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路径探析
郭晓旌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晓旌,. 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路径探析[J]. 当代音乐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486.
摘要:
民族音乐源自于民间,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而卓越的民族音乐遗产。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将这些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学生树立对本土文化的信心,并使他们更好地认知和体会民族音乐所具有的魅力,从而加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创新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小学音乐文化素养创新路径
DOI:10.12721/ccn.2025.157486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我国对本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程度的上升,当前我国民族音乐在相关教育政策的辅助下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至不同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其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就增加了民族音乐歌曲的赏析与教学,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力,进而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树立正确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理念,增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投影。民族音乐流派、形式、风格和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族音乐合唱教学离不开民族音乐文化的支撑,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系统、完整的音乐文化理论体系的支持。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艺术教学理念,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应循序渐进、持续深入地探索符合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音乐教学曲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的发展演变,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要不断更新,由内而外产生对民族音乐的敬畏和热爱。

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理念,通过课堂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在此基础上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也十分重要。最后,音乐教师还应该在不断聆听、歌唱、独奏等过程中提升自我,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民族音乐教学。

二、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有趣事物适合放在音乐课堂中,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从而使得学生自觉主动的加入音乐课堂的学习。在开展音乐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室应该积极全面换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勇于尝试了解这门艺术形式。在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唐诗悠悠》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的融合做细致,可以用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切入,并借此引导学生去查阅和总结唐宋不同朝代的诗人诗词都有哪些,也可以将这些诗词进行比对和分类:比如“爱国诗词”、“描写美景诗词”、“歌颂父母爱诗词”等,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将音乐与古诗词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到与知识密切相关联之中,在提升小学生成绩上取得实质性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音乐游戏教学,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认同感

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创造多样化的音乐游戏,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游戏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并营造出良好而有趣的学习氛围。一个典型示例是利用曲目《新年好》,将七个不同音级唱法和打击乐器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音乐游戏。在班内随机选取七名学生,然后给每位孩子贴上标注着基本音级符号的纸条或卡片。在教学中,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每组8人。其中一个同学负责用手鼓打节奏伴奏,另外的七名同学则负责唱歌或演奏乐谱。通过跟随着手鼓的节拍完成整个表演活动,并由老师进行巡视和给予科学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有趣而轻松的氛围中接触音乐知识,在课堂上也会更深入地认识到打击乐器并增加对中国新年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四、精心设计,丰富民族音乐教学方式

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可以让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对于其相关知识有着不小的渴望。比如说:在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跑旱船》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镇江平昌东乡地区比较有名的传统民间音乐“跳马灯”,请老一代跳马灯传承人老师到学校展示,从音乐的风格、节奏、舞步、演员表情等方面引导孩子去学习,接着引出与之风格相似的陕西民歌《跑旱船》,对比学习后,学生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民俗音乐的风格,并可以亲自上手实践,这样的音乐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也使得学生慢慢增强文化自信。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的方言引入课堂,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作品,举例来说: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谁说女子不如男》一课中,教师可以模仿河南方言,引导学生去体会河南方言的风格和语调的走向,让学生去思考为何会在句字加上“下滑音”几号——模仿河南话语气语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不同地方各具特色,感受我们国家不同风格的歌曲和戏曲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五、民族乐器进课堂

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对于传播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学校与老师可以按照教学时间的分配设计相应的授课计划,例如开设“传统民族乐器综合课”。在高等院校中,传统音乐通识类别具有重要地位,往往以当地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并结合强调中华文化特色的认同性教育,旨在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国家自信及骄傲情感之培养。根据笔者的观点,强调了通过加强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小学部为例,在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和“美育”核心理念的背景下,该校开展了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并特别设置了名为“民族传统乐器通识课”的项目。这门专题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认知与领悟我国传统乐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介绍相关音乐历史内容,从而向学生灌输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好,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小故事以及乐器演奏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这样一种方法能够促进初步的跨文化交流,并且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达到通识教育目标同时也培养出他们个人归属感。这说明有必要重视并继续探索使用基于儿童喜好与品味、符合其认知水平背景知识、获得历史情境意义焦点等方面作为载体构造起开展针对性深入系统科普活动以更贴近实际需求。

六、开展校级民族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在2022年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到学生应该在教育的第四个阶段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并且要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艺术表现水平。研究者吕路路在探索应用民族音乐学于区域教育中所提出的观点强调了与其语境相符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倡导让民间艺人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制定课程大纲及内容,以最大限度还原特定环境下的民族音乐表达方式。

在教学准备阶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成果,例如音乐数据库。在校本课程设置方面,则可通过主打传统教育模式并辅之以选修民乐课程的方式进行布置。比如说,镇江经开区平昌小学开设了民族器乐——中国鼓社团,经过选拔,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民族乐器中国鼓的震撼和独有的魅力,在不断的排练中,学生提高的不只是打鼓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信,我们走访到周边社区和乡镇,也去参演了各种中小学器乐比赛,在这期间,学校增设了开放式专题讲座活动,鼓励那些从事或研究民族音乐创作领域资深人士前来分享经验,孩子们对于本土文化和多样性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

结语

在中国,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传统,这些传统悠久流长。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需专注关爱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并聚焦于教材内容之上,并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小学生们不仅更好地领会到音乐知识,也要更加优异地弘扬与延续我国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遗产风采。

参考文献

[1]高晓楠. 当代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育人星空 ,2023,(26).

[2]吴锦辉.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试题与研究 2023,(31):142-1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