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土壤可蚀性估算 下载:86 浏览:475

张天宇1,2 尚晨晨1,2 韩笑3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可蚀性(K)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本研究旨在查明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K特征。共采集了70个土种的土样,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USLE诺谟图获取了它们的K_n,分析了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主要土种的可蚀性。结果表明:(1)K_n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0.070,平均值为0.031,标准差为0.012。无论是沿纬度方向,还是经度方向,K_n没有持续递增或递减的趋势。(2)各土种之间K_n差异明显,极值比达到6.4;同一土类各土种之间K_n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土类的K_n极值比超过了1.5;因此,土壤侵蚀预报应尽量使用土种的K_n。(3)随着侵蚀程度加重,吉林省黑土的K_n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近6%土种的砾石盖度超过1.5%;如果不考虑砾石因素,它们的K_n平均被高估37%。对于侵蚀严重、砾石较多的山区土壤,应考虑砾石对K_n的影响。

东北地区混凝土施工的人因差错分析 下载:69 浏览:448

李舒仪1 张云宁1 赵炜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如今的工程项目日益复杂,且东北地区由于低温期漫长、温差大,对混凝土施工的细节要求更高。结合东北地区施工特点,绘制人因差错发生过程和纠偏示意图,用人因事件树的条件概率计算结果来验证纠偏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计算人因差错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值,比较不同检查次数后残余人因差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探究施工质量问题的来源,汇总东北地区常见人因差错。在考虑人的纠偏能力后,人的操作成功率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有保证。且随着检查次数增加,每次检查的效率呈下降趋势,建议选定一次全面检查来控制人因差错。

川东北地区高职院校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研究 下载:95 浏览:496

蔡文春 魏鼎 刘星余 杨育箐 赵克林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摘要:
川东北作为西南地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借助电商产业的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川东北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具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个专业之间联动性不强,在专业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学科分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打造"多元"教师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满足电商行业对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东北地区中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控策略探析 下载:53 浏览:367

许翼1,2 曹小磊1,2 袁英兰1,2 张华1,2 张帆1,2 李子音1,2 孙莹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1期

摘要:
我国正在经历城镇化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小流域不同河段的自然形态和污染特征。文章以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诊断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河道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认为,退耕封育和物理隔离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农村河段短期内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重要方式。城镇河段的治理重点在于消除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格控制非法排污口可明显河道水质。城市河段必须确保污水厂正常运行并尽量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应强化生态修复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并构建优美的水景观。

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研究 下载:78 浏览:431

桑秋1 马天妹1 张云峰2 荣玥芳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较好与"新东北现象"①之间的矛盾,从县城宜居性构成、居民属性、人群特点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县城的环境健康性、城市特色性、交通便捷性、市政支撑性发展较好,各组群居民追求也不高,对于当前的住房保障比较看重,但也存在进城务工组群和提前退休组群对住房保障、社会安全等不太满意的问题。进而,本文提出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县城宜居性提升策略,包括完善住房保障、加强城市特色、引入高收入产业、提供体面工作、打造安全城市、鼓励外出打工等。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边坡恢复技术探讨 下载:83 浏览:464

曾晓东1 孙其河2 穆秋月2 胡云龙2 吴正国2 刘金荣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高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不仅影响周围区域的生态安全,还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在介绍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不同的边坡类型,以及讨论边坡喷播技术、边坡水泥抹面技术、植生带护坡技术、生态草毯护坡技术、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得出,无土生态草毯护坡技术和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可以在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的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快捷、有效地修复各类边坡。

辽宁省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下载:23 浏览:319

王天豪 韩春兰 王秋兵 《土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研究辽宁地区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辽宁地区7个典型植稻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调查、描述和理化性质的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为指南,检索其诊断层及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有4个土壤满足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的要求,可以划归为人为土土纲,其它3个土壤只满足水耕现象和水耕氧化还原现象,只能划为雏形土土纲。所以,并非像土壤发生分类学结果那样将所有植稻土壤都划分为水稻土。研究进一步发现,供试剖面中划分为冷凉湿润雏形土、简育湿润雏形土亚类的3个土壤剖面具有水耕现象,但在其亚类检索中缺乏相应的亚类。为此,本文建议在这两个土类中分别增加具有水耕现象的亚类。

