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0 浏览:240

顾海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84例,按1~84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n=42),采取常规卧位行颈椎牵引治疗,双号纳入观察组(n=42),采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牵引复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3~6个月,采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颈椎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牵引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对患者牵引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使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下载:34 浏览:234

沈望平1 沈玲丽2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及外院收治的15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术后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康复锻炼依从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断指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对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16

王颖 郭培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对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95例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是否开放及其程度,分为无侧支循环开放组(35例)、一级侧支循环组(26例)、二级侧支循环组(22例)、三级侧支循环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1、16.974、15.361、10.707,均P <0.05)。各组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85,P <0.05)。相比治疗前,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患者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F=36.867、25.476、21.063、30.253,均P <0.05);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较无侧支循环开放组均明显减少(F=19.684、13.582、10.960、15.875,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一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均明显减少(F=11.681、14.766,均P<0.05);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一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891、4.356、5.052、4.837,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三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253、2.895,均P <0.05)。结论在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预后状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者,并且二级侧支循环形成者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预后状况方面明显优于一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形成者。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66 浏览:485

吴申钟 益刚 许轶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中的后起之秀,可运送抗增殖药物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并不增加金属支架层,降低了血管炎症反应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侧支分叉病变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药物球囊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病变中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955

罗彬心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纳入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与BI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FMA评分[(60.48±20.13)分]与BI评分[(63.68±18.14)分]大于对照组[(45.69±15.17)分、(52.18±15.73)分](t=3.586、2.930,P=0.001、0.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施以超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30

钟益刚 郑永科 姚勇伟 王剑荣 潘金波 王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2月10日至3月4日,纳入杭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3重症病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61例,记录分析患者的入院基线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61例重症NCP患者中,发展至危重症8例(13.1%),男7例(87.5%),女1例(12.5%),其中转至ICU治疗6例(75%),死亡5例(62.5%),仍为重症组53例(86.9%)。61例NCP患者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34.4%)、糖尿病(14.8%)、吸烟(21.3%)以及心血管疾病史(13.1%),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分析所有重症患者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平均C反应蛋白(CRP)水平(35.9±52.9)mg/L、D-二聚体(D-D)水平(1.65±3.73)μg/m L、脑钠肽(BNP)水平(153.1±219.5)pg/m L、高敏肌钙蛋白I(hs-TNI)水平(15.8±78.8)pg/m 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0.8±0.9)ng/mL,其中CRP及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而进展至危重症的8例NCP患者上述所有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61例重症NCP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临床指标中平均CRP、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进展至危重症的患者中hs-TnI、BNP升高明显,尤其是hs-TnI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损伤相关,死亡风险更高。

优质护理干预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32 浏览:3277

何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肾小球肾炎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任意择取120例予以观察,经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中共有60例应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另外有6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变化、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7%,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评分均比对照组相同评分更高,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率66.7%,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比例,具体值分别是98.3%、78.3%,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在对临床治疗可起到良好辅助作用,不仅对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有良好改善效果,同时促进患者遵医率升高,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案。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下载:85 浏览:523

李亮杰 刘志飞 贾啓龙 程艳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发病后<3 h、3~4.5 h、4.5~6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纳入A组48例、B组46例与C组40例,另将6h时间窗内未予静脉溶栓的25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液流变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指标[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分析治疗后7 d时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率]、7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时康复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 RS)]。结果治疗后24h,A、B、C三组血浆FiB及LWBV、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均P <0.05)。A、B、C三组血浆AT-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低于C组(均P <0.05)。A、B、C三组CBF及血浆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TT及血浆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但A、B、C三组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7d时,A、B、C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7d内,A、B、C三组症状性脑出血、脑疝、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3个月时,A、B、C三组mRS评分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CI患者在起病后6h内不同时间窗给予rt-PA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及预后,治疗方案安全可行。

内皮素系统多靶点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灌注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07

​史颖 何明利 徐州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已给患者的健康及其家庭、社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及时有效地恢复脑血流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内皮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就内皮素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相应变化,结合其信号通路中相应靶点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思路。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内物质转运的MRI研究 下载:86 浏览:529

​刘帆1 侯进2 王伟3 韩鸿宾4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利用MRI示踪法探讨PD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ECS)内物质转运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按1 mg/kg,1次/d,持续7 d的剂量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1.5 mg/mL)诱导产生PD样症状,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斜板实验和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行为学及病理表现。采用MRI示踪法定量分析2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的变化。结果斜板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倾斜角度是(34.5±3.9)°,对照组大鼠的平均倾斜角度为(4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4,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仅可见少许、稀疏的TH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大鼠可见较多细而密的TH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减慢,半衰期显著延长[(156.6±10.2)min vs.(114.6±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7,P=0.000)。结论 MRI示踪法可用于研究PD大鼠脑深部区域ECS内物质的转运。

HPLC-MS/MS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方法的建立 下载:102 浏览:519

