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下载:78 浏览:414

陈冬梅 杨海清 李春兰 吕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局麻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7月15例在我科就诊确诊为肝癌并在局麻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与其低蛋白、高血糖、门静脉癌栓形成及多次肝脏肿瘤局部治疗等因素有关。经积极治疗与护理,15例患者均得到康复。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并存在并发肝脓肿危险因素的肝癌患者,在出院指导时应重点指导患者对肝脓肿的预防及自我观察;对已明确诊断肝脓肿的患者应尽早治疗,并做好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中负性情绪的改善 下载:264 浏览:2579

田俊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选定94例慢性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各47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了本次护理服务更高的满意度评分(P<0.05),所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伴随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大幅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积极采纳并加以推广。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下载:87 浏览:503

孙明玉1 冯博1 张昭寰1 徐马俊坤1 刘伟奇1 刘海泉1,2,3,4 潘迎捷1,2,3 赵勇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强肝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下载:341 浏览:3466

冯静 杨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强肝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肝解毒方。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炎性反应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探讨和比较。结果:治疗之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79.07%(34/43),观察组为95.35%(41/43),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血清AST、TBIL、ALT、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6/43),观察组为9.30%(4/43),两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强肝解毒方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后的肝硬化患者,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安全可靠。

饲料中三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531

袁野1 王猛强1 马红娜1 陆游1 孙蓬1 申屠基康2 金敏1 周歧存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和持续24 h的饥饿实验。以葡萄糖、小麦淀粉和糊精这3种碳水化合物作为糖源,设计3组等氮等脂(48%粗蛋白和12%粗脂肪)的饲料。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51±0.02)g的大黄鱼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饥饿实验,分别在饥饿实验开始后的0、1、3、5、7、9、11和24 h取样。结果显示,小麦淀粉组和糊精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且这2个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糊精组大黄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余2组大黄鱼的肝体比。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成活率、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组和小麦淀粉组大黄鱼血糖含量在饥饿1 h后都开始显著上升,葡萄糖组高血糖水平持续至少10 h;小麦淀粉组3 h显著下降至初始水平左右,未达到高血糖水平;糊精组大黄鱼血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11 h达到最大值,高血糖水平持续4 h。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小麦淀粉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升高有诱导作用。大黄鱼摄食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饲料后鱼体血糖水平升高,但糖异生关键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并不降低。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和小麦淀粉对大黄鱼肝脏丙酮酸激酶(PK)活性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大黄鱼利用结构复杂的多糖(如小麦淀粉和糊精)的能力要高于单糖(如葡萄糖),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血糖调节及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硫酸酯化牡蛎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431

赵冠华 曲敏 胡斯杰 佟长青 李伟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mg/kg),各组连续灌胃14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4致病,18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35例临床观察 下载:82 浏览:532

苏志超1 杜鑫2 闫华琼3 卢燚1 赵娜1 李华南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同时配合以通络祛瘀膏为介质的膏摩法治疗,每次15~20 min,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每次0. 2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28天、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 43%(32/35),优于对照组的68. 57%(24/35)(P <0. 05)。两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及随访时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治疗28天与本组治疗14天比较,VAS评分和WOMAC评分亦降低(P <0. 05);两组随访时与本组治疗14天比较,VAS评分升高,而WOMAC评分降低(P <0. 05);两组随访时与本组治疗28天比较,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升高(P <0. 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4天、28天及随访时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下降(P <0. 05或P <0. 01)。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疗效肯定,可显著减轻疼痛感,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好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与中医微观辨证学创新和发展 下载:60 浏览:325

冯文杏 周小舟 张卫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周晓虹教授从气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下载:48 浏览:294

陈丽萍1 周晓虹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通过跟随周晓虹教授抄方和收集周晓虹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医案,归纳总结周晓虹教授治疗FD的理论思想、治则治法、选方用药,探索总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周晓虹教授认为FD的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常,将调畅气机作为治疗FD的基本治则,同时注重审证求因、分虚实论治,在治疗中注重药对使用(枯梗-枳壳、苍术-白术、人参、槟榔,大黄-甘草,黄芩-干姜),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情绪疏导,使气机调畅,疾病可除。

