水从"新筛"干血斑中提取DNA,可获得较好的耳聋质谱检测结果,为搭建"新筛"和耳聋自动化检测平台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NICU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下载:11 浏览:451

魏丽1 朱凤1 黄晨2 林迦密1 王婷婷1 潘红英2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理念对NICU母乳喂养进行闭环管理,保障患儿喂养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小组,分析原母乳喂养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方案,开发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护理信息系统与医嘱信息系统共享,母乳喂养医嘱与配方奶医嘱科学结合。结果 2016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因母乳喂养信息核对环节错误发生意外事件1例,近似错误2例。2017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未发生母乳喂养相关的意外事件及近似错误。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需人工统计母乳收集量、抄写喂养单、录入喂养医嘱执行情况,每日工作时数为2 h,母乳喂养率统计每月工作时数为8 h。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系统自动生成以上数据,无需人工统计。结论应用母乳喂养信息化闭环管理能够确保母乳喂养安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