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及经验 下载:84 浏览:484

刘晓玮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全球海洋治理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多主体合作的多级结构,包括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国家间的海洋合作及其规制和行为。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被治理时期;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谨慎参与时期;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前后,积极参与并有所作为时期;2008年前后至今,全方位参与时期。新中国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国内海洋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管控、解决海洋争端相结合,将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海洋治理与区域海洋治理、国家间的海洋合作治理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道路。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自身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下载:76 浏览:501

吕建华 张霜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面临着五重效应的考验,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的主体也发生着行为逻辑的转变。尽管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上下联动的信息共享机构尚未形成、海洋环境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秩序混乱等仍是主要问题。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是海洋环境管理机制构建的驱动力机制,信息共享的成效波及海洋环境管理的众多领域的推进,影响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我国海洋经济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81 浏览:489

纪建悦 王奇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2006-2014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海洋经济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6-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是以资本密集型为导向,存在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在三大海洋经济区域中,海洋经济年均效率值最高的是长三角洲地区,其次是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环渤海地区追赶势头较明显;对外开放度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人力资源质量、海洋产业结构,以及海洋政策等对海洋经济效率表现为正向线性关系,但是海洋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我国海水稻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下载:78 浏览:504

陈雨生1 王平1 王克响2 陈宁1 赵露1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海水稻的偶然发现及培育,为解决当今粮食短缺,耕地资源稀少,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新出路,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本文概括了海水稻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海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盐碱地品质地域性特征明显;海水稻市场品牌亟待培育;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不足;科研力量薄弱,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对此提出的政策建议为:发挥政府基础性作用,加快科研工作进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育种力度;加强海水稻市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增加专项扶持政策;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1936年天津大沽口冰灾与救助 下载:86 浏览:496

蔡勤禹 尹宝平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1936年1月底至3月初,天津大沽口内外发生了3次严重冰灾,使进出口船只被冰凌围困少则几天多至几十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冰灾发生后,交通部、海河工程管理局和天津航政局参与救灾,天津航业同业公会与轮船公司一起展开自救,在官民努力下减轻了冰灾造成的损失。但是,这次冰灾发生和救助过程中的预警缺乏、应急设施不足、部门合作不力以及海河工程局管理权外国人控制等问题,值得以后的抗灾救灾借鉴。

基于DEMATEL模型的安全水产品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1 浏览:527

徐敬俊 刘慧慧 全锡健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水产品的消费由数量型逐渐向质量型转变,水产品作为公共物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为了提高消费者对安全水产品的信任,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基于DEMATEL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发现,消费者对水产品信任程度的直接影响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对水产品安全问题的了解情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等;另一方面来自于相关主体的因素,主要是水产品安全标志信任度、品牌知名度、政府提供服务程度等。建议相关主体从提高水产品品牌知名度、增强安全标志的可信度、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方面改善消费者对水产品的消费现状,以期提高消费者对安全水产品的信任程度。

南海中尺度涡上海面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变化 下载:65 浏览:347

祖永灿1 孙双文1 赵玮1 李培良1 刘宝超2 方越2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1999—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反演的湍流热通量数据,并结合最新的涡旋数据集,通过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涡旋导致的湍流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差异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的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涡旋导致的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分布特征相一致:在冬季表现为非中心对称(类似于偶极子)分布特征,而夏季则为中心对称(类似于单极子)分布特征.在涡旋内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因南海在不同季节其背景SST的分布不同,使得涡旋导致的热平流异常也显著不同,进而使得伴随涡旋的SST异常分布表现为单极型和偶极型.在SST异常的作用下,海面热通量异常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与SST异常呈线性关系,且两者的线性拟合斜率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的拟合斜率大于夏季.通过分析背景场的季节特征发现,背景风速和海气温差的季节差异是造成拟合斜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下载:84 浏览:506

朱健齐1 林泽兰1 苏志伟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在我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进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历来是政府、金融机构、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地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进行对比,发现,目前大陆地区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二是融资担保体系还有待完善;三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多,产业基金较少;四是大陆征信来源分散;五是对中小企业"辅导"程度不够。为促进大陆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在借鉴台湾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辅导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中心。