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0 浏览:1229

金志然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7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I期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对腹腔进行缝合,并针对患者作相应的腹腔引流操作,之后将患者转到ICU(重症监护室),并时刻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患者能自然苏醒。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针对受伤位置的不同再采用于此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病死率4.44%,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7%,病死率17.77%。对比两组得出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0,P<0.05);观察组患者患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11%,而对照组患者患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5.56%,对比两组患者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0,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7.77%,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37.7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0,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能有效提升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下载:45 浏览:525

薛建华1 吴香香2 傅益飞1 杜秀萍1 潘黎清1 龚亚华1 陈建杰1,3 成扬1,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后维持中药治疗20周,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两组均给予运动及饮食控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NAFLD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89 浏览:593

赵壮志 刘旭东 吕萍 徐新杰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8年3月10日。分析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151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72例。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可降低总胆红素指标TBIL[MD=-10.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14.67,-7.03),P<0.000 01]、有效改善肝功能ALT[MD=-29.19(95%CI:-37.50,-20.87),P<0.000 01]、AST[MD=-28.72(95%CI:-40.47,-16.97),P<0.000 01],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水平[MD=-57.39(95%CI:-80.80,-33.99),P<0.000 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MD=-17.18(95%CI:-19.93,-14.43),P<0.000 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16.73(95%CI:-18.81,-14.66),P<0.000 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22.60(95%CI:-25.26,-19.94),P<0.000 01],减少Child-Pugh分级评分[MD=-1.33(95%CI:-1.62,-1.05),P<0.000 01],且均优于单纯核苷类药物治疗(P<0.000 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药物。

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76

徐敏杰1 张佳鑫1 黄根勇2 张聪2 成永旭2 杨筱珍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探究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MT)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58±2.20)g的雌性中华绒螯蟹,随机分成8组(L-色氨酸和MT处理各4组),实验周期均为30 d。(1)L-色氨酸饲料投喂实验4组:L-色氨酸所占饲料比重分别为0.36%(基础饲料即对照组)、0.47%、0.73%和1.05%(分别记为1、2、3和4组),30 d后分别测定各组蟹的血糖水平及肝胰腺的T-AOC和SOD活性;(2)MT注射实验4组:每组分别在第1天和15天时注射生理盐水(即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的MT 10–6 mol/只(μM组)、10–9 mol/只(n M组)和10–12 mol/只(p M组)。分别于第1天和15天时,收集血淋巴和肝胰腺,分别测定血糖水平、T-AOC和SOD活性。于第30天时,再次收集血淋巴以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含量L-色氨酸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其血糖含量约为(4.62±0.20)mmol/L。此外,0.73%L-色氨酸的饲料能显著提高肝胰腺SOD活性(82.86±1.07)U/m L;注射MT仅在第1天时对中华绒螯蟹的血糖水平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升高,其中μM组蟹血糖水平高达(7.56±0.36)mmol/L,其值显著高于C、p M和n M组。此外注射MT在第1天时,对肝胰腺T-AOC和SOD活性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μM组蟹肝胰腺T-AOC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p M和n M组。研究表明,饲喂0.73%L-色氨酸的饲料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的抗氧化能力,但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注射10–6 mol/只MT可以在短时间内(1 d)提高中华绒螯蟹的血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

