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谈农村中小学联盟办学的问题与破解路径 下载:89 浏览:501

薛维学1 杜世碧2 孙立1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9期

摘要:
联盟办学是近年来农村地区学校探索的一种办学模式,助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现实中,农村中小学联盟办学仍存在"责任不明确、行动被动化,谋划跟不上、工作表面化,重点不突出、文化培育差,龙头不准确、作用不突出,规模不适度和效果低质化"等问题。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的相关原理,提出采取宏观上优化领导与控制、中端上改进管理与督导、低端上促进共振与共进等路径和对策,以不断增强联盟成员单位的"造血"功能,加快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境遇与对策研究 下载:62 浏览:487

王良青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7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嬗变、"理论"与"实践"的落差、"供给"与"需求"的错位、"追赶"与"超越"的飞跃等。抓住和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高职理论研究,以内涵建设促进高职质量的提升,从提高高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少先队主阵地建设探析 下载:76 浏览:496

武英凤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布迪厄场域理论中对场域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分析,为分析与建设少先队主阵地提供新思考。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视角,从少先队主阵地的空间场域、关系场域以及文化场域等三个方面进行客观探究与剖析,探索少先队主阵地建设的优化路径,即:把握少先队主阵地建设的空间外延与本质特征,构建少先队主阵地的和谐互动人际关系网络,打造少先队主阵地的特色文化。

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334

朱莹莹 《英语教学》 2018年1期

摘要:
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确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变得非常重要,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元认知的认识,通过对元认知的理解和加强,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新时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下载:93 浏览:543

​张成奎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理论创新乃时代实践之产物。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亟需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在新发展理念的倡导和号召下也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探讨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现实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教师培训;培训倦怠;培训效果 下载:27 浏览:253

帅金伶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商务礼仪"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分析,其结果显示:ISTJ类型在高职生中占比最高。根据分析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及强化他们求职后的稳定性。人格类型理论在大学"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

国外高校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模式探析 下载:97 浏览:516

万是明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对英国的传统模式和互动模式、美国的磁石模式和聚焦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和多元化模式等国外高校"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入探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高校-政府-行业"生态网的双创教育体系、重视高校主导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成效和"课程-实训-项目"协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议,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法。

基于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师培训方式改进策略 下载:26 浏览:230

王姣姣1 武胜男2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新培训方式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国家提出培训"提质增效"的背景下,本文以成人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反思并分析了当前教师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教师培训项目的整体运行模式,提出了综合使用任务驱动式、合作式、比较式、混合式的培训方式改进策略,以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国原创生长型社区教育理论的基石 下载:85 浏览:418

丁红玲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自我发起、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携带并生发资源的非正式组织,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共同学习的生命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养护,将成为破解世纪三大难题——"学习无‘初心’、人生无‘自己’和城市无‘社区’"的重要途径。《社区学习共同体》一书基于社区教育,但又超越社区教育。融合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生命学,成为内容自成一体的独创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原创生长型社区教育理论的基石,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和可推广性,推进了终身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区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有利于破解长期以来社区教育参与率低、满意率低的现实困境。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472

林高标 陆先鹏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以自组织理论为工具,分析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一种充满竞争与协同的开放系统。在此基础上,探明了解决这一系统各种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并指出观念先行、教师主导、协同耦合、点面结合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重要举措。

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原因分析 下载:87 浏览:486

​黄延芳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从“相安的疏离”到“理性的亲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 下载:43 浏览:545

欧阳硕 胡劲松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对导学关系的认知,构建硕士生导学关系的四维模型,模型显示:当前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普遍表现为"相安的疏离"状态;导学关系最终取向的决定力量来自导师;亲疏不同的导学关系状态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疏离的导学关系更容易对研究生造成消极影响,反之亦然;研究生期待的导学关系状态是基于教育目的的"理性的亲密"。为进一步提升导学关系质量,需要给予亚健康的导学关系更多关注,将学术互动作为优化导学关系的基础,以制度建构保障导学关系的健康发展。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下载:46 浏览:568

朱红 张文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对北京大学2016-2018级新生的调查,从跨学科视角探究教育精英的家庭特征如何影响其能力发展,研究发现:家庭内社会资本突出表现为以理解、鼓励和支持为标志的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是教育精英家庭的共同特征,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是促进教育精英高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自我身份内省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父代的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主要通过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传递给子代;家庭外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子女的能力发展基本无显著正向作用。因此,为促进代际流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微观层面家庭内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下载:45 浏览:538

魏署光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要着力探索院校研究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就理论而言,要通过数据挖掘生成理论;兼顾外部借用与内部理论创造;针对高校管理事务专业化构建理论;提高所创建理论的可检验性。就知识而言,要构建分层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通过专题研究积累共有范例,构建知识范式。就方法而言,要构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在理论检验式案例研究基础上更加重视理论构建式案例研究,并最终走向行动研究;综合运用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等多元范式;以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作为判定方法质量的重要标准。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2 浏览:412

向邱 张春瑾 徐素琴 李小攀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对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对其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及定期随访,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评定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戒烟率为72.34%,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0.82%,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戒烟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戒烟率,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尚未发现其对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何以构建——基于学科隐喻的视角 下载:42 浏览:488

解德渤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何以构建?这是40余年来高等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重大命题。在诸多学科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科隐喻的独特魅力。这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既是学科想象力的表征,也是迁移能力在学术活动中的特殊呈现。这类隐喻散见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角落。我们应理解和把握学科隐喻的取向、限度、路线以及语境等问题,积极创造反映时代诉求、具有本土意义的学科隐喻,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经验体系向理论体系的"跃迁",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提供理论武器。

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反思与转向 下载:13 浏览:218

赵艺凡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应与时俱进,进行反思性批判,创新性超越。对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发现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顶层设计与理论研究脱节,方法论标准尚待统一,研究创新性缺乏。基于此,未来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回应时代诉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边互动,提升研究质量,不断走向开放、合作、创新,增强理论研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 下载:57 浏览:454

钟云华 刘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45.3%的大学生有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性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中共党员、家庭处于中层以下社会阶层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更强。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还有农村就业政策、农村生活成本、农村就业宣传;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则有城市工资待遇、农村生活工作环境、城乡文化差异;不同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同。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与评估,高校应加大引导力度,大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公共财政理论下我国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下载:76 浏览:497

李明旭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均衡主要受制于公共财政支出。社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外显功能、经费投入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制约性、社区教育的福利性质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以实现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经济资源配置不均衡。为了实现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公共财政支出应坚持公平、民主的理念,明确政府间的财政职权和事权,增加社区教育经济资源投入总量,遵循补偿原则配置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社区教育建设的启示 下载:17 浏览:492

焦后海1 韩露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思想融入到社区教育的内涵、内容以及开展形式之中,有助于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根据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依托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资金筹措机制、推进社区教育立法和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来完善社区教育制度,创建社区生活中学习与社区学习中生活的社区教育模式,以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