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固井小剂量药品添加器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38 浏览:477

高亚宁 姜文龙 王丽 彭诚峰 《中国设备》 2020年6期

摘要:
介绍一种小剂量药品添加装置的设计方法,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经过现场使用、验证,能够满足25 kg以下药品的添加,添加计量准确、剩余量少,可现场移动,设计紧凑,操作方便。

化学切割技术在连续油管遇卡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5 浏览:53

单勇 张良 邓智源 王琦 李陪 佘鸿祥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5期

摘要:
化学切割技术是处理油气井中油管管柱遇卡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实际作业井—X井内连续油管遇卡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事故原因与技术难点,提出采用电缆输送化学切割器进行切割的解卡措施。介绍了化学切割器技术的结构特点与原理,设计了化学切割基本工艺流程与切割作业管串。通过在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化学切割工艺简单可靠,切割的鱼头规则,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为小直径油管遇卡处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苏里格南区块某井丛04井天然裂缝引起的严重漏失研究 下载:40 浏览:352

董易凡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4期

摘要: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难题之一。在苏里格南区块存在着一些井漏的问题,某井丛04井发生的主力漏层在石千峰组的天然裂缝漏失。通过对该井处理措施及井下其他复杂情况的具体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控制漏失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结果表明:多样的堵漏材料选择和正确的堵漏措施的应用,重视次生井下事故的预防以及详尽的应急预案管理是成功应对天然裂缝严重漏失的基础。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的海底管道电加热方法的选择 下载:45 浏览:319

丁丽1 张加胜1 蔺爱国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海底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进行综合评价,考虑投资费用、热效率、可靠性、适用长度、施工难易程度及水深6个因素,建立了海底管道电加热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模型。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每项因素的权重,然后利用灰色分析理论计算海底管道电加热各方案的最终关联度从而综合评价其优劣,并以海上油田WHPA平台通过长约5.3 km的海底管道输送至平台B的电加热方案为例,进行了综合评判检验。用这种方法选择出的电加热方案能最大程度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输送原油目的,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正确评价排砂采油射流泵井百米吨液耗电及系统效率 下载:29 浏览:290

冷仁春1 刘振浩2 冷冰3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4期

摘要:
用折算百米吨液耗电及折算系统效率来评价排砂采油射流泵井百米吨液耗电及系统效率的方法,推导出了其计算公式。油层排砂后,表皮系数降到一个绝对值较大的负值,作为油藏驱动力的生产压差减小,动液面升高。射流泵排砂采油往往不但降低了生产压差,而且产量也会增大。油藏驱动效率的增大相当于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百米吨液耗电,增加了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效率。对于排砂采油,排砂前污染越严重以及排砂后表皮系数负值越大,折算系统效率越高。给出了胜利油田郑408-8井经过不排砂有杆泵开采及后来的排砂采油射流泵开采的实例。该井折算百米吨液耗电为7.97KW·h/(100m·t),折算系统效率为30.18%。这两个数据都与不排砂的有杆泵井处于同一数量级。

六参数实时监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下载:26 浏览:178

王桂全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时的振动与压力等参数情况,介绍了六参数实时监控装置的主要功能和组成,同时利用该装置对井下泵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柱塞抽油泵井在纵向(Y方向)振动较大,通过分析其振幅可为抽油机的柔性控制提供依据;单螺杆抽油泵井在横向(X、Z方向)振动较大,通过分析其振幅可为配套油管扶正器、锚定工具及锚定方式选择提供依据;通过沉没压力监测,为地面柔性控制柜实现闭环控制,使泵工作在合理沉没度下,达到供采平衡。

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数字化气田设计与实现 下载:17 浏览:261

唐瑞志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介绍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数字化油田系统。按照场站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的要求,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传感器、无源光通讯网络、SCADA控制系统、PKS操作软件等技术建立了一套覆盖整个公司天然气生产、处理全过程数字化系统,完成了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和动态分析,达到了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油井生产过程中四个关键节点管理实践 下载:68 浏览:422

李惠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为降低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简称"两率"),延长检泵周期,开展了油井生产过程4个关键节点管理实践。将油井井下作业管理外延,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设置正常井、异常井、待检井、作业井4个关键管理节点,对每个节点均实施全过程控制,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通过油井生产过程中4个关键节点管理的实施,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分别降低了4.1%和3.3%,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01天,油井管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在采油队的有效实施 下载:34 浏览:289

刘绪恒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在采油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以岗位为依据,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进行识别,确定质量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对检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采油作业过程中生产质量有效控制,提高了采油队的生产管理水平。

中俄天然气管道抢修关键点标准对比分析 下载:22 浏览:214

徐葱葱 姚学军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天然气管道抢修是管道事故状态下降低事故影响,快速恢复生产的关键环节。随着管道技术的发展,管道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对管道抢修技术要求更高。目前国内标准缺少高钢级、大口径、高壁厚天然气管道抢修的内容,在沼泽、高寒等特殊环境下抢修作业经验不足。通过对比国内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抢修标准,从设备进场、切割、焊接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天然气管道抢修关键技术的标准差异,完善了我国天然气管道抢修技术和标准水平。

