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时滞耦合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环的动力学分析 下载:70 浏览:452

施添添 茅晓晨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含时滞的大规模van der Pol-Duffing耦合振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通过讨论特征方程根分布情况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在耦合时滞和强度平面上给出振幅死亡区域.结合数值算例,揭示同步和异步周期振荡、概周期运动以及混沌吸引子等现象.基于非线性振子电路和时滞电路,构建电路实验平台,有效验证理论和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时滞可以显著影响系统动力学特性,如诱发振幅死亡、稳定性切换以及复杂振荡等.

双叶片整体叶盘的非线性振动分析 下载:81 浏览:462

揭晓博 张伟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论文研究了双叶片整体叶盘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将双旋转叶片简化为弹簧-旋转曲壳系统,考虑叶片的预安装角和预扭转角的影响,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整体叶盘的非线性偏微分运动方程.综合运用Galerkin方法和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拟不同转速和激励作用下的叶片运动,得到波形图、相位图和功率谱密度,讨论了转速和外载荷对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一类时滞非线性振荡器的Zero-Hopf分支规范型计算 下载:81 浏览:520

王秘1 张春蕊1 王行建2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时滞反馈项在非线性振荡器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时滞项在系统向量场中的作用,首先利用中心流形化简和规范型方法计算当系统向量场特征方程存在单零根和一对纯虚根、其他根有负实部时产生的Zero-Hopf分支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具体模型的数值模拟,阐明一类时滞非线性振荡器在时滞项变化时可以产生不同的类型的分支现象.对进一步研究不同系统模型产生何种分支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捕获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下载:73 浏览:484

梁捷1,2 秦开宇1 陈力3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了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参数未知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的镇定控制问题.首先在耦合空间机械臂系统捕获目标卫星操作过程动量、冲量的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漂浮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的组合体航天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高斯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算法.提出的控制算法不仅不要求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惯性参数呈线性函数关系,而且也不需要预知系统惯性参数;由于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修正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这样在系统参数识别中,模糊神经网络可减少模糊规则数,更适应于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根际圈在花卉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66 浏览:429

梁丽琛1,2 余卓远3 王丹1 《中国农业》 2020年1期

摘要:
花卉植物用于修复污染土壤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花卉植物修复机理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积累、植物固定、植物挥发等。在植物修复中,根际圈发挥了重要作用。简介花卉植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案例,从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等角度分析根际圈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

Er:YAG激光行口腔内软组织肿物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56 浏览:483

孙静1 胡淑琪2 宫坤1 孙爱杰1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总结104例口腔内软组织肿物激光手术切除患者的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病变部位和性质的不同特点,既要遵循传统的护理方式又要熟练掌握Er:YAG激光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掌握各项参数的原理及设置方法,注意术中安全,对患者、医生及自身做好有效保护。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 下载:52 浏览:507

陈敏娜 戴韻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总结20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肠道管理,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感染、肠梗阻、尿漏、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做好疼痛、管道、活动的管理和出院前新膀胱功能锻炼的指导。20例患者中2例发生肠梗阻,2例发生尿漏,术后(15.7±6.17)天康复出院。

计及N-1安全和网络重构的配网可开放容量评估 下载:81 浏览:474

胡伟1 杨梓俊1 荆江平1 吴奕1 韩锋1 汪超群2 《电力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可开放容量评估是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提升配网可靠性、制定升级和改造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传统可开放容量评估过度简化、无法有效处理多联络馈线的缺陷,该文建立了考虑N-1安全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正常运行状态的潮流约束和故障状态下的开关操作约束,具有解的质量高、计算结果可行等优点。为求解该模型,提出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二分逼近的双层混合算法。该算法利用上层逼近、下层检验、双层互动的思想,通过交替迭代的方式不断收缩解空间,直至获得最优解。22节点和70节点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多频段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优化策略 下载:79 浏览:496

闫群民 李玉娇 《电力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风电场接入互联系统后产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分析了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提出将多频段电力系统稳定器(multi-band power system stabilizer,MB-PSS)与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联合运行的控制策略,并对二者设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将风电场接入IEEE两区域四机互联系统,在MATALB仿真平台对4种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抑制区间低频振荡和稳定系统电压方面性能优越,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应用曲线分群预测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 下载:73 浏览:520

张禄1 孙舟1 王伟贤1 李香龙1 周杨1 黄其进2 陈雁2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问题,以充电设施的建设数量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为目标,建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充电电量曲线聚类的分群预测方法,应用霍普金斯统计量评估曲线聚类趋势,结合肘方法(elbow method)来选择合理的聚类数;考察各类典型充电电量曲线趋势和扰动方面的特征并选取适用的预测算法(Holt-Winters指数平滑、ARIMA模型),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采用某市15个行政区县的电动汽车充电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对电动汽车公用充电设施的充电需求进行预测,准确量化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了公共充电设施投放的针对性。

