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半量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下载:47 浏览:390

李白冰 袁青 李晓霞 卢艳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半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疗效,并评估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对抑制睫状体光凝术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接受半量睫状体光凝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1. 0 mg)。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视力、眼压、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7例(20只眼),平均随访时间为(22. 36±19. 72)周。术后第1天大多数患者为轻度前房反应,无严重角膜水肿。末次随访时术后视力改善者5只眼(25. 0%),视力保持不变者11只眼(55. 0%),视力下降者4只眼(20. 0%),无视力严重下降。眼压由术前平均眼压(33. 47±6. 04) mm Hg降至末次随访时(17. 34±9. 86) mm Hg(P <0. 05)。20只眼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半量睫状体光凝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曲安奈德对抑制睫状体光凝术后炎症反应有较好效果。

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眼别术源性散光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400

黄飞 刘利娟 胡敏芝 赵广愚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眼别的术源性散光(SIA)的变化。方法选择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41例(54只眼),术中行135°、2. 8mm透明角膜切口,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术后术源性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均数SIA和质心(Centroid) SIA分别为(0. 461±0. 223) D和(0. 193±0. 339) D@98°术后3个月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 391±0. 189) D和(0. 081±0. 302) D@87°,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左右眼术后1个月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 498±0. 231) D,(0. 222±0. 361) D@89°和(0. 426±0. 217) D,(0. 191±0. 312) D@105°,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左右眼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 401±0. 194) D,(0. 083±0. 323) D@81°)和(0.382±0. 189) D,(0. 112±0. 292) D@97°,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固定切口的白内障手术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SIA无显著差异,左右眼术后SIA无明显差异。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临床观察 下载:62 浏览:375

黄静 项道满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门诊患者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儿童眼科门诊治疗的66例眼部血管瘤患儿服药后瘤体大小、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83.3%患儿1周内瘤体颜色变浅或充盈度较前下降,疗效Ⅰ级4例(6.1%),Ⅱ级7例(10.6%),Ⅲ级9例(13.6%),Ⅳ级46例(69.7%)。平均治疗6.9个月,长疗程组疗效优于短疗程组,且用药4~12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疗程组。治疗过程中1例腹泻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停药后瘤体反弹1例,再次用药后Ⅳ级疗效。结论口服普萘洛尔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在门诊同样安全有效。

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18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下载:40 浏览:356

李霄1 刘元水2 宋春慧3 张学德2 路春晖1 赵广宇1 孙玉露1 《肿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给予依托泊苷+顺铂联合化疗4~6个周期。[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满3年,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3例,总有效率为83.33%,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83.33%,中位PFS为23.5个月,中位OS为36个月。[结论]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短期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2

费孝庆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36例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回访,观察患者术后内眦角形态、瘢痕及效果等情况。结果 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可见内眦部瘢痕,术后3个月消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内眦角部分回退,术后3个月无加重。其余34例患者在回访的3个时间点,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均无内眦部瘢痕,内眦赘皮改善明显,内眦形态佳,内眦间距明显缩短,睑裂长度增加,重睑美观、自然。结论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术后效果美观、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及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54 浏览:395

袁满 武丽娜 程谷萌 杨安怀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只眼),均行Ⅱ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巩膜切开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术中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眼部表现及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11只眼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视网膜平伏在位,大多数眼球均可保存,其中6只眼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Ⅰ期手术规范处理的条件下,经Ⅱ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及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后,大多数严重的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均可保留眼球,部分患者可获得视功能改善。

改良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3

成拾明1 王冠楠2 李欣3 张勇4 杨欣5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的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因角膜溃疡住院并行羊膜移植术的12例(12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羊膜覆盖持续时间、患者眼部异物感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失访,11例患者羊膜脱落拆线时间为(15±1. 5) d,其中<2周3例;≥2周8例,其中4例> 3周。术后诉有重度异物感者1例、中度异物感3例及轻度异物感7例。羊膜拆线后溃疡基本愈合5例,6例未愈合患者中2例需再次行羊膜移植术,余4例继续术前药物治疗方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连续锁边缝合的羊膜移植术具有刺激症状轻、羊膜存留时间长、与眼表贴合紧密等优点;同时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值得在临床基层推广应用。

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下载:44 浏览:368

杨吟1,2 李冬锋1 杜念1 杨棹夕2 吴峥峥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20例(40只眼),平均年龄(10. 99±1. 43)岁,平均等效球镜(-3. 46±1. 85) D,总体平均随访期为(4. 76±0. 23)年。于配镜前、配戴1 d、配戴1周、配戴1月及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每次检查内容包括:(1)裸眼视力、(2)裂隙灯(含镜片配适)、(3)角膜地形图。每戴镜满6个月,加做IOLMaster;每戴镜满1年,加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泪液分泌试验、眼压。比较戴镜前和戴镜(4. 76±0. 23)年后各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 (1)所有试验眼的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20±0. 019) mm/年,(4. 76±0. 23)年的总体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95±0. 09) mm;(2)所有试验眼白天的裸眼视力均较好,平均为0. 86±0. 13;(3)浅层点状角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5%,均在短期使用人工泪液后消失;(4)镜片偏位的发生率为15%,均未引起明显裸眼视力异常,在换片时通过调整镜片参数得以改善;(5)相比戴镜前,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0. 546,P=0. 59)、泪液分泌试验结果(t=0. 547,P=0. 59)及眼压(t=-0. 154,P=0. 88)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及眼部安全性,如何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发挥近视控制效果的因素、对比研究其针对不同地区青少年近视者的长期配戴的效果及安全性、及对比角膜塑形镜与其他近视控制措施的作用高低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临床观察 下载:55 浏览:391