耐高温纳米抗菌剂的研究 下载:89 浏览:504

​​王志义1 崔作林2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以ZnO为纳米异质复合相,采用共沉淀法对nano-TiO2粉体进行了复合改性,并对改性后的nano-TiO2粉体的耐温性能、光催化性能、抗菌性能及复合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nano-TiO2粉体经950℃煅烧后,仍完全以锐钛矿晶型存在,晶粒呈球形,分散较均匀,粒度分布较窄,且粒径较小,平均在30~40nm左右,而且具有与纯nano-TiO2粉体(500℃)基本相同的光催化效能和抗菌性能,是一种新型纳米高温抗菌剂。

功能文体学视域下动物小说翻译的文体风格再现 下载:89 浏览:500

徐德荣 王圣哲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动物小说的翻译并非简单地还原语义,更重要的是文体风格的再现。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为理据,认为动物小说的文体风格是在以一定叙述视角展现自然背景下的动物生存斗争和动物与人矛盾关系的过程中,由功能显耀的语言集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特质的统一体。译者应以语言凸显功能,功能凝聚思想、情感和审美特质为出发点,具体语篇具体分析,切实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

弃老与日本人的山岳信仰——深泽七郎《楢山節考》的文化意义 下载:94 浏览:489

郭晓丽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日本弃老型民间故事或起源于古老的墓葬制度,因其死亡主题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命题而具有了持久的影响力。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節考》借用日本及亚洲地区自古流传的"弃老"故事框架,加上独特的艺术创造,获得了读者共鸣。主人公阿林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主动"上楢山"的行为,体现了日本庶民阶层以种族繁衍为第一要义的生存伦理,引起了日本社会对近代伦理的反思。小说把弃老地设定在"楢山",这与日本传统山岳信仰是一致的。

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363

王飞飞1,2,3 于志刚1 刘健2 许博超1 宫少军4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河口和近海海域的低氧以及酸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壳体特征(壳径和壳重)、壳孔特征(密度、孔径、形态)、壳饰(牙突、瘤状物、脐翼)、壳面溶蚀及壳体重新钙化所引起的房室畸变等指标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指出了在研究中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近岸海域低氧和酸化环境的研究中并推进至地质历史时期此类古环境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黄河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下载:63 浏览:420

王娇1 张崇良1 薛莹1 任一平1,2 徐宾铎1 《海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水域进行的7个航次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分类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黄河口鱼类主名录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理论平均值为75.5。2013-2014年调查中,该水域共捕获鱼类51种,隶属10目、27科、43属,以鲈形目、鲱形目和鲉形目鱼类居多。本次调查中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指数Δ*月变化范围分别为39.98~65.48和59.15~75.54,均表现为夏季月份最高,春、秋季月份次之,冬季最低。除春季月份外,其他月份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均显著低于黄河口鱼类主名录的Δ+理论平均值。不同月份中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也呈现一定的空间变化,夏、秋季月份绝大部分站位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处于95%置信范围内,春、冬季月份个别站位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显著低于理论平均值,这与这些站位绝大多数种类集中在鲈形目有关。黄河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鱼类资源衰退,应加强该水域鱼类资源养护和多样性保护。

三角褐指藻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盐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29

薛峤娜1 王蕊2 谭丽菊1 王江涛1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细胞大小、细胞膜完整性、酯酶活性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nutum)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为期6d生物培养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表现出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检测显示,其能刺激细胞体积的增大,导致部分藻体细胞膜受损,酯酶活性在短时间内增强,随后受到显著抑制。而提取物对盐藻的生长抑制并不明显,盐藻细胞体积没有受到影响,细胞膜保持了高度完整,酯酶活性在第6天时才受到抑制作用。以上分析表明,东海原甲藻对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更加敏感,特殊的细胞内部结构特征有利于化感物质进入东海原甲藻的体内,直接导致藻细胞的死亡。化感物质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响应中,酯酶活性指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是在环境压力下生物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急方式。

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晚更新世以来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下载:66 浏览:322

