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陆海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海丽,. 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 当代音乐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490.
摘要: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能力不仅关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更是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中,提升鉴赏水平,进一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490
基金资助: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高中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精心培育学生的音乐技能,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即探索并实践有效的教学途径,以期全面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飞跃提升。

一、高中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意义

音乐鉴赏超越了单纯的听觉体验,涉及对音乐作品中情感层面和演奏技巧的深度感知,学生通过接触和分析多种风格和类别的音乐,不仅掌握了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还能够在实际演奏和演唱中更精准地传递音乐的情感和氛围,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从而提升表演技巧。随着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也得到加强,进而能够自信地诠释各类音乐,准确捕捉其核心精神,以此不仅促进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人成长,而且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创新思维的表达途径。

此外,音乐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基本认知、技 艺、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对 音乐鉴赏技能的培育对于学生构建全面的音乐核心素养至 关重要,通过鉴赏活动,学生得以掌握必要的音乐理论和 实践技巧,同时培育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及敬意,塑造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情趣。此外,音乐鉴赏还有助于激发学 生的批判思维与跨文化理解力,使其能够对音乐作品展开 详尽的分析与评价,领会音乐在多元文化及历史脉络中的 地位与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 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在高中阶段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深远的意义,如果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充分展现音乐教育的全面价值,也难以实现音乐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认清当前的教学形势,积极采纳和运用当代的先进教学技术和策略,专注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为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阳关三叠》这一古典音乐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高清音频与视频技术,再现《阳关三叠》的古朴韵味与深厚情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大屏幕观看古代文人雅士演奏该曲目的历史影像,或聆听不同版本的演绎,从而直观感受音乐跨越时空的魅力,增强对音乐情感的共鸣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体验。学生可“穿越”至唐代,置身于送别友人的场景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刻理解《阳关三叠》所蕴含的离别之情与人生哲理。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无疑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社区,搭建学生展示与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或学习心得上传至平台,与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共享,接受来自不同背景的反馈与评价。这种跨地域的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为高中音乐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让古老的旋律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课时需要将多元化的资源进行引入,让学生在基本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接受熏陶、把握规律、感受乐趣,并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情感、充实心灵、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应结合音频、视频、互动软件及现场表演,为学生提供全面、生动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学生的理解。

以“贝多芬”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选的纪录片片段,展现贝多芬生平的坎坷与辉煌,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深刻理解这位音乐巨匠如何在逆境中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纪录片中,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无不激励着学生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感,教师还可以设计“贝多芬音乐创作工作坊”,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模仿贝多芬的作曲风格,创作简短的旋律或变奏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充分激发,他们不仅在创作中体验到了音乐创作的乐趣,也加深了对贝多芬音乐风格的理解与感悟。此外,通过组织“贝多芬音乐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贝多芬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或是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这样的分享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让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最终,学生在这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更在艺术的熏陶下充实了心灵,培养了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开展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意识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也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务必让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作品进行自主探究,对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音乐文化创造进行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题材、形式和风格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对文化艺术进行学习和体验,培养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少数民族民歌”这一课时,笔者在讲述了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这一歌曲后,又让学生学习了藏族的《坐着火车去拉萨》这一歌曲,随后又弹起了钢琴带领学生学唱《嘎达梅林》,并且给学生演示藏族舞蹈锅庄的基本动作,让学生在学唱中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在体验中自主探究蒙古族舞与音乐之间的结合,最后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总结,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再如,在学习“汉族民歌”时,笔者让学生探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之间的文化差异,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的民歌中树立文化意识,体会音乐间文化的融合,从而在探究中掌握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而强化文化理解。总之,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好了铺垫。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深化,更是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持的关键所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甲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3):94-96.

[2]袁艳玲.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引导方法探究[J].教师博览,2023,(33):89-90.

[3]靳满贵.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J].琴童,2023,(21):51-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