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下载:65 浏览:654

王玉芹 赛伟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切除手术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选择5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病人,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将两组病人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实施手术护理,可减少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653

汤梦雨 陈冬萍 赵丹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索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50例慢性肾炎病人,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住院天数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为68.00%,比观察组的缓解率为9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 SAS得分明显降低,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对慢性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61 浏览:664

赛伟 王玉芹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外科手术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40人,观察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进行细节护理,然后再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护理员形象和职业素质评估、手术中护理管理综合得分、护理满意度与满意程度超过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进行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性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270

高桂英 凌佩瑶 巢文英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312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孕期食物结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318

王建芳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孕期食物结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为研究组,同期50例正常妊娠结局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问卷统计妊娠期食物结构和使用频次,并将采集数据录入相关性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研究组坚果禽肉结构、薯类水果结构、腌制油炸结构、速食为主结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低体重儿与多频次和不合理饮食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对备孕和已孕者进行孕期饮食结构指导,并根据阶段性母婴营养状况反应水平合理调整膳食计划,降低妊娠合并症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伴噬血现象分析 下载:91 浏览:522

丁静 刘伟玲 万理萍 李莉 白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患者2例,讨论其可能的病因。结果患者一入院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行allo-HSCT 13 d后粒系植入,血红蛋白、血小板始终偏低,凝血功能差,消化道出血,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肺部感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患者二入院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行allo-HSCT 14 d后粒系植入,行allo-HSCT 42 d后三系降低,发热,铁蛋白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嵌合率进行性降低。结论 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非常罕见,且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噬血现象常因感染所致。当行allo-HSCT后骨髓出现噬血现象时,应积极排查感染,检测原发病是否复发,同时应检测患者及其父母相关基因,尽早治疗,争取取得更好的预后。

D-二聚体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7 浏览:499

孟红兵1 曹兴建2 范玉萍2 顾水晶1 李娜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重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重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入院后3dDD、PT、APTT、TT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其中轻症组入院后7 d各指标有所降低(P<0.05),而重症组持续升高(P<0.05);重症组入院时、入院后3 d、入院后7 d 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入院时DD、PT、APTT、TT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01、0.776和0.835(P<0.05)。结论DD、PT、APTT、T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下载:79 浏览:533

​杨洋1 拱忠影1 姚扬1 汪志云1 周红平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原发PD患者为PD组,其中35例PD认知功能正常(PDN)患者,38例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患者,32例PD痴呆(PDD)患者;选取11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CL-12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cy水平。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D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PD组血清25-(OH)D水平及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水平及MoCA评分高低依次为PDN组、PD-MCI组、PDD组,血清Hcy水平高低依次为PDD组、PD-MCI组、PD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组血清25-(OH)D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Hcy水平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91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58 nmol/L、17.04μmol/L;两者联合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敏感度为93.00%,特异性为91.00%。结论血清25-(OH)D、Hcy水平可预测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血清25-(OH)D水平越低、Hcy水平越高,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越高。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的治疗效果 下载:78 浏览:496

​张璇 伊新艳 乔迪 张林亭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伴有流涎且达到DBS手术标准的帕金森病(PD)患者22例,首先给予丘脑底核(STN)DBS(STN-DBS)治疗。然后采用唾液分泌临床分级(SCS-PD)、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分别在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1)STN-DBS术后6个月,22例患者SCS-PD评分在关期和开期均明显低于术前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01)。(2)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其UPDRSⅡ及Ⅲ评分在关期和开期均分别低于术前组(均P<0.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BS在改善临床运动功能的同时,也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流涎症状。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伴CALR突变1例报道 下载:81 浏览:498

李菁原1 叶向军2 卢兴国1 陈燕1 刘卓燕3 徐阳1 叶向军2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正>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 leukemia,CML)的BCR-ABL1阳性病例中非常罕见,至今报道仅11例[1-11]。我们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6岁,无体质量减轻、夜间盗汗,触诊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体征。2018年7月体检发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增高,遂到医院就诊。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11 浏览:214

高桂英 凌佩瑶 巢文英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95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296 浏览:334

陈帝贤 侯玉玲 方化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高磷血症、导管感染、穿刺部位渗血、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作意识、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及净化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ICU血液净化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递进式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与负性情绪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99

蒋飞 周寒茹 董顺红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递进式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6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递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第2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第2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递进式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孕期食物结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95 浏览:517

王建芳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食物结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为研究组,同期50例正常妊娠结局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问卷统计妊娠期食物结构和使用频次,并将采集数据录入相关性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研究组坚果禽肉结构、薯类水果结构、腌制油炸结构、速食为主结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低体重儿与多频次和不合理饮食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对备孕和已孕者进行孕期饮食结构指导,并根据阶段性母婴营养状况反应水平合理调整膳食计划,降低妊娠合并症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预后的关系 下载:81 浏览:501

​刘金城1 冯文敏1 姚璇2 任自敬3 周佩洋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38例AIS患者(AIS组)和103例排除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dLDL水平。AIS组患者根据临床常用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根据有无sdLDL异常进行分组,90 d后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异常sdLDL发生率较对照明显增高,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亚组异常sdLDL所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IS组内,sdLDL异常亚组中男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比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及90 d mRS评分、90 d 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dLDL正常亚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中男性、异常sdLDL所占比率明显偏高(均P<0.05),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房纤颤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的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82,P<0.05)、冠心病(OR=1.25,P<0.05)和sdLDL(OR=1.10,P<0.05)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血清sdLDL与AIS具有相关性,主要与LAA型卒中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sdLDL异常者进一步行AIS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上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43

刘艳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效、营养状态及炎性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转铁蛋白、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改善营养状态,控制炎性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伴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 下载:82 浏览:503

​朱明慧 张文彬 金肇权 王大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伴意识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112例进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介入组和桥接治疗组,分析相关病理因素,观察90 d mRS评分和不良事件。结果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约80%存在颅脑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总体预后良好率(20.8%, 15/72)低于直接介入组(32.5%, 13/40)(P<0.05)。三组患者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S合并意识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颅脑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再通方案适宜选择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研究 下载:54 浏览:510

林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将针对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阐述。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实验时间,取该期间收治冠心病患者为纳入样本,共计人数80例,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分两组(借助奇偶数分组原理完成),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n=40),整理归纳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获得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比对结果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数据、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皆优,P值均可见<0.05标准,说明有统计学价值。结论: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不良事件的预防、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