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月派诗选》与《新月诗选》的“历史对话” 下载:49 浏览:342

白杰 《文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时隔半个世纪,陈梦家《新月诗选》在1981年影印重版,此后蓝棣之又编选了《新月派诗选》。新月诗派及其倚重的现代主义诗脉、艺术审美维度在新时期语境中获得合法地位,有力推进了文坛学界的"历史重叙"。《新月派诗选》整体承续了《新月诗选》的编选原则和艺术理念,但又在新的历史基点上着力凸显文学史的整体观照,通过选篇、目次、序文等调整完善新月诗派的边界范围和诗史坐标,更为完整地勾勒诗派发展脉络、演进轨迹。不过受限于诗派分界、人事纠葛及意识形态导向等因素,新月诗派仍有待在选本空间内展开更深层次的修复与重叙。

从“杂歌谣”试验看晚清诗界革命的困境 下载:51 浏览:370

陶梦真 《文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晚年黄遵宪响应梁启超的号召参与了一场"杂歌谣"试验,创作了多首"杂歌谣"(包括发表于《新小说》的两组新作和一组旧作以及未经发表的多组新作),这些诗作不仅被梁启超评价为诗界革命的顶峰,黄遵宪本人也自视颇高。然而他在同时期最后编订其诗歌总集《人境庐诗草》的过程中却没有收录任何一组新创作的诗歌。个中细节我们无法准确还原,只能从黄遵宪的诸多理论阐释和思想陈述中猜想一二。但从这一略显矛盾的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杂歌谣"创作理念的生成及演变,理解黄遵宪的诗歌观念,认识以其为代表的晚清一代诗人在诗界革命中所进行的开拓和传统本身无法超越的困境。

用“戏剧”的方法打开老舍——从小说《离婚》到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 下载:46 浏览:337

凤媛 《文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方旭对小说《离婚》的改编,既体现了他对小说原著内涵的精准把握和揣摩,同时也通过带有他个人印记的"戏剧化"的方式。小说《离婚》成全了舞台上《老李对爱的幻想》的成功,同时《老李对爱的幻想》又在当下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再度成功"复活"和诠释了这部小说,让《离婚》凸显出了超越于时代社会之上的普泛性的意义和价值。

论张天翼《善女人》对人性的拷问 下载:44 浏览:346

高旭东1 于伟2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过去张天翼被文坛忽视,主要是因为对其代表作的选择出了问题——他真正的代表作是《砥柱》等短篇小说以及能够与《阿Q正传》《边城》《金锁记》相提并论的中篇小说《善女人》,而不是《包氏父子》与《华威先生》。从对《善女人》的主题意蕴与道德冲突的分析以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张爱玲作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对人性拷问的深度及其杰出的艺术价值。

无言哀戚长河水——品沈从文《湘行散记》 下载:52 浏览:347

李双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对自我生命中湘西经验的一次回顾,不仅具有颇高审美价值,也是理解诠释沈从文及其创作的重要资料。《湘行散记》是关于湘西自然与人融合的史诗,"声音"的意象,既延续着历史,又象征了湘西文化品格的"文"与"野"。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感应的传统生命哲学观,使沈从文对人的悲剧命运取静观反省而近于宿命的态度;"无言的哀戚",表达的不仅是个体的人对命运的无奈,也是人的存在对语言的无奈。

陈铨《恋爱之冲突》对思想启蒙的自我反省 下载:46 浏览:342

梁建先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新文学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十年,陈铨的小说《恋爱之冲突》,通过充满逻辑悖论的情节设置、主张自由婚恋的艺术表现,以其尖锐而直白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了对"自由恋爱"质疑和否定的鲜明态度,由此引发对五四思想启蒙的沉重反思。文本展现与时代潮流相悖的思想风貌,是陈铨作为深受西方人文精神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与"传统"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反省。

