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81

​白子上 曹湜欧 吴重玺 范家 齐和渊 《生物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获得表达脱落酸受体蛋白PYL10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后,研究了表达时长、表达温度和诱导剂浓度对蛋白PYL10表达的影响。在22℃时加入200μmol/L IPTG时,设置变量诱导时间分别为0h、1h、2h、4h、8h、16h,结果发现诱导时长为16h时PYL10的表达量最高;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索诱导温度为4℃、15℃、22℃、37℃后发现在22℃下PYL10的表达量最高;同样,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改变IPTG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发现,在加入200μmol/L IPTG时PYL10的表达量是最高的。

深锥浓缩机高浓度排放技术探索与实践 下载:33 浏览:249

孙志飞 宋立民 朱磊 唐绍义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深锥浓缩机尾矿排放浓度,实现高浓度尾矿的干式堆存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巴润矿业公司对尾矿高浓度排放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控制优化,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设备操作方法和浓度控制技术,使尾矿浓度稳定提升至70%~73%。

氧化铝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机理模型研究——物理模型 下载:81 浏览:342

何晓强 余红星 江光明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现有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CHF)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气泡力平衡分析方法,考虑接触角和毛细现象带来的影响,构建了针对氧化铝纳米流体CHF的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模拟CHF随纳米流体浓度(cNF)变化的规律,随着cNF增加,CHF开始增加;但增加至某一浓度之后,CHF不再增加而维持恒定值;模型表明CHF与纳米微粒直径(d0)无关,这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随着接触角或倾斜角增加,模型计算得到的CHF减小。

不同浓度食醋对常见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探究 下载:84 浏览:513

​凌荣秀 樊郁兰 刘娜 解凯彬 《生物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选修实验,但师生在该实验中鲜少关注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本研究以白菜、白萝卜、豇豆3种蔬菜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制作成泡菜,运用光电比色法每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到第10天。结果表明:初期亚硝酸盐含量随制作时间的延长不断增高,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泡白菜、泡萝卜、泡豇豆中峰值分别为64.32 mg/kg、24.03 mg/kg、1.58 mg/kg;添加食醋后3种泡菜亚硝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泡白菜0.6%食醋组、泡萝卜0.9%食醋组、泡豇豆1.2%食醋组亚硝峰最低,分别为27.67 mg/kg、13.26 mg/kg、0.59 mg/kg。

欧洲地区不同温室气体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气候效应 下载:74 浏览:318

胡祖恒1 徐忠峰2 马柱国1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究在不同温室气体浓度(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GHG)背景下,相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LCC)对于欧洲区域气候的影响差异,采用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耦合模式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1850年温室气体浓度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导致欧洲中东部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在2000年温室气体浓度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导致欧洲中东部地区降水减少。温室气体增加后,LULCC导致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大气环流由辐合变为辐散,气温以及大气水汽含量降低,这些变化能较大程度的改变LULCC对区域降水的净影响力。

模块式小型堆失水事故后堆芯硼浓度分析研究 下载:74 浏览:493

丁书华 党高健 李喆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分析评价了模块式小型堆失水事故后可能出现的堆芯硼浓度过度累积问题,基于硼质量守恒原理,推导堆芯硼浓度演变的控制方程,计算分析了自动卸压系统阀门开启前的短期运行期间和开启后长期运行期间的堆芯硼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块式小型堆的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设计能够防止失水事故后的堆芯硼结晶和重返临界。

银纳米簇传感器应用于醋酸浓度的检测研究 下载:31 浏览:330

郭永艳1,2 田雁飞1 杨萍1 伍恵玲1 龙云飞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pH调控的变色酸2R稳定的银纳米簇构建一个pH荧光传感器,尝试将该传感器应用于检测弱酸溶液浓度。通过一列的条件探究实验得到最佳检测条件。在最佳检测环境中,成功的实现了对醋酸溶液浓度的检测。检测结果与标示量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小,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良好的实验结果证明该pH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弱酸溶液的浓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天津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特征分析 下载:64 浏览:418

刘彬 李丹 刘振宇 孔君 白宇 郭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对天津市区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在线观测,分析其夏季污染特征。结果表明:56种检出VOCs平均浓度为54.44μg/m3,其中烷烃(55.14%)>苯系物(27.76%)烯烃(12.09%)>炔烃(5.00%),各组分中乙烷、甲苯、异戊烷浓度在4μg/m3以上。天津市区VOCs日变化呈现单谷型,与滨海新区相比受交通影响更为明显,受天然源影响较小。用B/T值衡量机动车尾气贡献,天津市区受机动车影响更为明显。用E/E、E/C值反映天津市区光化学进程,O3浓度越高,光化学反应进程越长。

