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20 浏览:522

王秀秀1 蒋玉宇1 王姗姗1 黄薇1 周春香2 华皎2 蒋为3 许光清4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因素及肺康复障碍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例COPD患者、8名医生和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肺康复环境;其应对策略包括激励、安全保障、肺康复合作和肺康复理念的推广等。结论应对COPD患者肺康复障碍是慢性病管理的挑战之一,肺康复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肺康复障碍应对策略的提出可为COPD患者肺康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语文教学助推学生情感体验与生命感知 下载:72 浏览:439

吴静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依然不能完全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教师自身工作经验作为案例,来探讨通过以生为本、以读为重要方式、以感为关注重点、以分享为实现途径、以创作为呈现方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助推学生情感体验与生命感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科研的本质特征及其育人意蕴 下载:248 浏览:514

李小平1 刘在洲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从哲学视角分析,大学科研具有人性的整体性、探索的超越性、活动的体验性三大特征,这构成了大学科研育人的逻辑根基。从现实来看,我国大学科研存在重能力、认知、成果而轻人格、体验、意义的问题,这种物性化、功利化偏差抑制了科研育人功能的发挥。在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只有还原科研的本质特征,以整体性促进人性完善、以超越性促进个性解放、以体验性促进素养提升,大学科研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反复入院未明确诊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质性研究 下载:10 浏览:341

赵霞1 朱政2 余旻虹3 张琦1 应巧燕4 2020年7期

摘要:
了解反复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情境下患者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体验。方法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多次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21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提炼出"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表现""影响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因素""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需求"3部分内容,以及"不确定性规避""负性情绪""认知与行为偏差""对医院的预期过高""反复辗转造成的经济压力"等10个一级主题。结论针对反复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增加与患者之间有针对性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充分且清晰的信息,避免其负性情绪背后的认知行为偏差导致的错误决策。同时,完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促进患者科学决策、优化就医体验的发展方向。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95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谈古典诗词的“沉浸”式体验 下载:68 浏览:384

陈海亮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学习古典诗词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课堂的诗词学习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有必要对古典诗词学习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探索,让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与想象之美、情感之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65 浏览:376

王晓 张卫卫 马慧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留置胃管期间不良舒适体验的主要来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留置胃管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和总结主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提炼出的主题为:因胃管存在导致的心理不适28例,占87. 50%;由胃管导致的局部刺激症状32例,占100. 00%;难以正常进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性乏力10例,占31. 25%;与护理措施有关的紧张、焦虑和不适感24例,占75. 0%;术后及留置胃管所致的躯体痛苦32例,占100. 00%;安全感缺失22例,占68. 7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能够提炼出影响患者舒适性体验的主题,同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美国中小学的体验式学习及启示 下载:353 浏览:278

刘桂侠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深化,但无论其如何演变,直接经验和反思始终是体验式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核。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于美国教育文化之中。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学生的真实感知为基础,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注重为学生提供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美国中小学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经验可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如下启示:(1)进一步树立和推广体验式学习理念;(2)创设学生进行真实体验的教学环境;(3)注重实施基于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39 浏览:239

王晓 张卫卫 马慧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留置胃管期间不良舒适体验的主要来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留置胃管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和总结主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提炼出的主题为:因胃管存在导致的心理不适28例,占87. 50%;由胃管导致的局部刺激症状32例,占100. 00%;难以正常进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性乏力10例,占31. 25%;与护理措施有关的紧张、焦虑和不适感24例,占75. 0%;术后及留置胃管所致的躯体痛苦32例,占100. 00%;安全感缺失22例,占68. 7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能够提炼出影响患者舒适性体验的主题,同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极度空间: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设计原则与有效运行 下载:76 浏览:432

张海生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极度空间是一种融合了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三股强大力量的集合,为所有人建立一种新奇且令人振奋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可能,具有融合性、合作性、自主性、可持续性等特征。极度空间并不是简单的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也不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单一变革,而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颠覆性变革与重构。它的设计框架既要遵守成功产品的设计原则(专注、同理心、"简复化"),又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技术化和技术向教育回归)。极度空间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大规模、多领域、全方位的成功实施。据此,我们设计出极度空间有效运行的可能方案:促使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三股力量的整合,让所有的事情都与学习相关,放宽对科技的使用范围,通过科技力量的渗透,调动和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