苏童《河岸》历史书写的新探索 下载:47 浏览:352

姜晓梅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河岸》显示了苏童面对历史的某些新变化。在《河岸》中,苏童不再把历史一味虚拟化和审美化,也一改往日面对历史时的那种或沉醉于记忆过往,着力展示伤痛的成长过往;或深陷于梦幻狂想,重新书写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而是直面历史,以较多理性思考而非诗性感悟的方式,在一个完整的历史情境中,以理性思考的力量推演出诸多突发性因素的合力下,人性的种种情状以及历史与人物命运的复杂纠葛,在绵密的能指和超量的表达中,揭示出历史本身无所指的虚无本质,并在对荒诞的反讽中,给予人以深切的悲悯和关怀。

“临时建筑”理念与韩少功小说创作 下载:48 浏览:354

张棋焱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韩少功的小说始终萦绕着"不确定"的氛围,即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主体感知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存在之间关联的模糊和犹疑。这让他的创作被注入了一种"临时"的气质。"临时"是韩少功基于对真理的认知体验所逐步形成的创作伦理,是作家面对一个"想不明白"的精神空间的犹疑,它不仅体现在对欧式小说叙述形式拆毁的偏爱,更让这种拆毁把积压在文本最深处的创作本体观念和盘托出,而那些文本包裹不住的部分最终伸出手来拆毁了创造它的文本。韩少功在不断地拆毁与重构中形成了小说文本的"临时建筑"。本文以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为基点,尝试对其"临时建筑"的创作方式进行文本细读,并尝试解读这一创作方式之于作家主体精神建构的影响。

代言式底层文学写作的叙事缺陷与文学症候——以《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为例 下载:46 浏览:365

张艳庭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为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广受好评之余,它也集中呈现了诸多代言式底层文学写作的问题。从其上帝般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独白型的叙述结构,新闻化的片断堆砌,以偶然推导必然的因果逻辑,仓促的叙事闭合等叙事特征方面考察,可以看到《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过于注重社会关怀的表达,却缺乏足够的个体关怀,削弱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进而削弱了小说的文学价值。

新中国道德构建的地方契机——论李佩甫 下载:49 浏览:379

李丹梦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豫籍作家李佩甫的创作向以对中原人格的开掘、寻根见长,他的地方书写里洋溢着浓重的道德激情,尤其是那种为新中国1现代实践道德立法、辩白的冲动。如是道德执着的风格从何而来,它的特色和局限又在哪里?本文把李佩甫的创作置于中原传统、地方奋斗以及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背景中,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李佩甫的"50后+知青"身份,是其探索、荷担新中国道德的现世契机,其国家道德的文学贡献,着重体现在用"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来包容、涵括"市场"实践中的私利与邪性。在李佩甫对"新时期中国"的肯定、构思中,盘踞着当代中国文学"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思维与幽灵,这是他建设国家道德的重要思想资源。李佩甫的道德书写、地方寻根,可视为"新时期"与"市场"拉锯之间中原文化的强力反弹与中国参与。

重塑传统与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新趋向——从《蟠虺》到《黄冈秘卷》 下载:47 浏览:369

李遇春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刘醒龙在近年来相继推出了长篇小说力作《蟠虺》和《黄冈秘卷》,其中透露出作家试图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和古代文学文体的艺术新趋向。在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过程中,无论是《蟠虺》中的"青铜"人格还是《黄冈秘卷》中的"组织"人格,作家都将笔触对准它们各自的现代人格重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文化心理冲突乃至人格结构失衡,甚至是生理不适与调适。而在重塑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的过程中,这两部长篇小说都在吸纳西方现代小说技法的同时格外注重转化中国古典小说的野史杂传传统,坚持以史传体为宗,并佐以博物和搜神两大叙事功能强化其杂史或野史特色。此外还通过文体互渗途径,将传统的诗古文辞纳入当代小说文体,继续沿着"大(杂)文学"或"大(杂)文体"传统的回归方向迈进。

