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列宁晚年创新的哲学精髓 下载:62 浏览:408

王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是列宁晚年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的重要一篇,蕴涵着他一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总结和思想精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二)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俄国社会主义特殊道路;(三)东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与特殊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的源头活水。

列宁建党原则及其辨证关系 下载:90 浏览:347

张郭鹏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是列宁建党思想的核心。思想入党是指党的理论、策略和目标等。组织入党指的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活动纪律。但两者并不是孤立的因素,思想入党是组织入党的前提,组织入党是思想入党的保证。只有坚持思想对党的引领和严密、严格的组织纪律,才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

列宁土地思想研究 下载:73 浏览:820

徐洋 《土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马克思在给土地广义上的定义来看,从自然属性来看,土地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所体现的作用的多样性。列宁的土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存在着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人民政协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的研究 下载:137 浏览:1439

任振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人民政协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人民政协理论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发展,实践上不断创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序和谐发展,真实广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失败的政治原因探析 下载:302 浏览:3090

董芬芬 《中国经济》 2021年10期

摘要:
由于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逐渐引起了很多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不满,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列宁为解决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推行“新经济政策”,由于它与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背道而驰,理论本身不够成熟,未能完全得到苏共(布)意识形态的承认。列宁逝世后,围绕新经济政策的党内斗争严酷而激烈,“新经济政策”因此成为了党内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以被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取代而告终。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 下载:82 浏览:773

王绪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先驱,列宁在其晚年对十月革命以来苏维埃政权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为新生红色政权的建设制定了新的规划。列宁晚年对文化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当时的俄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浅析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历程。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探析 下载:96 浏览:1756

朱楠欣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列宁立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出发点,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指引。

关于列宁解决土地问题思想的探究 下载:176 浏览:2458

徐洋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1年11期

摘要:
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一个大问题,列宁牢牢抓住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关于土地问题的思想贯穿列宁思想始终。尽管列宁在俄国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政策发生了变化,但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土地制度改革的思想和政策,以适应俄国国情。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启示: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维护农民的利益;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时代在不断发展,国情也在不断变化,农民的利益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土地制度也要不断适应实际需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