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事先约定放弃违约金司法调整的效力问题 下载:396 浏览:2406

杨宇 《法学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赋予当事人请求调整违约金的权利,但若事先约定放弃违约金司法调整,系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那么该约定是否有效?《民法典》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因此,在法律未有定论,实务尚存争议之时,从违约金调整权的性质和公平原则的角度,探讨当事人事先约定放弃违约金司法调整的效力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数字经济下数据与消费者信赖利益保护 下载:135 浏览:1267

项伟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消费者的信赖利益正在遭受这巨大的挑战,不论是相关立法方面,还是消费者合法权益,最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者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权以及互联网平台不正当竞争,还有新型销售模式网络直播带货的出现,都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风险,还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论大数据权利的法律归属 下载:440 浏览:2283

李悦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数据权利的法律归属对于保护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解决数据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用数据谋发展是众望所归,但法律体系不完善极易造成数据市场的混乱。数据主体不明确,使产生数据、使用数据、以技术手段改变数据的主体都认为自己应该享有数据权益,最终导致矛盾的爆发。对数据权利归属进行透彻的分析,就能从根源上处理矛盾,还能够促进数据更好的流通和利用,解决“信息茧房”与“数据孤岛”带来的数据处理瓶颈。

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 下载:418 浏览:2184

员童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公共法律服务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法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政府的领导作用,强化政府在法律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营造优异的发展环境; 要突出市场导向,强化法律服务业行业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自律。

论互联网环境下律师职业伦理的培养路径 下载:417 浏览:2300

王娜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正逐步嵌入律师行业,给律师职业伦理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本文通过互联网对律师保密义务、公共责任、与法官联系三大职业伦理要求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加强律师职业教育、健全互联网律师职业伦理法规与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律师职业伦理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的律师职业伦理培养路径。

论违反法律职业伦理行为的构成要件 下载:419 浏览:2307

吕新宇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是根据法律职业的角色定位,法律职业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心理意识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职业伦理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四个部分,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主体是法治工作队伍,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客体是法律职业伦理所保护的法律工作秩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违反法律职业伦理的行为。

“十四五”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法治的应对及趋势 下载:152 浏览:1343

杨家琪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疫情对全球经济秩序和治理结构造成重大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受挫,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调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在2020年第二季度率先实现复苏。尽管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中国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巩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法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浅析ChatGPT在应用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规制 下载:416 浏览:2157

孙倩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ChatGPT的爆火为人类揭开了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其凭借着强大的数字产生能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敏捷的时代转型,但同时也在潜在地挑战现有规则,可能诱发数据来源不合规、泄露商业秘密等诸多法律风险。对此应当发挥政府作用,根据其技术发展的特征,对现行的基本法律条款进行解释适用。

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 下载:428 浏览:2452

李鑫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治理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对个人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本文从法律的层面分析法律规制网络犯罪的必要性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办法,为网络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论我国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下载:409 浏览:2190

刘成雨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宪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序言是否和宪法条文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是学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不同国家的宪法序言因其内容的不同其效力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各个国家的宪法序言效力,结合学界主流观点,谈谈对宪法序言有无法律效力的观点和认识。

“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的优化路径 下载:403 浏览:2271

胡珂翔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推进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保护我国生态系统的最低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仍存在着立法缺乏整体观、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实施不当、法律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体系、健全生态保护红线法律的实施举措、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制体制三个角度的解决建议。

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探析 下载:412 浏览:2451

陈永勋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有“单方允诺说”和“合同说”两种,采何种学说直接关涉当事人权利之实现。对《合同法解释(二)》第3条的文义解释,以及对《民法典》进行体系解释均可得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系合同之债的结论。单方允诺说者从信赖利益、交易安全的保障与行为人行为能力之制约、行为人不知悬赏广告之存在则不能主张债权请求权等三个方面提出疑问,但实属不必,从现行法律规定中完全可以予以解决。

绿色包装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400 浏览:2473

赵晴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注意到了包装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污染日益严重。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段对包装行业进行规制已经显示出了迫切性。我国关于绿色包装的法律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具有统领作用的基本法律,从而造成没有一个完整的绿色包装的法律体系, 同时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中,存在对社会各类主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强制性的条文不多等诸多问题。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协调的绿色包装法律体系、责任体系是解决绿色包装问题的应有之义。

论平台经济“猎杀式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下载:436 浏览:2382

王诗涵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大型平台企业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平台企业实施并购,并在并购后将其关闭以达到消灭潜在竞争威胁的目的,这种危害竞争健康发展的并购手段称为“猎杀式并购”。猎杀式并购具有破坏市场竞争、抑制创新创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危害。对猎杀式并购的规制应秉持审慎包容的理念依法监管,加强事前监管、完善审查机制,提升初创企业法律保护水平等方式来加强对平台企业猎杀式并购行为的规制。

直播带货的法律问题探讨 下载:463 浏览:2565

王慧 《法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兴起,电商产业发展迅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随之而来了新的法律问题,经营者利用新经济形势下法律和监管存在漏洞,电商主播虚假造势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愈演愈烈,对受众产生了价值误导,影响了电商经济的风气与生态。因此需对直播带货行业进行约束和规范,明确直播产业中各主体的之间的法律关系,厘清带货主播团队的法律身份地位,加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从而规制电商直播带货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浅析中西部公共法律服务现状——以法律援助为例 下载:465 浏览:2444

石家豪 《法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法律援助。但我国幅员辽阔,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即便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中西部法律服务业也并未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蓬勃发展。本文对中西部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法律援助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期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保护规范理论于我国司法适用之检讨——以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引入 下载:564 浏览:2870

刘璐瑶 《法学学报》 2022年12期

摘要:
行政相对人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这是判断行政诉讼中谁有资格进入法院大门的基础性规范。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一案中,法院首次直接援引在德国盛行的“保护规范理论”作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自此,越来越多的法院裁判运用保护规范理论以解释利害关系,然而,保护规范理论的司法适用过程中也存在如法官适用能力不足等诸多反思之处,我们应当探究保护规范理论的适用以更加贴合于我国国情。

城乡结合部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对西安H区P镇司法所的调研 下载:477 浏览:2661

杨依璇 《法学学报》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城乡结合部作为过渡区域,其矛盾纠纷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和城市中心区域,并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群体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通过调研西安市城乡结合部H区P镇的人民调解工作,发现存在经费不足、调解员年龄偏大、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且缺少专业培训、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较少、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率低等问题。借鉴福建、浙江和广东等地经验,结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应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调节组织、加大调解经费保障。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 下载:494 浏览:2954

张栋良 《法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它在法与经济、法的阶级性及法与意识等方面有自己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西方法理学的观点。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法理学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科学概括并评价其总体特征和价值,既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也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浅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 下载:491 浏览:2617

曹佳 《法学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1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刑事法律援助被视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分支,在法律援助体系中占有着极其
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接着阐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刑事法律援助遭遇到的三个困难,继而对当下刑事法律援助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刑事法律援助不足的改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