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宏观解读——以十九大报告文本为中心 下载:52 浏览:356

石冠彬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即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法治实践过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是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发展的新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新时代"的内涵:为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进行了顶层设计;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基本方略;"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这一法治理念是对"三个至上"理论的修正,属于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涵的进一步准确把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时代社会矛盾论为法治建设指明了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判断标准;其余诸如"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善治""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和明确党组织不具有超越宪法法律特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原先法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刑法学课程教学探究 下载:81 浏览:897

艾尔肯·沙木沙克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刑事法治理念,它对高校法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刑法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刑法学作为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刑法学教学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刑法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刑法观,丰富他们的刑法学理论知识,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理念和信仰,实现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专题式教学设计——以第六章为例 下载:105 浏览:1046

景玉林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在主要任务部分明确指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由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且迫切的。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与本门课程第六章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相关设计,微观上既能扩充本章的法律知识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宏观上又能拓宽相关课程的法治教育教学路径,为普及法律知识和提升学生整体的法治素养助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策略 下载:119 浏览:1526

王翀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目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将创新理念和创新体系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所以需要提高对创新驱动的理解,促进创新战略的有效落实,提高知识和科技创新力度。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下载:145 浏览:1618

杜思慧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7期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治国理政智慧。德法关系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关系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律、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也有利于推进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实践研究 下载:123 浏览:1575

张倩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5期

摘要:
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推进乡村社会法治治理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下,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乡村法治治理,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治理方式、协同共治、优化环境。总结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壮大法治队伍、健全法规体系。这些举措对乡村法治治理有重要意义,助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转换。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提升学生专业法律素养——“德法兼备”目标下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下载:35 浏览:475

汪灿 《法学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德法兼备”目标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改革目标、思政主线、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思政融合教学改革路径。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下载:95 浏览:1780

杜思慧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治国理政智慧。德法关系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关系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律、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也有利于推进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实践研究 下载:96 浏览:1767

张倩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推进乡村社会法治治理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下,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乡村法治治理,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治理方式、协同共治、优化环境。总结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壮大法治队伍、健全法规体系。这些举措对乡村法治治理有重要意义,助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转换。

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向度探究:以沈钧儒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线索 下载:245 浏览:2875

马琛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我国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法和路径也比以往更加清晰明了。法治之中的人民性是中国自古以来法律文化之中内含的重要精神,沈钧儒法治思想是我国近现代法治思想的典型代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法治思想的当代创新,将两者结合进行探析研究,有助于发现我国法治人民性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本文将以沈钧儒和习近平的法治思想为线索,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向度。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背景下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166 浏览:2008

王翀 《法学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背景之下能够打造优良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资源配置形式,并且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逐步促进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进而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所以,论文中分析和研究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背景下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且提出了相应完善建议,用以抛砖引玉。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司法院校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和思考 下载:473 浏览:3038

邹瑛 《法学学报》 2022年12期

摘要:
在司法院校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围绕“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专业定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贯穿于司法院校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以思想政治工作和警魂文化塑造为引领,将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落实到了人才培养目标上,围绕“八大素养”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下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创新路径研究 下载:73 浏览:787

蒙韬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本研究聚焦于探索在该思想引领下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创新路径。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需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优化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推动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