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家族企业亲属关系组合与高效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79 浏览:396

于晓东1 刘刚2 梁晗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已有研究往往关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别,而本文进一步关注包含不同亲属关系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上是否相同。借助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亲属关系的视角归纳得出族长治理模式、远亲治理模式以及近亲治理模式等三种高效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并阐述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分层化观点,强调不同亲属关系对于追逐社会情感财富等非经济目标的动机强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未来研究检验的理论命题。

董事会特征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下载:24 浏览:205

王思薇 牛倩颖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检验董事会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收集中国46家流通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统计分析模型,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职合一、男性董事占比、董事会规模、董事平均年龄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持股比例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应继续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以加快其技术创新的发展。

EVA业绩评价体系在上市公司的应用——以T公司为例 下载:65 浏览:386

张蕾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关注,公司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利润为基础,没有把权益资本考虑进来,因此,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绩效以及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EVA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绩效评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理论与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20 浏览:219

张兆侠1 靳建国2 《中国经济》 2019年2期

摘要: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端管制不断放松,前端管制的放松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从而带来了证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文章以2006年为临界点,从投资者收益、上市公司绩效、投资效率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效果,并由此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海外并购能提升企业高管薪酬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57 浏览:394

余官胜 王灿玺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因而探明海外并购的经济影响和推动因素对于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管视角出发,利用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海外并购能否提升企业高管薪酬,发现海外并购总体上能提升高管薪酬,且具有延续性,本文也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这一结果进行了稳健性验证。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提升高管薪酬的效应大于非国有企业。此外,本文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海外并购提升高管薪酬的中介传导途径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企业高管能从海外并购中获益,因而也将出于个人利益动机推动海外并购。

研发投入、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59 浏览:437

张炜妍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创新创业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相对于其他版块,其更关注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价值提升。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资金供给角度研究其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价值。进行融资约束强弱分组讨论后发现无论在融资约束强还是弱的条件下,研发投入都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融资约束强的条件下会削弱这种正相关的程度。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升企业价值提升,进行研发投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上市公司社会网络位置与研发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 下载:65 浏览:352

陈伟1 魏轩1 李金秋1 冯志军1,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环境对企业研发效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研发效率评价问题。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企业社会网络开发自己的外部知识资源,但当前的研究在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研究处于不同社会网络位置的企业研发效率受到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模型,并采用网络中的17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结合其研发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同时考虑网络位置时滞和投入产出时滞的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位置对上市企业的研发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位置的不同方面对研发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拥有的社会网络连接的数量指标(如点度、结构洞比重)对研发效率主要形成短期的影响,企业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密切度指标(如接近度、中介中心性)则对研发效率有长期影响;并且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对实证结果做出了总结。

分析师期望落差会促进战略变革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5 浏览:243

钟熙1,2 宋铁波1,2 陈伟宏1,2 唐元佑1,2 《当代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分析师期望落差会促进战略变革吗?为回答该问题,在考虑CEO预期任期调节效应,以及CEO预期任期与CEO持股联合效应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未达成分析师的业绩期望时,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后发现:随着CEO预期任期的延长,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正向促进作用将增强;随着CEO持股比例的提高,CEO预期任期对分析师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之间关系的增强效应将被强化。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推进文献从外部视角来理解战略变革。

高管从军经历影响公司治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6 浏览:216

王元芳1 徐业坤2 《当代管理》 2020年3期

摘要:
从军经历影响高管行为选择和管理风格,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以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反映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从军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过从军经历的高管所在民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及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更低,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制度环境影响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越弱时,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越大;高管从军经历与MBA教育在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替代效应,且从军经历具有更为重要的稳定影响;管制行业民营企业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理解我国企业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拓展高管异质性影响公司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87 浏览:496

林劼1,2 田凤平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分析——以上证A股医药行业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为例 下载:71 浏览:483

陈祥义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制度,是上市公司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上证A股医药类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的学历和年龄、独立董事薪酬总和、独立董事参与委员会比例等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和人数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参与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高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参与战略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对公司绩效有负向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的学历和年龄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独角兽”企业运营效率研究 下载:40 浏览:447

张慧毅1 张夏彬1 吴金佩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是全球信息技术进步的象征,彰显了一个国家在新业务、新形势、新科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选取互联网生活、智能软件和新能源汽车三个行业,在每个行业领域内选取一个代表性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小米科技、蔚来汽车,以数据包网络分析法(DEA)中的CCR模型为基础,运用MATLAB软件对"独角兽"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由于"独角兽"企业财务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拟对投资"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公司建立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及运营效率评价模型,以投资"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来代替独角兽企业的运营效率,对"独角兽"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比研究,分析"独角兽"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对"独角兽"企业未来投资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

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32 浏览:369

颜恩点 李上智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针对产能过剩这一重大课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构造产能过剩变量,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非产能过剩公司相比,产能过剩公司的创新能力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加强、转型升级困难和政府救济增加等渠道,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创新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用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3 浏览:328

宋曼 卓建伟 《管理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用当前机器学习领域最为前沿的LightGBM算法研究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股东以往累计质押比例是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大股东股权质押更多受到融资约束和资金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资产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增长速度快的成长性企业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发生股权质押。与国有企业相比,资产规模对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更大。加强对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强制性披露,增强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自身良好发展,有助于缓解大股东股权质押问题、稳定资本市场。

企业碳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S&P500强的证据 下载:22 浏览:222

周志方1,2 董子琦3 曾辉祥1 肖艺璇1 《当代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效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环境效益的直接工具,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企业优化低碳管理体系,提升低碳运营水平,实现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本文以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为平台,以2011-2014年S&P500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企业碳效率及其与企业价值、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压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碳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碳效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与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与筹资数量、资产负债比率相关性不大;企业碳效率同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经济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碳效率在企业低碳化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渐健全完善,中国企业应当树立低碳运营意识,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有步骤、有重点地提升碳效率。

谁在“穷则思变”?基于中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 下载:61 浏览:329

宋铁波 钟熙 陈伟宏 《当代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企业都将积极实施风险性的战略变革吗?这仍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利用以2008-2012年为基期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中经营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渴望水平时,经营期望落差越大,民营企业越倾向战略变革,国有企业则越不倾向于战略变革。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更倾向于战略变革;而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面临经营期望落差时更不倾向于战略变革。本研究增进了文献对企业战略变革行为的理解,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43 浏览:428

王昭权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影响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2007—2016年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资产收益率风险越高,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越低;经营资产收益率风险越高,经营资产配置比例越低,呈现出类似"跷跷板"的选择效应。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与其金融资产配置正相关。在进一步剔除货币资金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比例与公司预期经营收益负相关,显示出货币资金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蓄水池"的角色;上市公司管理层或股东在做出资产配置决策时的确会考虑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资产配置状况,并且倾向于跟随其他公司进行金融资产配置。

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 下载:63 浏览:439

孙朦朦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75 浏览:479

孙焱林 杨彬 覃飞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6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上市公司作为处理组,将未参与的作为控制组,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分所有制检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体上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效应;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同,对于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却不显著。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几点政策建议。

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 下载:46 浏览:393

王颖 刘劭春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以我国沪深49家农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将多元化类型划分为单一型、主导型、相关多元化型和不相关多元化型,以期从更加客观、深入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争取使得这个问题在新的环境下可以拥有新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具体来看,单一型和不相关多元化型分别在0.1和0.05的水平上与公司绩效两者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主导型和相关多元化类型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提高经营绩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政府应该做到:大力改造农业环境,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企业应该做到:实事求是,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打造公司品牌效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