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班级规模对学习成果影响的初步探索 下载:93 浏览:290

吕洪凤1 黄丽2 《物理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高校基础课一般采取合班上大课的情形,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是教学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超大班变成大班和小班后的情况,就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对于内在驱动、自律性极强和极弱的学生,班级规模并不影响其学习效果;以作业、课堂讨论、微课制作讲解、在线测试等开卷方式得到的平时成绩体现不出大、小班的显著差别;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受到班级规模的影响,小班平均分与最高分都有大的提高。

基于案例驱动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下载:35 浏览:354

崔岩 任树坡 刘玉利 刘洁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全国各高校所必开的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受众面极广的学科基础课,其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谈一下学校在此课程中所做的教学改革。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60 浏览:398

胡艳英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在现行的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与必修课、专业课一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上课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学生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基础课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掌握书本知识,更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缺少对公共基础课的基本认知、授课形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等几个方面。如何利用公共基础课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结合东北林业大学7年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进行跟踪与分析,探讨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模式融入授课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亦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改变现有的授课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增加实践考核内容并计入公共基础课评定成绩,通过多种鼓励政策提高公共基础课地位,从而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应有作用。

基于教育效度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193 浏览:1968

孙文霞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0期

摘要:
所谓教育效度指的就是一名教师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同时学生能够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有效吸收。而在当今的中职课堂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进行引导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育效度。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 下载:201 浏览:2644

薛盼 朱婉蓉 欧阳卫凤 《英语教学》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在中职学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在计算机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来说,英语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

大钊精神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以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下载:100 浏览:1966

王翠宁 毕冬玲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11期

摘要:
公共基础课是中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乐亭县作为作为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笔者依托大钊故里红色资源优势,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第二课堂开展等方面,探究将大钊精神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路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198 浏览:2706

吕细巧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首先讲了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接着介绍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的问题,同时讲了实施的必要性,最后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