炼油化工行业建筑物风险管理技术标准研究 下载:28 浏览:244

马伟平1 管维均2 蔡婷3 汪洋4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石油炼化行业存储易燃易爆介质,可能发生蒸气云爆炸事故,因此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石油炼化行业消防标准比较完善,但防爆标准较为欠缺,特别是临近储存危险介质工艺设施装置的建筑物风险评价技术还属空白。以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RP752-2009为例,建立了石油炼化行业的建筑物发生爆炸、火灾和毒性物质泄漏情形下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计算蒸气云爆炸冲击波载荷、基于火灾热辐射和毒性物质极限浓度确定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建筑物被动型、主动型和程序化优先级由高到低的改造措施。该标准理念新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提出了采标建议。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碘量法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351

蔡黎1,2 秦吉1,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期

摘要:
通过理论计算,确认了使用碘量法进行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物质定值的可能性。通过吸收液吸收效率和滴定反应前酸添加量的分析,完成对碘量法分析使用试剂和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实现了碘量法在分析准确度要求较高的二氧化硫标准气体定值上的使用,最终分析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k=2),适用于百分含量级的国家二级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物质的定值。

油田稳流配水阀组注水流量计在线校准装置研制与应用 下载:81 浏览:417

朱荣军 郭绍忠 刘辉 郭小凡 杨筱珊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期

摘要:
现阶段精细注水管理中,注水井场主要依靠注水流量计实现注水量的控制和准确计量,加强注水流量计校准工作是保障注水计量的基础。传统方法是采用离线标定装置校准,存在占用场地大、不易操作、作业区送检程序繁琐、校准周期长,影响生产等问题。介绍了流量计在线校准装置的研制和现场试验,该套装置校准准确、操作便捷、携带方便,解决了固定校准装置存在的弊端。

压裂施工后卡管柱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90 浏览:499

孙厚俊 李娟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期

摘要: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地层及套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压裂施工后井下作业管柱被卡的事故经常发生。作业管柱被卡后,有时处理不当,易造成事故井复杂化,不仅延长作业时间,而且增加施工成本,直接影响油水井生产。分析了压裂施工后卡管柱事故的类型及原因,总结归纳了事故的常规处理方法;并通过处理压裂后卡管柱事故的事例,分析了卡管柱原因,提出完善施工工艺,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压裂后卡管柱事故的发生。

汽轮机转速跳变分析及解决 下载:95 浏览:510

高志杰 李晓艳 胡玉荣 《中国设备》 2020年1期

摘要:
从机械和仪表2个方面入手,找出大港石化公司汽轮机转速大幅跳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保转速测量的精确合理,保障了装置核心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

炼化企业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分析 下载:73 浏览:470

齐志辉 《中国设备》 2018年3期

摘要:
新时期下炼化企业对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预防维护工作更加重视,为此从仪表自动化设备预防性维护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实施分级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及自诊断技术应用的预防维护策略与效果,以更好的促进炼化企业发展。

基于SOA架构的远程监测诊断系统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480

李犇 李成 解英南 《中国设备》 2020年1期

摘要:
阐述SOA架构的关键机组远程监测诊断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炼化企业某一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实例说明SOA架构的关键机组远程监测诊断系统应用在石油炼化企业中的实际成果。

石化行业有机及恶臭废气治理中试实验研究 下载:65 浏览:456

马军军1 周灼铭2 申屠灵女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石化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及恶臭废气采用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治理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研究。通过该法处理的石化工业中产生的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的去除效果,中试装置运行成本分析,得出结论:高效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可实现石化行业产生废气的稳定达标排放,其中对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臭气浓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成本(包括氧化剂、催化剂、蒸汽、电费)合计0.056 96元/m3·h,综合苯、甲苯、二甲苯排污费减少及混苯回收的收益,可得净收益0.059 75元/m3·h。

GIS组合电器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下载:86 浏览:487

姜展远 汪帅 雷勇 《中国设备》 2018年1期

摘要:
GIS组合电器安装前的检查和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直接影响其安装质量和投产、运行安全,研究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措施尤为重要。

利用太赫兹技术测量冰的融化速率 下载:95 浏览:387

詹洪磊 王焱苗 昕扬 祝静 赵昆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近年来由于冰雪灾害导致的电网、公路结冰以及农作物和树木不堪重负而倒塌的现象频繁出现,对工程设施、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直接破坏,所以对于冰融化过程的探究仍然值得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透射式太赫光谱系统探测冰融化过程的方法。当冰表面开始融化时,表面产生的水对太赫兹波有更强的吸收,且太赫兹波对于这一固液相的转变非常敏感。因此,可通过分析太赫兹透射信号峰值的强度下降速率了解冰表面融化状况。本文选取两种不同融化速率的物质作为实验样品,在常温22℃下进行融化实验,结果表明,纯水冻成的冰块的太赫兹透射信号强度的下降速率大于冰晶的下降速率,验证了冰晶盒具有良好的蓄冷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