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
李红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红兰,. 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J]. 当代音乐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488.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其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让音乐成为连接学生心灵与世界的桥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与成长。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措施
DOI:10.12721/ccn.2025.157488
基金资助:

音乐欣赏具有多重价值,能够缓解疲惫的身躯,放松紧张的情绪,净化杂乱的心灵。音乐欣赏不仅要聆听感受音乐,还要体会理解音乐,要进行情感交流,形成思想共鸣,才能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欣赏水平。教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转变教学意识出发,加快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积极学习并掌握全新的教学内容,促使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提高其音乐核心素养。

一、注重问题导向

“学而不思则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目标,而音乐审美活动需要思维的参与,需要学生去想象、思考、理解,从而认识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学会用音乐要素去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学生的自我欣赏一般都是无意识的,他们的欣赏能力来自于音乐欣赏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问题导向的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问题具有驱动价值,是兴趣的动力,是思维的引擎。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用问题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导航,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带着思考去品悟音乐,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智慧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判断、分析、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针对地提问,让学生听有所向。提问或指向音乐的情感,或指向音乐的旋律,或指向音乐的节奏,以突出各种音乐元素的作用。提问要带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能够暗示或指引学生思考,能够点拨或启迪学生理解。

以《劳动最光荣》这首经典儿歌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旋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随后抛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从歌曲的旋律中,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是欢快还是悲伤?”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基本情绪,为后续深入分析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可以深入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歌曲中的哪部分旋律特别吸引你?它为什么能打动你?你能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这段旋律的特点吗?”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将注意力从泛泛的听觉享受转向对具体音乐元素的感知,如节奏的快慢、音高的起伏等,从而加深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教师可以提出:“当你们听到‘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这样的歌词时,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与歌曲传达的劳动精神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想象构建个人化的音乐场景,增进对歌曲主题——“劳动最光荣”的认同与感悟。

二、创设音乐情境

小学音乐欣赏课程重点在欣赏,大多数教师忽视欣赏的重要性,坚持讲解乐理知识,或者是在播放所要欣赏的乐曲时还要继续讲解,导致小学生难以投入地欣赏音乐,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只能按照教师的讲解带入音乐中。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包括音乐中所描绘的秀丽风景。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主要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推荐的曲目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根据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感知创设出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乐曲的精妙。

以《太湖美》这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经典乐曲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首先,教师应充分准备,对《太湖美》这首曲子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展示太湖的优美风光图片或视频,配以轻柔的旁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江南水乡氛围。这样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随后,在播放《太湖美》的乐曲时,教师可以适时停止讲解,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去捕捉每一个音符的跳动,用心去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波光粼粼的湖面、轻柔拂面的微风、远处渔舟唱晚的和谐画面。同时,教师可以轻声引导,让学生想象自己正漫步于太湖之畔,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为了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太湖之旅”中的感受,或是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太湖美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落后且单一的问题,部分地区因教学资源欠缺,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没有积极投入过多教学资源,进而导致部分教师忽视了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深入教学,习惯按照传统教学习惯制订教学计划,灌输给学生书本上显而易见的知识,并未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平台不断建设,音乐欣赏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让音乐欣赏课程不再枯燥。

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一经典曲目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拥抱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丰富素材,包括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时代风貌等,以及不同版本的演奏视频、音频资料,甚至是与多瑙河风光相关的图片和纪录片片段。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多瑙河的美丽风光,配合轻柔的音乐前奏,引导学生仿佛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河畔,感受那份宁静与浪漫。随着乐曲的推进,教师可以适时切换至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乐队演奏的震撼与和谐,体会圆舞曲特有的节奏与韵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乐曲的不同部分进行拆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此外,为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相关的课堂活动,如“音乐接龙”游戏,让学生尝试模仿乐曲中的某个旋律片段;或者组织“小小指挥家”活动,让学生手持小木棍,随着音乐节奏模拟指挥动作,体验音乐指挥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乐曲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音乐欣赏有益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音乐欣赏有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积极促进小学生审美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校以及音乐教师要全面重视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参考文献:

[1]沈艺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23,(25):94-96.

[2]陈菁.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7):109-111.

[3]王宇飞.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生(上旬刊),2023,(02):82-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