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2 浏览:245

武丽丽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初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和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于产后2个月内对初产妇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阴道分娩初产妇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PFD认知度不够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产后是否有专人指导、产后康复训练频率和产后心理状况是对盆底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会阴损伤和便秘史是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年龄是产后PFD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PFD认知水平不够高,除医护人员宣教外,需加强网络、社区和其他宣教,针对发生产后PFD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合理预防和康复措施,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13 浏览:124

莫愈君 赖观好 林凤媚 冯雪影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IMB模型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锻炼依从性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力测试、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产妇的锻炼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能增强其锻炼依从性,有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对排卵障碍不孕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261

陈东宜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对排卵障碍不孕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排卵障碍不孕患者13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排卵率、妊娠成功率、院外遵医行为率及干预前后抑郁(SDS)、焦虑(SAS)评分。结果试验组排卵率、妊娠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 <0. 05);试验组院外遵医行为率较对照组高(P <0. 05);试验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对排卵障碍不孕患者采取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能提高排卵率、妊娠成功率、院外遵医行为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伴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 下载:82 浏览:503

​朱明慧 张文彬 金肇权 王大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伴意识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112例进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介入组和桥接治疗组,分析相关病理因素,观察90 d mRS评分和不良事件。结果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约80%存在颅脑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总体预后良好率(20.8%, 15/72)低于直接介入组(32.5%, 13/40)(P<0.05)。三组患者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S合并意识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颅脑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再通方案适宜选择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进展及公费教育研究思路——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68 浏览:422

马兆鹏1 柏灵2 李明爽3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实施以来,相关研究经历了兴起阶段(2007-2012年)和深化阶段(2013-2017年),主要关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职业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成效、现实困境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完善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保障地方政府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推动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出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发生了改变,"免费师范生"这一称谓也随之成为历史,同时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要求"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因此,针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提出以下研究思路:(1)继续探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制度设计及法律规范等宏观层面的问题;(2)探索高等院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继续教育模式等中观层面的问题;(3)注重公费师范生个体与群体在校学习状况和就业后职业发展等微观层面的研究;(4)促进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构建立体化研究协作机制。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35 浏览:386

吴玉琴 王云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障碍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179

高志业 许学美 崔红平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术后1 d和实施干预措施后2周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2周后,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睡眠质量总分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案可以调和肝胆功能,强健脾胃,祛湿安神,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障碍,适宜在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2

​祝善尧1 葛伟1 张欢1 葛义俊2 陈贵海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 1 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凝血纤溶功能、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 <0. 01)。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t-PA、PAI-1、GMP-14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及GMP-140水平显著升高(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谷氨酸(Glu)及天冬氨酸(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5-HT、DA、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5-HT及DA水平显著升高,Glu及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 下载:106 浏览:1158

马倩 卢雪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采用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再进行疗效和吞咽功能的对比。结果显示,经过针对性护理,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其吞咽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领导力开发:意义、障碍与策略 下载:52 浏览:308

王佳佳1 王声平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开发教师领导力对学校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实践中,面临着来自组织以及人的障碍。因此,要转变学校领导理念,为开发教师领导力奠定基础;促进学校组织变革,为开发教师领导力提供支持;构建学校文化氛围,为开发教师领导力输入动力;共享学校领导权力,为开发教师领导力创造条件;重视学习团队建设,为开发教师领导力构建平台。

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237

石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PSQI、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在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375

陈肖敏1 金艾香2 朱慧3 张丹妮3 2019年11期

摘要:
探索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通过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对80例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训练,在干预训练前后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来评价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8周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虚拟认知康复训练能提高认知功能给予肯定,并表示愿意继续进行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结论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下载:55 浏览:369

晏传敏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12月150名产后42 d回我院复诊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结果产妇希望能够了解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并得到护理人员指导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产妇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干预前(P <0. 05)。结论通过了解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认知,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58 浏览:674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52例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生误差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果:在52名病人中,有44例因采样问题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84.62%);有26例是因为收集前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50.00%);有11例是收集中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21.15%);有7例是因为收集后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13.46%)。有8例因试剂问题而产生的误差,占比(15.38%)。结论:在样本采集前、数据采集中、数据采集后每一个环节开展严格的操控,能够有效地减少医学检验技术深入分析前偏差出现,切实保障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系统性睡眠护理的应用效果 下载:58 浏览:672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CH)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05月到2023年05月收治的SCH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P<0.05。结论:SCH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系统性睡眠护理方式,可使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运用。

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护理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下载:12 浏览:427

曹锐1 胡芬1 朱小平2 靳英辉3 王玲4 程晓琳5 邓澜1 丁新波1 曹峥1 马晶1 肖萌1 2019年10期

摘要:
开展ICU成人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并根据审查指标及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流程和工具缺乏、实践者层面护士知信行水平不高等。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循证护理奠定基础。

慢性意识障碍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92

​陈炎1 林清2 郭叶群1 吕威1 虞容豪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发生率,探讨PS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2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损伤机制、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重症监护(ICU)时间、头颅影像损伤位置,是否行脑部手术,有无脑积水、癫痫、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结果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SH的发生率为28.87%(41/142)。PSH组患者的年龄比无PSH组小,CRS-R评分比无PSH组低,脑室周围损伤患者和脑积水患者的比例比无PSH组高,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比无PSH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意识恢复组PSH患者的比例比意识未恢复组低,CRS-R评分比意识未恢复组高,ICU住院时间比意识未恢复组短,脑积水患者的比例比意识未恢复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RS-R评分和脑室周围损伤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发生PSH的独立影响因素;PSH、CRS-R评分、ICU时间和脑积水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SH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年轻患者或脑室周围损伤患者容易发生。PSH将阻碍患者意识恢复。

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下载:92 浏览:471

晏传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12月150名产后42 d回我院复诊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结果产妇希望能够了解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并得到护理人员指导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产妇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干预前(P <0. 05)。结论通过了解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现状,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认知,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506

谭中江 郭爱峰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为我医院接收的骨折内固定术后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纳入的病例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患者因疼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因病痛引起的焦虑情绪也得到及时改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Lennox-Gastaut综合征合并孤独症与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2 浏览:509

​何娜1,2 黎冰梅1,2 汪洁1,2 刘晓蓉1,2 李斌1,2 卞文君1,2 区锶文1,2 高志炜1,2 廖卫平1,2 汤斌1,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中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的共患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LGS的患者64例, 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医生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评估;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量表》(C-WISC)和《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 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LGS并发孤独症及智力发育障碍的影响。结果 64例LGS患者中仅3例(4.7%)患者合并有孤独症, 其平均ABC和CARS评分分别为80分和40分。不同年龄分组中, 起病年龄<1岁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40.9±26.7)分和(26.0±8.9)分, 与其他年龄组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物数量分组中, 服用≥3种抗癫痫药物(AEDs)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27.8±22.8)分和(22.2±8.7)分;与服用1~2种AEDs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不同癫痫发作频率、具有/不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 ABC和CAR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50例(78.1%)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其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类型, 占31.3%。轻度、中度以及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人数分别为12(18.8%)、7(10.9%)和11(17.2%)。与不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比较, 伴有智力障碍患者起病年龄更低、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慢背景活动比例更高、具有症状性病因的比例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起病年龄早, 癫痫发作频繁, 服用≥3种AEDs且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合并孤独症的几率更高。起病年龄是LGS患者合并智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