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 下载:86 浏览:535

刘正荣1,2 王燕2 赵京霞2 底婷婷2 李宁飞1,2 蒙玉娇1,2 翟春艳2,3 陈朝霞2 解欣然2 刘宇1、2 郭简宁1、2 郭肖瑶2、3 张璐2 王宁2 张蕾2 李萍1、2、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MQ)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11c+树突状细胞、CGRP、NK1R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β、IL-12、IL-23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S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组小鼠皮损上鳞屑厚,浸润明显,红斑重;其余各组皮损均较M组轻。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 T细胞及CD11c+细胞均明显增多(P<0.01);复方各剂量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3及CD11c+细胞表达个数均明显减少。M组与C组相比,CGRP、NK-1R、IL-1β、IL-12、IL-23mRNA表达均上调(P<0.05),而余组与M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C组相比,M组小鼠皮损中NPY的表达增高(P<0.05),MTX、Q-M、Q-L组表达量较M组低(P<0.05);M、MTX、Q-M、Q-L组皮损中SP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汤可通过下调NK-1R、NPY、CGRP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减少皮肤中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下调IL-1β、IL-12、IL-23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从“阳虚风动”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的辨治 下载:85 浏览:515

陆艳 徐成成 唐莉莉 梁艳 赵杨 《当代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晚期患者因服用左旋多巴所导致的异动症(LID)几乎不可避免。基于"阳虚风动"理论探讨LID的发病机制、特点以及症状,认为LID病位在肝、肾,与脾相关;病理性质以阳虚为主,与风、痰、瘀相关。由于脏腑阳气亏损,脉络空虚,经络、筋脉失温,导致肢体失任,内风由此而生。LID的治疗应以温肾养肝、温阳熄风为基本治则,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健脾、化痰、行瘀等灵活遣方用药。

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下载:84 浏览:521

于文静1 张雯1 史晓伟2 钮妍1 崔霞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止动汤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S患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符合TS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清BDNF水平。观察组予健脾止动汤配方颗粒口服治疗12周,对其中临床数据完整的48例TS患儿,于疗后再次检测其血清BDNF含量。结果:观察组TS患儿临床疗效达91.7%,运动性及发声性抽动积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止动汤可改善TS患儿的抽动症状,其抗抽动作用可能与提高患儿血清BDNF含量相关。

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对肝硬化心肌病患者TIPS术后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29 浏览:1617

李志平 张觉 刘波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心肌病者TIPS术后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对心功能的价值。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时段,入我院肝硬化心肌病者TIPS术后患者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双盲法均分,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超声、门静脉功能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分析组和对比组心脏功能超声、门静脉功能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接近(p>0.05),治疗后,分析组心脏功能超声、门静脉功能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都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目前在肝硬化心肌病者TIPS术后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方案很多,其中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从长期看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改善心功能,应在该领域广泛应用。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堵塞临床研究 下载:57 浏览:563

张晓飞 赵龙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对血液透析导管阻塞患者进行无肝素持续肾脏的观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目标取样方式抽取 ICU2020年1~2021年6月份104例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 APTT、 PLT均有显著差异;抗凝方式、糖尿病、抗凝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t/2值:5.133,6.092,53.548,10.646,4.765, P<0.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PLT、糖尿病史、 APTT、抗凝方式等是导致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血液透析导管阻塞中应用具有一定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对临床科学管理有一定的价值。

尖叶假龙胆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下载:83 浏览:512

​胡晓阳1蒋皓1邹尚亮2张双良3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尖叶假龙胆对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不同剂量尖叶假龙胆提取液灌胃,于实验末测定大鼠肝体比值,血清AST、ALT活性,肝匀浆中SOD、GSH活性。结果:大鼠在被连续梯度给予乙醇后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尖叶假龙胆各剂量组病变反应明显减轻,肝组织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接近正常。应用尖叶假龙胆后,尖叶假龙胆提取液能够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的AST、ALT浓度;肝匀浆中SOD的浓度升高,高剂量组使GSH的浓度升高。结论:尖叶假龙胆对慢性ALD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下载:20 浏览:238

薛建华1 成扬1,2 陈建杰1,2 吴香香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鳖甲煎丸,疗程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功能、HBV-DNA水平、HBeAg水平、FibroScan中的CAP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ALB水平、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ALP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CAP值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治疗组在经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中成药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改善肝细胞炎症的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