岳晓静1 李卫2 李平法3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的方法。方法选用Phenomenex Kinetex 2.6μm HILIC色谱柱(100.0 mm×2.1 mm),以1%甲酸水溶液(含250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40℃;使用电喷雾电离(ESI)源,采用正离子条件下多离子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百草枯和内标乙基百草枯的离子对分别为质/荷比(m/z)92.7→171.0和m/z 107.0→185.1。对建立的HPLC-MS/MS进行方法学评价(线性范围、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和基质效应、稳定性),并检测75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浆百草枯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百草枯浓度对临床结局的判断价值。结果 HPLC-MS/MS检测百草枯浓度在54.28~13 190.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Y=0.000 1X+0.011 6,r2=0.998 3)。定量下限处的批内平均准确度为96.31%120.04%,批间准确度为104.43%;高、中、低浓度批内和批间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在±15%范围内;高、中、低浓度及定量下限处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5%。随机选择6份空白基质考察方法的选择性和基质效应,结果表明百草枯出峰位置无干扰,方法选择性好;高、低浓度处经内标归一化的基质因子的变异系数均<15%,基质效应符合要求。样本室温放置可稳定1 d,2~8℃放置可稳定1周,-80℃冻存可稳定1个月,反复冻融处理3次对结果无影响。7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浆百草枯浓度为2 820(0~22 200)ng/mL,死亡组血浆百草枯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百草枯浓度判断临床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最佳临界值为2 431 ng/mL。结论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用于临床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常规检测。

两种产毒型艰难梭菌分子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95 浏览:472

庄国华1 宋小军2 许星星3 罗芸2 黄忱2 叶菊连2 蔡剑4 王丽倩3 许向军5 王贤军3 汪一萍6 金大智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Xpert C.difficile/Epi检测临床粪便样本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方法的对比,系统评价实验室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性能。方法 2016年8月1日至12月30日采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样本176份,平行采用Xpert C.difficile/Epi和实验室研发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和PCR毒素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交叉表分析。结果以Xpert C.diffcile/Epi检测结果为标准,本实验室研发方法的敏感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100%(152/152)、阳性预测值为100%(22/22)、阴性预测值为98.7%(152/1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950,P<0.001)。以厌氧分离培养和PCR毒素检测结果为标准,本实验室研发方法的敏感度为90.0%(18/20)、特异度为97.0%(152/156)、阳性预测值为81.8%(18/22)、阴性预测值为98.7%(152/154)(Kappa=0.838,P<0.001);Xpert C.difficile/Epi的敏感度为90.0%(18/20)、特异度为96.0%(150/156)、阳性预测值为75.0%(18/24)、阴性预测值为98.7%(150/152)(Kappa=0.792,P<0.001)。结论实验室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与Xpert C.difficile/Epi检测性能基本一致,可直接用于临床腹泻标本中产毒型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为国内临床艰难梭菌感染病例的诊断提供一种国产化的检测方法 。

区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的应用 下载:88 浏览:416

施红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追溯系统在区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以提高CSSD工作质量。方法:我院在实行区域化集中供应中,应用追溯软件对所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发放、接收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电子化信息追溯,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追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手工到智能的转变,能够更加规范流程,实现实时定位和监控,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结论:CSSD追溯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区域医院CSSD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有助于区域医院CSSD消毒灭菌物品管理更加安全规范和高效。

脂蛋白(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关系研究 下载:97 浏览:510

​洪孙权1 官秀英2 周帅1 王清华3 赵建华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mL,送检验科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Lp(a)水平的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组Lp(a)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浆Lp(a)水平[(170.50±144.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4.28±57.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血浆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浆Lp(a)水平与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Lp(a)是SSAH发病的危险因子。

考虑患者偏好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下载:83 浏览:531

张雅静1 曹卉娟1 刘建平1 李欣霖2 谢占国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总结既往发表的考虑患者意愿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PRPP)研究的特征,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临床试验方法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发表的PRPP研究。采用Excel 2010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定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与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PRPP研究,研究数量逐年增长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6篇)。应用PRPP最多的前四类疾病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篇(28.57%),肿瘤6篇(14.29%),消化系统疾病6篇(14.29%)以及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疾病如抑郁6篇(14.29%)。研究总样本量范围为31~5231例,平均样本量598例;随机组与意愿组样本量之比平均值为1∶1.12。纳入研究中共17项(40.48%)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计算方法。对照类型中位列前3的是不同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21项,50.00%)、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11项,26.19%)和不同用药途径的比较(5项,11.90%)。结局指标的选择位列前3的为疗效评价指标(78.57%)、患者意愿(26.19%)和患者满意度(14.29%)。结论现有的PRPP大多应用于非药物疗法的评价,涉及疾病也常见于手术等非药物治疗的类型。

针对性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32 浏览:2675

谭丽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浅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选74例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以入院先后顺序为标准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整体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常规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88%的实验组患者和19.51%的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运用,能够减少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并稳定患者的消极情绪,优化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245 浏览:2589

韩熙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本院心胸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经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在术后康复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参照组则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10天的单位时间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血氧饱和度比参照组高,呼吸频率比参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术后有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的15.38%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测评中,SF-36量表指标评分比参照组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下载:13 浏览:430

赵丽华1 钱莉1 王丽华2 任丽1 张宇1 谢菊美1 刘经纬2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16年1月—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校正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文化程度、对应干预指标干预前的基线,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优化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2136

文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95 浏览:2780

陈明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9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吸氧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水平、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血气指标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部阴影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其他指标对比也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手段,有利于改善患儿咳嗽、肺啰音等指标,尽快的恢复体温、促进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