东北主要类型旱田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下载:32 浏览:191

王秋菊1,2 焦峰3 刘峰1 常本超1 姜宇4 米刚4 周鑫4 朱宝国5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土壤持水特性是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一种反映,不同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为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旱田耕地土壤的持水特性,本研究通过定点采样方法,在不同地区选择了典型的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褐土5类旱田耕地土壤,通过压力膜法得出不同水柱压力下土壤水分实测值,并通过Van Genuchten和Garden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相关性极显著,通过Van Genuchten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曲线看出,不同类型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0~10 cm土层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大、曲线分散,草甸土、白浆土、碱土含水量在各压力下均处于较高水平,褐土最低,黑土居中; 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低吸力阶段差异仍较大,高吸力阶段差异小,褐土含水量最低,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趋于一致,黑土居中; 20~30 cm土层差异减小,褐土、碱土、黑土趋于一致;通过Garden模型计算土壤比水容量,不同水吸力下,褐土比水容量最高,其次是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碱土比水容量较低,说明褐土和黑土释水能力强;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持水库容与土壤大颗粒、土壤<0. 02 mm的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 02~2 mm的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草甸土、碱土、白浆土饱和持水库容高,但有效库容低,与褐土、黑土相反。因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要根据土壤的物质特性提出对应措施。

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小雨雨量减少成因分析 下载:61 浏览:194

陈东辉1 佟晓辉1 郭刚1 李德帅2 刘达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防塌雾化钻井技术 下载:348 浏览:419

苏雪霞1 孙举1 徐芳2 郑志军1 宋亚静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雾化钻井井壁稳定时间短、适用地层出水量低等技术难题,提出构建防塌雾化液体系的方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以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雾化剂,通过研究关键处理剂,确定了防塌雾化液体系配方。该防塌雾化液对天然砂岩岩心的一次回收率达98.8%,48 h相对回收率达95.4%;被清水稀释10倍后,16 h相对回收率保持在91.2%。这说明,雾化基液中防塌剂在井壁上吸附能力强,在地层出水量大、环空气/液流体中防塌剂含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仍保持井壁稳定。该体系于川东北地区进行了现场应用,井壁稳定时间由3~5 d提高至11 d,循环利用率达92%,最大出水量达55 m3/h,没有出现钻具泥包等现象。

仪表着陆系统下滑宽度仿真系统研究 下载:53 浏览:429

姜春英1 康玉祥1 由晓峰2 张晓新3 叶长龙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4期

摘要:
在分析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LandingSystem)下滑调制深度差DDM(Differentinthe Depth of Modulation)指标形成原理的基础上,找到了影响DDM的因素为纯边带SBO(Sideband Only)信号的幅值,采用控制变量法得出了在DDM线性变化范围内SBO信号的幅值与下滑宽度、半宽度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并结合NM7000设备,搭建了仿真系统,可动态模拟下滑宽度的调整过程。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系统精度相对误差小于1%。系统应用对指导校飞及设备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东北农机工程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下载:60 浏览:424

屈秀玲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在与时俱进地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农机工程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中国农机工程的发展在东北地区是主要的工程项目之一,在东北地区,农机工程占据农业经济效益的很大比例,但是,近些年来,必须承认的是,东北农机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不够高等等,这些问题的积攒也给农机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下载:76 浏览:2160

杨再锐 牟鹏飞 《中国农业》 2024年11期

摘要:
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种植作物,东北地区大豆的生长质量较高,产量也比较高,能够为东北地区带来良好的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但是,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通常会受到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影响。为此,提高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水平,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东北小米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下载:288 浏览:3118

杨贞春  《中国农业》 2021年10期

摘要:
小米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粮食作物。东北小米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小米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要掌握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小米生长特性选择合适地块,并进行科学的整地处理和施肥管理,而后选择适合在该区域生长的小米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择适宜时间进行播种,播种完成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清除杂草,注重病虫害防治,以此提高小米产量和质量。

气象中心网络安全建设与风险分析 下载:79 浏览:812

​姚鹏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民航系统在深得网络发展之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攻击方方面面的隐患。民航系统根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网络安全管理法则,制定了适用于本行业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气象中心为做好本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并对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评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精细化预报在民航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129 浏览:1398

​袁文婧 赵梓凯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通运输方面人们为了追求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逐渐开始选择飞机,航空飞机是一种速度快、舒适度较高的交通方式,于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飞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为了不断提升民航飞行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民航企业需要加强对气象预报工作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精细化预报在民航气象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民航企业应当将精细化预报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从整体上提高气象预报工作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在飞行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飞行的安全系数,避免发生事故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下载:116 浏览:1167

张永梅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1期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最重要的要素,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县域职业教育学校做为农村落地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自身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职责作用发挥。鉴于县域职业教育学校基础弱、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加快推动东北地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新时期基建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模式探析 下载:107 浏览:1050

王长城 《教学管理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加强信息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民航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