实时超声视觉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349

李永祥1 杨俊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骨骼超声作为视觉反馈仪,予实时超声影像进行干预训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每日一次,每周6天,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视觉反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

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下载:52 浏览:346

常江1 唐宁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盐城大丰同仁医院住院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和肌肉能量技术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月、3月,两组患者的Neer、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组治疗后1月、3月的Neer、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效果良好。

广州市58株单增李斯特菌菌株特征分析 下载:43 浏览:377

张晶 白志军 和鹏 陶霞 吴新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广州地区365份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结果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5.89%(58/365),其中生畜肉类检出率最高,为25.38%(33/130);血清型分析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b、1/2a、1/2c和4b,优势的血清型为1/2b(44.80%)和1/2a(32.80%);10株缺失毒力基因actA;ERIC-PCR扩增出9~18条100~8 000 bp之间的条带,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在相似系数为0.8处分为6个群19个类型。结论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污染严重,优势血清型是与人或动物感染有关的致病血清型(1/2b和1/2a),大部分毒力基因均存在,ERIC-PCR结果显示分子型别呈多样性,应加强防控。

基于术前运动训练的ERAS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235 浏览:2502

韦雅秘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术前运动训练的ERAS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遴选观察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合计60例,遴选时间选段2021年01月-2022年02月,遵照随机分配原则(随机综合平衡法则),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资料30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纳入观察组的患者资料30例,实施基于术前运动训练的ERAS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基于术前运动训练的ERAS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还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实践效果 下载:62 浏览:707

唐莉 刘凤霞 秦凤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评价对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康复科接收的3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3年4月—2023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基于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对实验组进行临床护理。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骨折患者睡眠质量、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5G功放预失真研究 下载:57 浏览:473

王静怡 陈景豪 许高明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补偿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效应,本文基于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Transformer模型用于射频功放非线性建模的数字预失真算法。该模型具有长时序依赖捕获和交互能力,可以很好地表征功放的强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效应。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建模性能和线性化效果,对比了当下流行的数字预失真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FNN模型和LSTM模型,建模精度提高了~2.1dB,同时模型参数量减少了~21%。

基于非对称架构的双频段大回退Doherty功放设计 下载:51 浏览:455

何育生 叶敏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射频系统对多频功放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有源动态负载调制技术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作为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其效率和性能是设计的关键,但是传统单频段回退6dB的DPA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2.6/3.5GHz的双频段大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采用改进型双频宽带匹配网络的方法对Doherty的各个模块设计,并通过非对称架构实现高回退范围。通过仿真验证,该DPA在两个频段的饱和漏极效率(DE)分别超过70%和66.5%,回退9dB时的DE分别超过52.5%和47.3%,对应的饱和增益都大于7dB,且在3GHz附近的输出功率及效率趋近于0,使得功率放大器实现了较好的带间隔离性。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频段大回退的工作需求。

基于逆F类的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53 浏览:455

黄梦良 刘宇希 黄少凯 《天线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容量、高速率通信使得信号具有很高的峰均比。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n78频段的大回退、高效率的逆F类(F-1)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在载波功放、峰值功放的负载牵引中加入F-1类谐波抑制网络,使其成为具有高效率的F-1类功放,并且将载波功放后的阻抗逆变器改变为多阻抗匹配网络以提高回退过程中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3.4-3.6GHz频段内,F-1类非对称DPA饱和输出功率在41dBm左右,饱和平均效率大于70%,回退6dB时平均效率在50%以上,回退9.5dB时平均效率仍在43%以上。

应用于RFID群读的多波束扫描天线系统 下载:51 浏览:453

张均峰 华昌洲 李军 《天线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RFID群读的多波束扫描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基于Butler矩阵移相网络理论设计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输出端口与各天线单元通过同轴电缆相连,实现各单元天线间信号相位差的调节。由这些天线单元组成的固定间距的直线阵列天线,即可实现射频信号波束方向的偏转,并结合时分复用技术,实现多波束扫描功能。本文给出了馈电网络及天线结构的具体设计,并通过仿真计算发现,该设计方案的各项参数与理论基本一致。

基于GaN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57 浏览:456

葛国语 刘宇希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带宽是Doherty功率放大器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相比于单管的功率放大器,Doherty功率放大器存在更多的带宽限制因素。研究已经表明,后匹配结构可以有效的拓展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带宽。本文相比于传统Doherty功放,将合路点处的阻抗值匹配到更靠近负载牵引处的阻抗值,在简化输出匹配结构的基础之上更能够有效的扩展Doherty功放的带宽。设计中采用安捷伦公司的先进设计系统软件(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选取Cree公司CGH40010F GaN HEMT晶体管。经过电路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DPA在1.8-2.9 GHz频带内,饱和输出功率为42.3 dBm-44.4 dBm,饱和增益大于11 dB,饱和漏极效率60%-69%,输出功率回退6 dB时漏极效率42%-5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