刘金庆1,2 宋红瑛3 印萍1,2 张勇1,2 曹志敏4 《海洋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对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WHZK01孔(孔深25.1m)岩心开展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WHZK01孔主要以普通角闪石(22.1%)、磁铁矿(20.0%)和绿帘石(17.7%)为主,晚更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矿物组合带。氧同位素3期晚期河流相沉积(DU3)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末次冰后期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DU2)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褐铁矿。全新世滨-浅海相沉积(DU1)主要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绿帘石-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重矿物物源判别表明,DU3和DU2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河流输入。DU1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沿岸流输运的大量黄河细粒物质,沿岸河流物质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少量贡献。

利用资料同化方法优化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以泰国湾为例 下载:97 浏览:482

史军强1,2,3 尹训强2,3 乔方利2,3,4 《海洋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海洋观测费用高昂,设计科学高效的观测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观测的效能。本文以泰国湾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系统为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了最优布局。首先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泰国湾海域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效集合卡曼滤波同化方法对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开展观测效能评估数值实验。通过观测区域的不同组合方式将3个区域的雷达表层海流数据同化到数值模式中,实验结果表明,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可有效降低高分辨数值模式的海流模拟误差。但不同观测区域的组合提供的观测数据对改善海流模拟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泰国湾现有观测系统雷达站位布设方式应进一步优化。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区域最优观测站位的布局方案,可作为下一步观测系统进行布局调整的指导。

基于数值模式的南海北部深层内潮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73 浏览:474

张小将1 孙惠1 冀承振2 《海洋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基于MITgcm非静力数值模式,采用实际地形、层结和潮流强迫,开展南海北部内潮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分析夏冬两个季节南海北部深层内潮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深层,冬季K1和M2内潮流速振幅比夏季强10.1%和44.7%。垂向模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尽管南海北部深层冬季第一模态内潮动能密度比夏季低15.5%,但第二和第三模态内潮则是冬季比夏季高约25.1%和33.2%,导致冬季深层流速的垂向剪切大于夏季,表明冬季较强的高模态内潮可能是冬季南海深层强混合的一个原因。

内孤立波浅化破碎过程斜坡沉积物孔压响应特征实验分析 下载:79 浏览:428

乔路正1 郭秀军2 田壮才1 余乐1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观测资料显示内孤立波沿斜坡浅化过程对海底沉积物的作用犹如一台水中吸尘器,在破碎转换阶段达到最强,甚至会触发一系列地质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为界定此过程中沉积物的动力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在大型重力式分层流水槽中模拟不同振幅内孤立波和不同类型沉积物斜坡连续作用过程,利用孔隙水压力采集系统实时记录孔隙水压力变化,对比分析不同水动力、坡度、沉积物类型情况下沉积物中超孔压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内孤立波破碎过程,破波位置海床表层波压力和不同深度超孔隙水压力都存在相似的"U"型负压力变化过程;破碎波经过位置沉积物表现为和表面波压力正相关的孔压响应特征。破碎点沉积物中超孔压幅值随深度减小,约在6%波长深度位置减少到坡面压力的50%。超孔压幅值和内孤立波振幅、沉积物类型和斜坡度密切相关,坡度由0.071变化到0.160时,波压力幅值可增大至1.6倍。内孤立波振幅变化不影响不同类型海床土动力响应规律,只与超孔隙水压力值大小有关,内孤立波对海床的动力作用可认为弹性作用。

《民法典》第1234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探究 下载:149 浏览:2563

刘诺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相较于过往的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典》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领域,侵权人除了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权利要担责之外,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侵害也要承担修复责任。关于这项责任的法理基础,有的学者归结为环境权理论,有的学者运用生态义务与生态权利来论证,但都各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总结了学界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态权益的侵害赔偿责任,在侵权损失救济完全补偿原理中可以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在民事法律体系的法律定位寻在合理基础。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中日委婉语的研究 下载:271 浏览:2931

袁婕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碰撞、沟通交流、情感交互的媒介。作为长期积淀的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异彩纷呈。本文将立足于社会语言学视阈,对比中日两国语言,聚焦语言文化领域的委婉语,追寻不同文化背景和具体现象中呈现出的本质性问题,体会二者委婉表达的实质及表达效果,促进两国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包容和文化认同,进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