朱云喜 邓吉安 车玲 董云云 刘婧 吴从霞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对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房角、眼压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我院眼科就诊的49例(61只眼)膨胀期白内障合并短眼轴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标准组及改良组,其中标准组22例(30只眼)行标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称为标准组),改良组27例(31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以下称为改良组),观察术后1周,1、3、6个月的矫正视力、房角、眼压,术后3、6个月前房深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的改变。结果对两组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前房角(ACA)500、ACA750,RNFL颞侧、鼻侧、上方、下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P值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相同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间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P值均<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RNFL颞侧、前房深度进行时间差异检验,P值均<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LSD-t检验分析存在时间差异的指标。结论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房角开放明显增大,眼压明显减低,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高眼压及青光眼有很好的疗效。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下载:52 浏览:352

顾雪芬 荣翱 王富彬 吴田静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为(460.06±87)μ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463.50±86)μm(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469.71±73)μm(P>0.05),术后3个月视网膜厚度(478.81±11)μm(P>0.05)。术后BCVA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合并黄斑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白内障,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

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下载:55 浏览:353

曹雨金 钟晖 陈仁典 张越骊 陈凌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50例(286只眼)弱视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所有患儿行视力、眼位、眼前节、眼底等常规检查,予散瞳并行检影验光后给患儿佩戴矫正眼镜,将弱视患儿按照不同屈光状态、年龄及弱视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屈光状态组别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视组最高,近视组最低;患儿年龄增大,治疗有效率越低;不同弱视程度间的治疗有效率: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患儿年龄及弱视程度相关,远视性弱视、学龄前期及轻度弱视患儿治疗效果好。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及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371

施明慧 李寿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16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4例(34只眼)。采用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个月1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判定是否继续注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将最终视力恢复值(FVG)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BCVA、CMT及有无系统疾病等方面分析以评价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CRVO和BRVO患者治疗后平均BCVA、CMT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眼底观察示治疗后视网膜出血量较前明显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视网膜无明显渗漏。在所有151次注射中,发生术后局部球结膜下出血5次(5只眼),角膜上皮损伤2次(2只眼),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治疗前BCVA、病程与FVG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治疗前BCVA及病程是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87

李梅 谢驰 于燕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蜜煎导栓联合洗痔散熏洗治疗小儿肛裂40例临床观察 下载:53 浏览:414

林奇 方善光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蜜煎导栓联合洗痔散熏洗治疗小儿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舟山市中医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肛裂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及换药护理治疗,治疗组予蜜煎导栓联合洗痔散熏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蜜煎导栓联合洗痔散熏洗能显著改善肛裂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排便通畅度,减轻患儿疼痛,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益气平喘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84例临床观察 下载:49 浏览:370

邱艳艳1 张林猛1 贾岩辉1 张玉倩1 王醊恩2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益气平喘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CVA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共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定量气雾剂,治疗组予小儿益气平喘颗粒口服。2组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急性感染,则加服希舒美,连续服用不超过5 d。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64/82),治疗组为92.8%(78/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IgA、IgG、IgE和CD+3、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IgA、IgG、CD+3、CD+8水平明显升高,IgE、CD+4、CD+4/CD+8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除CD+8和CD+4/CD+8指标外,其他指标也明显升高或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或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小儿益气平喘颗粒治疗小儿CVA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柴葛解肌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证30例临床观察 下载:54 浏览:398

刘素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开封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60例急乳蛾风热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洛西林钠静脉滴注,高热时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4 d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热退时间、扁桃体充血缓解时间、咽痛好转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26/30),治疗组为100.0%(3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热退时间、扁桃体充血缓解时间及咽痛好转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证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热退时间,改善咽痛及扁桃体充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38例临床观察 下载:49 浏览:377

王静松1,2 邱根祥2 方昉2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衢州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的76例腹泻湿热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雷氏通利州都法治疗,2组均治疗3 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祛风止痒方辅助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40例临床观察 下载:53 浏览:364

邵成良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方辅助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清白三烯B4(LTB4)、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祛风止痒方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LTB4、LTC4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6/40),治疗组为92.5%(3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LTB4、LT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LTB4、LTC4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口干3例,轻度嗜睡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5/40);治疗组出现口干2例,轻度嗜睡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3/4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止痒方辅助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55例临床观察 下载:50 浏览:408

陈书悦 单筠筠 徐田红 温伟为 黄骏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慢性湿疹血虚证患儿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4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38/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EASI、瘙痒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4、IL-10及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灌肠方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4例临床观察 下载:50 浏览:360

陆玉廷 陈锴 邢燕如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方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10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儿科住院部的12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方治疗。2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7%(50/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4/64);对照组分别为2例、2例、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52%(6/63)。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方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解决了患儿服药困难的问题,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