利用乡土资源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乡村学校教学变革 下载:76 浏览:507

孙刚成1 拓丹丹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核心素养的养成成为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变革航标。乡土资源具有生活化、本土化的特征,更接近乡村学校学生的思维图式。将乡土资源运用于课程教学,可以促进乡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独具特色的乡土资源,能使学生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交往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乡村学校教育,应适时变革教育发展的趋向。在乡土资源运用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乡村属性和特色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在地特色学校的构建,对实现乡村学校的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记忆与社会性格 下载:83 浏览:454

于翠翠 车丽娜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开启了我国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时代篇章。教育事业步入沉寂之后的恢复与发展阶段,教师的地位和声誉也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而得以正名。教师群体的荣光记忆形成于"两个尊重"的时代背景,在现实境遇扭转、社会风尚助推和正向身份体验的交互建构中逐步符号化。荣光与理想的社会记忆凝结着一代师者的主人翁精神,最终沉淀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其中的价值导向和建构思路对我们当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参照价值与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初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可以概括为:在宏观上立足系统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支撑,培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加强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于细微处改善教师的生活境遇,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当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就要优化顶层设计,考虑教师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在完善显性的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各个环节隐性支持系统及配套措施,体现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文化与人文价值,以合力形成教师正向的心态与体验,进而促进教师社会性格的培育。

让“互联网+”走进数学课堂——以“e学习”为载体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下载:97 浏览:430

李悦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教师"教",更要学生"学"。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网络"e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改变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在"e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外显,真正做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

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策略 下载:85 浏览:443

李选萍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诗歌欣赏特别是古典诗歌欣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是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学生只有喜欢读、会读、读懂诗歌,才能真正的进行诗歌欣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是有热度的——中考热点时事类作文的命题研究 下载:81 浏览:463

伍福常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中考作文命题特别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通过对命题研究的引导,让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考试中有意识地去关注社会事件,思考社会问题,提高考生的写作素养。通过对2017年各地近100套中考作文试题的分析研究,探讨热点时事类作文命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教师网络培训发展 下载:65 浏览:269

周晓燕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在体验为王的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喜欢某产品、并长期保持黏着度的核心因素;用户体验是产品存在的根基和永恒追求。为改善教师网络培训中体验感差的状况,教师培训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树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提升教师学习体验效果,增加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愉悦感,教师网络培训需从内容、平台及服务三个维度去思考,创新改进相应的项目设计。

社会适应的动态性与情感体验的双重性——基于上海市老漂族的质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56

杨梨1 徐庆庆2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对20名上海市老漂族的访谈和观察,深入分析老漂族的社会适应过程及其情感体验。研究发现,老漂族的社会适应过程具有动态性特征,其适应程度逐渐加深,依次经历了初入社区的不适应阶段、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行为适应阶段和观念上的文化适应阶段。同时,老漂族经历着消极和积极两种情感体验。"保姆型老漂"经历着照料孙辈的劳累、家庭矛盾的烦恼以及缺乏沟通的落寞,同时也会享受到家庭团聚、子女孝顺、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受养型老漂"在享清福中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继而积极寻求提高自我认同感的新途径。老漂族的适应过程和情感体验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老漂族自身的性别、性格等内在因素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提供的社会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下载:13 浏览:429

赵丽华1 钱莉1 王丽华2 任丽1 张宇1 谢菊美1 刘经纬2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16年1月—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校正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文化程度、对应干预指标干预前的基线,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优化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下载:13 浏览:425

罗丹1 林征1 卞秋桂2 王美峰2 2018年3期

摘要:
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体验。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Psyc 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7年3月31日相关的质性研究。文章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提炼35个完整的研究结果,归纳出9个新的类别,得到3个整合结果。(1)医疗管理:患者持续进行医疗行为调整和疾病知识积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控制疾病,努力维持疾病缓解状态;(2)情绪管理:患者通过应对炎症性肠病带来的诸多压力和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3)角色管理:患者不断进行认知、行为的调整来适应自己的患者角色,并努力维持生病前的日常生活角色。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情绪管理经常被忽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疾病。

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调查研究 下载:10 浏览:501

付玉惠1赵红2吴丽萍2韩翠存1姜梅3 2018年2期

摘要:
描述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状况。方法采用Katri的产妇配偶陪产体验问卷,对135名三级甲等妇产医院参与陪伴分娩的初产妇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8名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问卷4个维度的得分为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感受(4.36±0.32)分、对新生儿的感受(4.32±0.37)分、对妻子的感受(3.74±0.43)分、自身的感受(3.58±0.58)分;对访谈资料的提炼与分析显示,初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包括对妻儿安全的担忧、信息与支持、对照护及环境的感触、自我感悟。结论初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中,配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和产房环境的体验最佳,由初产妇产痛引起的支持与信息的获取体验较差,无助感急需得到改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