2014~2017年四川省主要城市饮用水源地放射性变化趋势 下载:70 浏览:495

庞荣华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2014~2017年四川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监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4年来四川省21个市(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水平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年来,全省21个市(州)饮用水水源地水中的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值要求,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呈现上升趋势的监测断面(点)相对较多。

对一次高炉煤气燃烧放散过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的分析 下载:86 浏览:503

季浩宇 谢南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在一次高炉煤气燃烧放散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特殊的局地地形条件和局部地面气象条件可能造成污染物汇集和积累的结论,并就此提出高炉煤气燃烧放散时污染控制的建议。

低电子浓度Ti-Nb-Zr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下载:65 浏览:444

周洪雷1 侯峰起2,3 郝玉琳3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研究了β稳定元素Nb和中性元素Zr对Ti-Nb-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Nb和Zr含量增加,α"马氏体相和ω相两种典型亚稳相变均可被抑制,在较低电子浓度条件下获得单一β相组织,其临界电子浓度约为4.19,显著低于Ti-Nb二元合金的临界值(4.24);低电子浓度单一β相Ti-Nb-Zr合金的弹性模量较低,其强度与弹性模量比值较高,具有优于Ti-Nb二元合金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反应物浓度诱导CVD SiC结构的转变 下载:77 浏览:498

黄东1,2 王昊3 何雨恬3 王秀连3 刘桦3 邓畅光3 林松盛3 张明瑜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利用低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沉积基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生长SiC,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沉积位置和反应物浓度下气相生长SiC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气体浓度的降低,多孔C/C复合材料基体上气相生长的SiC的微观结构呈区域性变化,SiC薄膜依次向SiC薄膜和颗粒、SiC短棒、SiC纳米线转变.探讨了不同反应物浓度气氛中过饱和度诱导原子迁移和气相分子吸附的过程,并提出一个SiC的生长模型.

褪除液浓度及pH值对电化学法褪除碳化钨-镍涂层工艺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96

康忠明 朱霞高 陈志坤 李福球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于返修零件的残余涂层及生产中不合格的碳化钨-镍涂层,必须先去除,才能重新喷涂.为有效褪除涂层,又不破坏基体,采用电化学法褪除45号钢表面的碳化钨-镍涂层,通过研究褪除液浓度和pH值对涂层褪除速率及对基体腐蚀情况的影响,确定最优pH值为11~12,褪除液(主要成分酒石酸钾钠和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5 kg/L,电流密度为6 A/dm2.采用此电化学工艺可有效褪除钢基体表面的碳化钨-镍涂层,也不会对钢基体造成影响.

“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问题初探 下载:58 浏览:454

崔恒建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期

摘要:
为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给出了一种可行解法,按照赛题思路,给出了建模机理分析和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对赛题所给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比较;并针对学生在参赛论文中出现的做法作了简要的说明与点评.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 下载:56 浏览:282

李璇 陈文忠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掌握西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科学预防赤潮灾害频发和海洋环境污染,保障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文章利用2007—2018年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分别分析西北太平洋2个典型区域的叶绿素浓度、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并根据异常气候条件("厄尔尼诺"现象)年份的情况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A位于中高纬度的亲潮和黑潮寒暖流交界处,区域B受副热带环流和黑潮共同作用且台风较活跃,由于二者营养盐水平不同,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由于酶的活性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营养盐浓度较高海域(区域A)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考虑海表温度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海域(区域B)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其中与海表温度相关性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2个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较小;异常气候条件年份(2015年)中,2个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和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可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503

陈永强1 刘瑛2 陈振华1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74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儿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维持在0.5 MAC,对照组患儿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0 MAC。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基本情况、收缩压(S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9.05±0.55)min、拔管时间(11.88±1.6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67±0.43)、(17.39±1.54)min(P<0.05)。观察组诱导后5、15 min、术毕时的SBP、DB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5 MAC及1.0 MAC均可满足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麻醉维持的需求,相同麻醉质量情况下,0.5 MAC七氟醚可更有效地缩短患儿苏醒、拔管时间,且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及HR迅速恢复正常水平,与1.0 MAC七氟醚相比,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值得应用推广。