《考工记》的人、物、事与王安忆的“表述” 下载:51 浏览:385

徐炯1 徐德明2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走进旧宅,考察百工,发现平民,表述另样的城市稗史与人情世界,同时建构起自己的世情美学,这便是《考工记》。小说由人物"四小开"宕开现代中国都市人生的结构,借老宅上溯物质人文与华洋杂处的几百年遗迹,参悟世道人心。物质文化的古宅遗产,因循人生的当世平民,陈书玉凭仁厚的赤子之心,和旧宅一道超越现世。在惊涛骇浪的外围,他走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心悬身寄、为旧宅文物计深远,终于不了了之。结构小说、表述情意、谋划文章于今亦可视作百工营造,其中寄托王安忆的人·物·事的生命情感与世情反讽。

从复古到反复古:钱玄同的民族国家认同 下载:54 浏览:394

王本朝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他走了一条从复古到反复古之路。从专以保存国粹为职志到主张思想革命和汉字革命,积极反孔教,反儒道学说以及封建宗法制度,倡导国语统一和思想自由。无论是他的复古还是反复古,都与特定的社会情势变化有关,历史事件将他带入思想的现实,也与他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拥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显示了他的开放性眼光和现代化诉求。

废名的晚年心态与《废名小说选》 下载:58 浏览:397

刘新林 《文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废名小说选》是废名生前唯一一部小说选集,它呈现了废名晚年作为文艺"志愿兵"和文学家两种形象的交织。作为文艺"志愿兵",废名试图通过选择篇目和修改语言来修正过去的形象,但文学家的自觉又使修改不彻底。由于重视乡土题材和语言经验,最终使选本呈现出淳朴、自然、健康的美和富有青春朝气的文学风貌。这影响了此后的作品选本和作家研究。

论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进展与路径 下载:49 浏览:391

黄发有 《文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待解决的四个问题:史料整理的系统化,典型个案研究的推进和提升,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学术化和历史化,研究理论的深化。当代文学期刊研究要突破惯性,首先要让研究"活"起来,其次要让研究有人无我有的特色和绝活,再次不能就期刊论期刊,最后研究视角与方法要多样化。

“叙事文学”:作为一种方法 下载:57 浏览:388

郭冰茹 《文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以及近些年逐渐显现的文体融合的创作趋势,促使研究界将"叙事文学"视为认识文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叙事文学"的提出打破了文学原有的文体边界,有助于创新文学研究的维度,并有效克服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知识危机,从而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进入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说话人识别方法 下载:21 浏览:231

蔡倩 高勇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Gammatone滤波器倒谱系数(Gammatone Frequency Cepstral-Coefficients,GFCC)动态组合参数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结构来实现快速说话人识别的方法。提取语音样本的GFCC及其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系数作为代表语音的特征参数,对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得到的统计特征构造成CNN的输入形式。实验结果表明,与通用背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Universal Background Model,GMM-UBM)相比,提出的模型方法学习速度更快,在提高识别率的同时减少了训练时间和识别时间。

大型天然气压缩机组互换式维修技术应用 下载:85 浏览:496

马云 刘冰 徐先伟 高洁 《中国设备》 2018年12期

摘要:
互换式维修是天然气压缩机组维修和改造的核心技术。通过应用L7042GSI/2RDS-1型压缩机组机械互换式维修的关键技术及PLC控制系统的互换改造、编程核心技术,大幅提高机组维修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浮头式热交换器优化设计研究 下载:76 浏览:504

何为 《中国设备》 2018年12期

摘要:
原油作为石油开采的主工艺流体,其特点是易结垢,需经常机械清洗,常选用浮头式热交换器。由于原油的高黏度,传热系数小,计算所得热交换器尺寸较大,以某浮头式热交换器为例并建立相关模型,利用C语言、HTRI和SW6等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求解结果准确可靠且节省资金。

基于信号相关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噪声源干扰方法分析 下载:26 浏览:211

路瑜亮 周云 杨万君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被动雷达导引头主波束内同时存在目标雷达和噪声干扰源的情况下,利用传统的单脉冲比进行测角会带来很大的误差。针对噪声源为噪声调频干扰以及高斯噪声的情况,利用雷达信号本身的自相关性强、噪声信号本身的自相关性差以及雷达信号和噪声信号之间互相关性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号相关的抑制噪声源干扰的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