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591 浏览:5526

齐桃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8例行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UV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UVC新生儿中,总共有3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有无先天性疾病、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等因素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不标准、置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足月产、正常出生体重、肠内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标准、置管时间适宜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UVC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UVC的护理,尽量减少UVC并发症的发生。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下载:42 浏览:553

严顺添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MIST)进行治疗,予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组予以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参照组则接受经鼻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SaO2、P/F、FiO2)、时间指标(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肺炎、气胸)。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显示为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于参照组均较好,互相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都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 下载:41 浏览:586

刘娟娟1 赵弦2 高炜1 丁宇1 陈晓庆1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比新生儿机体发育指标以及新生儿发育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机体发育指标以及新生儿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机体发育指标,提升新生儿发育商。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下载:45 浏览:534

唐上纯 邓玉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浅析新生儿肺炎患者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用时上,观察组患者用时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实施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期,值得推广应用。

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665

杲海燕 《应用化学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讨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早产儿应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3.3本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54例,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组,对照组(27例,NICU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7例,NIVU常规护理+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出院时体重、再住院率,以及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家长的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再住院率小于对照组,且出院时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比对照组好,且家长的焦虑情绪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ICU对早产儿应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尽快恢复健康,也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降低早产儿的再住院率。

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满意率研究 下载:549 浏览:5909

甄树芬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众所周知,新生儿刚出生非常脆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和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相对较差,如果在治疗期间选择的护理方法不善,新生儿身心受到严重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鸟巢式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现阶段还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满意率情况。方法:将研究选取的16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分别按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案和鸟巢式护理模式予以护理。对其效果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排便次数、睡眠时间、进奶增加量、体温波动值依次为(45.8±13.6)h、(5.6±1.2)次/d、(5.4±0.3)mL/d和(0.3±0.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的护理满意率(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665

符亮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分析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患儿病症消失时间(4.13±0.08天)明显低于一般组(5.06±0.58天),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100%)远高于一般组(60.00%),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有利于加快病症消失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研究进展 下载:125 浏览:1560

何蓉 李丽萍 赵崇秀 黄莹莹 张祥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且可在急救时快速建立静脉,但近年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许多研究发现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而导管异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可利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脐静脉导管尖端,该技术是模仿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节省导管定位时间成本,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运用于临床。为了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认识及使用此方法,就脐静脉尖端位置及其定位方法,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原理,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对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综述。

风险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2 浏览:1453

郭英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观察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数为50例(2021.1-2022.7),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风险护理模式),各25例。结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患儿疾病恢复效果突出。

浅析幼师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 下载:121 浏览:1311

陈利 《中国文学》 2023年11期

摘要:
儿童文学是儿童早期接触到的文学方式,是促进儿童成长的营养剂,也是儿童不可或缺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了爱、协助、同情心、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进程中,这些因子会慢慢地渗入于儿童心灵中,使儿童顺其自然的构建精神世界。幼师生是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其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作用于将来儿童的学习功效。本文就幼师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展开了剖析。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174 浏览:1530

郭丹 刘恒先 金青 王丹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探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进行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护理教学。统计两组的成绩、教学满意度、工作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成绩、教学满意度、工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效果较好。

分析鸟巢式护理模式对在新生儿护理中对排便次数的影响 下载:185 浏览:1815

贾倩 熊文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研究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排便次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将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两组,即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在护理中均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鸟巢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排便次数和进奶量增加幅度均是要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2.65%、97.67%,对照组为18.60%、83.72%,两项指标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 下载:177 浏览:1898

黄珊珊 高炜 郑杨絮 涂璐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分析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比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评分。

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下载:196 浏览:1881

刘金兰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联合方案下的改善效果,评估治疗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生儿黄疸共计60例,以随机数表分组,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行蓝光照射治疗与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差异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在粪便排空、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短,且该组大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TBIL、IBIL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为6.67%VS 26.67%,P<0.05。结论 益生菌与蓝光照射方案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症状的消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有利于控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作用 下载:196 浏览:2140

刘恒先 王丹 郭丹 金青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评价对新生儿科护生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护生4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比组间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强(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科护生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提高护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教学的满意度。

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下载:201 浏览:1901

刘凯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探讨酚妥拉明泵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酚妥拉明泵维持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就腹胀消失、肠内营养恢复及大便改善时间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治疗总有效率看,对照组72%,观察组92%,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免疫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应用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有效性,并实现其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基于PBL教学法多元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影响分析 下载:200 浏览:1998

刘婧婧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本次研究就针对基于PBL教学法多元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遴选本院新生儿科2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实习时间为2022年1月~2024年3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行基于PBL教学法多元化带教模式,观察两组的教学质量、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带教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教学质量分值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生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多元化带教模式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85 浏览:1957

靳红乐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护理用鸟巢式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新生儿(n=89)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5人采取鸟巢式护理,对照组44人行常规护理。对比睡眠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睡眠时间,试验组数据(19.68±1.49)h/d,和对照组数据(16.42±1.58)h/d相比更长(P<0.05)。关于胎便转黄时间和体温波动幅度这两个指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45.24±10.31)h、(0.31±0.06)℃,和对照组数据(63.52±14.28)h、(0.76±0.1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关于进奶增加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5.41±0.48)ml/d,和对照组数据(2.09±0.31)ml/d相比更好(P<0.05)。关于并发症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9.09%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属满意度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7.78%,和对照组数据81.82%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54±0.92)分,和对照组数据(90.34±1.5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理纠纷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11.36%相比更低(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用鸟巢式护理,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护理纠纷更少,体温波动幅度更小,家属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10 浏览:1989

白璐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中使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4年1月内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用鸟巢式护理)各140例,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胆红素变化。结果:新生儿体重、睡眠时间增加情况高于对照组,哭闹时间和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鸟巢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减少患儿哭闹和不适,促进睡眠时间和体重的增加。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温波动及并发症分析 下载:199 浏览:1903

黄秋实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分析在新生儿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的新生儿,入院时间段在2021年2月~2022年6月,入选患者共50例。将其按照随机编号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5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到对照组内,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温波动情况等各项指标以及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皮肤溃疡、呕吐、口腔感染以及黄疸]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9天内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幅度、安静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突出,可控制新生儿体温波动,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