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CI+MIVS与CABG+MVS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51 浏览:502
摘要:
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PCI+MIVS组与CABG+MVS组二尖瓣修复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1月内死亡率、心力衰竭、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41. 12±25. 39) min vs(202. 67±45. 94)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63±17. 85) mis vs (129. 44±33. 72) min]和呼吸机辅助时间[(17. 42±3. 88) h vs (24. 54±2. 63) h]和输注红细胞单位[3. 54(1-5) VS 1. 5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IMR合并双支CAD的患者选择PCI+MIVS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88 浏览:505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下载:12 浏览:260
摘要: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的变化,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访谈患者的看法,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6个月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对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在提高舒适度方面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结论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
替格瑞洛对接受PCI手术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59 浏览:503
摘要: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手术的NSTEM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K-MB、ET-1、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替格瑞洛组患者SOD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CK-MB、ET-1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7. 69%,氯吡格雷组为25. 64%,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减少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保护心肌细胞。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11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对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29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对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95例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是否开放及其程度,分为无侧支循环开放组(35例)、一级侧支循环组(26例)、二级侧支循环组(22例)、三级侧支循环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1、16.974、15.361、10.707,均P <0.05)。各组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85,P <0.05)。相比治疗前,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患者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F=36.867、25.476、21.063、30.253,均P <0.05);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较无侧支循环开放组均明显减少(F=19.684、13.582、10.960、15.875,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一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均明显减少(F=11.681、14.766,均P<0.05);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一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891、4.356、5.052、4.837,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三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253、2.895,均P <0.05)。结论在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预后状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者,并且二级侧支循环形成者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预后状况方面明显优于一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形成者。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下载:98 浏览:554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患者共计48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3mm),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多发动脉瘤18例(42.85%),不规则动脉瘤18例(42.85%)。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0.71%)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3~12个月的平均mRS为0.142,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较文献报道本文的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降低、技术成功率及动脉瘤治愈率提高。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21
摘要:
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66 浏览:496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中的后起之秀,可运送抗增殖药物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并不增加金属支架层,降低了血管炎症反应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侧支分叉病变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药物球囊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病变中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11例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12 浏览:269
摘要: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1)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2)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3)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4)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5)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6)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7)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8)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宁波明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其他处理,观察组术前则予以rhBNP静脉输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白细胞介素-37(IL-37)、左心室功能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前者更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37水平比较,前者更高(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前者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比较,前者更低(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P <0.05)。结论 PCI联合rhBNP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较佳,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96 浏览:5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86 浏览:961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血管病人在手术医治结束之后,使用心理干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其他们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多项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为满足数据间的对比分析,将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病人使用的是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病人则是使用心理干预模式。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之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等多项指标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而以上这几项指标当中的数据都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比较大的优势。结论:在为脑血管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使用心理干预模式,可使得病人的护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99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四川省G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466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问题凸显。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等方式,发现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具有较强的情感慰藉需求,且多数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亲子分居,家庭情感慰藉功能弱化,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自身诉求低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缺失,是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情感慰藉缺失的主要原因。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提出从老年人自身、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家庭和邻里、正式支持系统的社区和政府等层面出发,构建和完善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其情感慰藉需求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71 浏览:1012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内,选择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取各51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使用阿司匹林+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心功能比参照组提高(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介入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48 浏览:2717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肿瘤介入手术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试验抽取介入手术病例共80例,均为肿瘤疾病,就诊于2018.01~2020.10内,按就诊排号均分为40例/组,双号-乙组,单号-甲组,以2组展开对照。甲组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乙组干预方案为优质护理。对照疼痛分级、满意水平、并发症等。结果:试验后对照1级疼痛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满意率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并发症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低于甲组(P<0.05)。结论:在临床肿瘤介入手术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有突出作用,可减轻机体疼痛,减少各种并发症,且患者满意水平较高,可积极推广和借鉴。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689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分组,一般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来说,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加栓塞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5.0%,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0%(P<0.0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心理护理和栓塞治疗相结合方式的应用,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观察 下载:144 浏览:1261
摘要: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观察。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取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各4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相关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中,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 下载:135 浏览:1151
摘要:
目的:分析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