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曹霄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霄洁,. 浅探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 当代音乐研究,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354.
摘要:
“教”,即以目标为导向,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即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的,与“教”保持一致;而“评”则是建立教与学之间关系、维持二者平衡的有效纽带,发挥着导学助教的教学作用。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了高效音乐课堂的整体,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一致性,形成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良好环形链。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354
基金资助:

引言:教学评融合模式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活动与评价环节孤立的现象,使评价嵌入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结。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评的糅合,保持其三者的一致性,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生成以及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策略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视角下课业负担加重的原因

(一)教、学、评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没有发挥统领素养、导向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研究而忽视教学目标设计,具体表现为以宏观的课程目标替代具体的课时目标;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学目标,目标丧失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功能;教学目标割裂,重视双基而忽视核心素养融合发展;考什么就教什么,目标架空、流于形式。长期应试导向的惯性,导致课堂教学实施有时异化为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

二是教学活动没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目前来看,教师在课时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指向低阶思维,有些教学活动甚至脱离主题情境,各个活动缺乏意义的关联,造成学生思维、表现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碎片化,不能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而且,单个课时教学知识和音乐技能割裂,造成学生会了解乐理却不会应用。教与学不一致,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

(二)缺乏教学评一体化思考

部分教师虽然关注“教”“学”“评”,却忽视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不够协调,缺乏从全局视角观照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三要素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为核心素养目标没有发挥统领作用,“学”与“评”未能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所学非所教,学习活动与教学目标无关,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教学目标等同于教学内容,忽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教师一味沉浸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却忽视对学生学习的监控与学习结果反馈,难以做到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学习没有真正发生,无法实现教学相长;所评非所教,评价与测试内容超标,考试内容多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学业表现预期的描述,教学随意性倾向严重,无法形成教学评的教学闭环。

二、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明确核心素养指向教学目标

教师要站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在文化比较和应用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宏观视角上,做好总体目标和细化目标的构建工作。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这首歌中流露着自信、自然,有丰富的音乐情感。其中涉及音调的练习,需要学生积极练习才能掌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导入有关的声调练习。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形成过多的学习压力。同时,要让学生对歌词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并分析歌词,才会让学生对歌曲中流露的欢快、自然等情感进一步感悟。在强化学生对歌词含义理解方面,教师可以对歌词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透彻理解什么是幸福、快乐。这样才会令学生对音乐歌曲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再去进行相关音乐知识的授课,学生也会更加快速的理解。并且,还会让学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让教学目标更加顺利、理想的实现。同时,也会为接下来的音乐教学铺垫良好的铺垫。

2.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音乐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效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音乐教材中,一些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兴趣直接被激发,但仍有一些音乐作品,需要教师结合辅助工具,来共同开展教学,才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致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同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会帮助更快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

如《幸福拍手歌》这首歌,含义美好,旋律欢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教师直接让学生聆听,就较难令学生充分感知到其中的美妙的情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直接受到影响。同时,也无法让学生深层体会到幸福感。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歌曲内容制作生动的动画课件,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事呢?”。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就会纷纷与教师互动。接下来,教师再深入引导学生:“有一群同学也感觉生活很幸福,并且还创作了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幸福感的呢?”。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接下来,教师再播放课件,让学生边欣赏边感知这首歌的旋律、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此后,教师再融入具体的教学,就会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接受。

3.优化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机制

在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之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师和学生搜集教学反馈、评估教学效能、发现教学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一体化模式之下的评价应当注意突出围绕核心素养、凸显动态长效,教师在构建评价机制时要树立积极评价意识、制定完整评价规划,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如,教师在对《幸福拍手歌》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布置这样的音乐作业:“创造有个性的歌词,并在讲台上表演。”。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然后指导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怎样去创新歌词,及表演的详细细节。当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分别表明学习小组的探讨结果。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去练习。一些学生会将拍手、改成摸鼻子内容;一些学生会将跺脚的歌词,改成揪耳朵的内容。并且,在学习小组内积极练习。当学生练习后,教师再为学生创建表演的舞台。教师可以将每个讨论小组编上编号。之后,再让学生按编号顺序,到讲台上去表演。当有一组学生去实际演唱和表演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就充当观众,在讲台下观看。并且,在学生表演后,再让学生之前去评价。这种方式,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准、音乐感悟能力、及音乐知识的学习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当学生全部表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好评比,哪一组表演的最好,创新歌词最有吸引力,就可以获得奖励。此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演加以综合性的指导和评价,就会使学生高效吸引并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会让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深耕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务必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段,促进三者的融合以及不断深化,为学生构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促进教学的动态以及高质量生成,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相信在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之中,学生将会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为后续步入初中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04):237.

[2]陈玉辉.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