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性能 下载:71 浏览:474

高书伟1,2 张凯1 李志斐1 谢骏1 王广军1 郁二蒙1 李红燕1 夏耘1 田晶晶1 龚望宝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16、20、24和28h)和INC(50、75、100和125mg/L)下反硝化系统对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丝瓜络反硝化反应器(LS-DR)在运行初期和末期时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当INC为50 mg/L,HRT为24h时,LS-DR对NO3--N和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8.97%±0.52%和97.84%±0.94%,此时出水NO2--N浓度也达到较低水平(小于0.5 mg/L);在HRT为24h的基础上,当INC增加至75、100和125mg/L时,其NO3--N去除率和NO3--N去除速率(NRR)均随IN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出水COD则随INC的增加而降低,但均未实现完全反硝化,然而,LS-DR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能完全去除NH4+-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丝瓜络表面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LS-DR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被鉴定的优势菌属中热单胞菌属(1.46%)、陶厄氏菌属(0.55%)、固氮螺菌属(3.32%)、Simplicispira (1.01%)、假黄色单胞菌属(0.39%)、草螺菌属(3.02%)和Uliginosibacterium (0.9%)主要参与反硝化的进行,Cytophaga xylanolytica (1.61%)和Cloacibacterium (2.69%)主要参与了丝瓜络的降解,黄杆菌属(1.17%)和Diaphorobacter (0.64%)既能进行反硝化,也能降解丝瓜络。LS-DR的最佳HRT为24h,最适宜的INC为50mg/L。本研究为丝瓜络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缓释碳源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低浓度对比剂CE-MR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1 浏览:504

​符艳梅 陈首民 彭川 张志富 阚豫波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RA及灌注成像(P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怀疑卒中且需做MRA及PWI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浓度组(20例,对比剂浓度0.5 mmol/ml)和低浓度组(20例,对比剂浓度0.25 mmol/ml)。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信号差异及缺血半暗带情况,并以DSA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低浓度组与常规浓度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0.64)vs.(3.85±0.67);t=-0.483,P=0.632]。低浓度组颈总动脉分叉处信号强度(SI)(1198.30±43.52)低于常规浓度组(1222.95±54.47),信噪比(SNR)(201.85±28.71)、对比噪声比(CNR)(197.95±24.53)稍高于低浓度组[(191.15±16.58),(180.80±22.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浓度组大脑中动脉起始处SI(1535.70±69.97)、SNR(230.25±16.86)、CNR(211.05±21.13)均低于常规浓度组[(1543.61±93.38),(307.85±15.82),(279.10±14.94)],两组间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NR、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浓度组CE-MR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4.92%,低浓度组CE-MR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4.34%。两组DSC-PWI诊断缺血半暗带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k=0.87;k=0.86)。结论低浓度对比剂CE-MRA和PWI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对比剂注入量、减少对患者的损害,是一种可行的急性脑卒中的MRI扫描方案。

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万古霉素浓度方法的建立和性能评价 下载:89 浏览:512

周强1 潘清清2 沈敏2 陈霜霜2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快速测定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以0.3 mol/L硫酸锌水溶液为蛋白沉淀剂,对血清样本进行前处理。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100 mm×2.1 mm,2.6μm),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40℃。流动相A为25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值为2.5),流动相B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并对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加标回收率)、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定量限和检测限等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分别采用UP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50例患者血清万古霉素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和评价。结果 UPLC测定万古霉素的线性范围为2.0~99. 6μg/mL,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1.0和0.1μg/mL。低、中、高浓度样本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28%、2.21%、2.59%,批间CV分别为5.73%、2.75%、0.82%。低浓度(2.0μg/mL)、中浓度(19.9μg/mL)、高浓度(79.6μg/mL)加标样本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06%、99.80%、100.19%。中浓度样本的携带污染率为0.57%,高浓度样本的携带污染率为0.19%。UPLC和HPLC测定患者血清万古霉素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1 9)。结论建立了基于UPLC技术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该方法的重现性好、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临床常规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

不同质量浓度HgCl2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评估 下载:21 浏览:241

董炜峰 杨毕铖 李光毅 戴红 刘志勇 蒋灏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为探讨急性HgCl2暴露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随机取360尾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5.01±0.06)g],分为1个对照组(<0.001mg/L HgCl2)和2个处理组[0.033mg/L组(0.033mg/L HgCl2)和0.33mg/L组(0.33mg/L HgCl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开展为期96h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24、48、72、96h取样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4h后,0.33mg/L组肌肉中H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033mg/L组和0.33mg/L组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h后,0.33mg/L组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0.033mg/L组,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4h时,0.33mg/L组血浆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及酚氧化酶活性最高(P<0.05);48h后,0.33mg/L组对虾血浆中酸性磷酸酶及溶菌酶活性最低(P<0.05);24h后,0.33mg/L组对虾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暴露在HgCl2中,肌肉中Hg富集具剂量依赖效应,会造成血液中丙二醛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免疫抑制及炎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