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课后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下载:54 浏览:673

张文艺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双减”政策让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降低,教师应该在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合理设计音乐课后延时服务策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将教学中的每个困难都瓦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提质”。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课后服务能力提升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浅探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下载:110 浏览:617

曹霄洁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教”,即以目标为导向,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即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的,与“教”保持一致;而“评”则是建立教与学之间关系、维持二者平衡的有效纽带,发挥着导学助教的教学作用。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了高效音乐课堂的整体,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一致性,形成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良好环形链。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教育存在论视角下高素养教师的养成 下载:41 浏览:454

薛忠祥 方媛媛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我国教师队伍培养一直处于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外源性教师教育模式之中,教师缺乏自主生成能力。基于教育存在论的教育观和教师观,高素养教师具有先于他人生成的存在观、敬畏学术的学术观、笃信无差别的教育正义观、热爱学生的学生观以及洞悉人的意义和意义生成力的生成规律的教育存在观等特征。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要从根本上转变对教师发展的认识,提高教师的自我生成能力,这需要教师培养实现线性、灌输式的外源性模式向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自我生成为重点的内源性教师生成模式转变。

中职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探究 下载:36 浏览:663

翟涛利 《新闻传播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政治是中职阶段一门重要的文化课,它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时事政治融入到中职政治教学中,既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将时事政治与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程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将时事政治与中学政治课程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开展与时事政治有关的特色活动,以期能够为中学政治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时事政治提供一些借鉴。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 下载:21 浏览:1008

刘莎 《数学应用》 2025年4期

摘要:
教育改革后,合作学习的新模式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克服在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的种种困难,不断深入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知识,旨在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研究 下载:48 浏览:453

房敏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完善的制度结构能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行为指导和保障。制度三要素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应包括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三个层面。三者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均存在明显的制度性匮乏,高校应构建"三位一体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并理顺制度要素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师污名化现象解析 下载:47 浏览:452

胥兴春 王菲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污名化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为职业污名模糊社会身份、专业污名误导自我认同及事件污名解构道德形象。社会刻板认知、幼师失范行为、家长信任缺失和媒体失真报道等合力作用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被污名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需要通过提升社会包容度、加强教师自律、增进家园沟通及引导媒体舆论等方式帮助幼儿园教师"去污"正名。

美日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特点及启示 下载:44 浏览:452

黄建雄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合理聘用外来兼职教师和本校专职教师合理外出兼职可起到弥补师资短缺、降低薪酬支出,丰富师资类型、优化队伍结构,密切校社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等积极作用。美日高校对兼职教师主要采取开放、支持、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政策,兼职教师比率高,进入型兼职教师的行业部门来源和专职教师外出兼职的行业部门比较多样,兼职教师的兼职能力、满意度和稳定性较高。我国高校对兼职教师积极作用的认识存在偏颇,兼职教师比率偏低,出入失衡,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忽视服务,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美日高校兼职教师政策对我国高校具有借鉴意义。

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的关系研究 下载:49 浏览:453

陈萌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文章采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组织支持量表,对34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和去个性化之间、竞争与人际不安全感和情绪耗竭之间、竞争与人际不安全感和去个性化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组织支持能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倦怠,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群体进行关怀与支持。

具身认知视角下幼儿教师“虐童”现象分析 下载:45 浏览:455

赵梦雅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范式,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忽视身体的参与性,从该角度分析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突出虐童教师的"离身""替身"和"逃避性"的知行特点,目的是希望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贯彻具身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环境构成性"原则,将认知看作一种基于身体且与环境互动的体验性活动,审视两者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解读幼儿教师"虐童"现象。

从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分合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下载:50 浏览:455

莫东晓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职业道德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但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职业信仰,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当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多以"道德人"假设为价值取向基点,忽视教师"经济人"价值取向中的合理需求,造成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实效。政府、高校、幼儿园共同构建"道德人"与"经济人"合理内核有效融合的职业道德建设之策,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下载:79 浏览:528

刘晶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将深度学习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呈现浅层次化,这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学习需要展开相关调研,给学生提供教法支持,帮助他们在多元化阅读中完成深度学习,对英语学科内容形成独特认知。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3 浏览:348

和巧云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型的步伐。从理论上讲,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学习的意识,养成了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学习的习惯。但就目前来看,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尚处在摸索与尝试阶段。文章立足于当前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基础、实施原则、主要途径等方面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微探讨。

高中数学“诱发性”问题情景构建的教学思考 下载:64 浏览:415

杨原明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思想可以给当今的数学教学带来无数启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当代教育者不仅要将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中,还要根据古代学者的观点,注重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高中数学的"诱发性"问题往往是从相对抽象的概念出发,讲究前因后果和知识的总体运用。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所以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把题干中的未知内容转化成已知内容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考 下载:36 浏览:337

李达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地通过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地总结提升教学效率的经验和策略,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从而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但需要引领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正式开展前应全方位掌握学情,深度了解学生的基础功底、生活经验以及兴趣偏好等内容,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育与个体生命发展的矛盾探析 下载:71 浏览:483

王子朦1 张忠华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教育活动受传统文化、缺乏独立性、教育目的具有功利性等因素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体系与个体生命发展均存在矛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充实教材内容、提供自由学习空间、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回归有中国特色的人本教育是化解教育与个体生命发展矛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生命发展;矛盾;策略;

教育实证研究中的p值使用:问题、思考与建议 下载:79 浏览:487

王光明1 李健2 张京顺3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p值是假设检验的重要检验指标。p值的使用问题已引起国际教育研究组织及一流国际期刊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四种CSSCI来源期刊的统计发现:部分论文缺乏对p值局限性的探讨,存在着误用p值的现象。p值使用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将p值误用于衡量效应的大小或影响的强弱,忽视样本量对p值的影响,将p值与α的比较绝对化。建议将效应量、置信区间、重复性实验等方法与p值协同使用,共同检验研究结果的显著性。

简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13 浏览:2773

戴继延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小学音乐老师要切实地做到及时更新教学思路,并且要对于学生的游戏教学给予高度地重视。游戏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游戏教学中的内涵与应用。

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逻辑 下载:82 浏览:493

李中国1 黎兴成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亟需在学科理论、学科制度和学科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学科理论方面,追问逻辑起点,构建内发式理论体系;坚守学科阵地,构建开放式理论体系;超越碎片化,构建全景式理论体系。在学科制度方面,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巩固学科地位;规范学科实体建设,提升学科内涵;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在学科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共同体,提升学科文化自觉;培育学科气派,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坚持学科创新,实现学科文化自为。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品质提升的要素和路径选择 下载:88 浏览:493

朱宁波 崔慧丽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兴国必先强师。新时代背景下,因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实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等需要,提升教师品质紧要而迫切。教师需着力提升的品质要素包括: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核心能力素养;信息化、国际化及学习和创新等综合素养;师德修养和信息道德素养。教师品质提升的基本路径包括:更新观念、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导向,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个性化能力导向的教师教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健全信息化师德建设机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