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脾胃论》气火学说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 下载:53 浏览:404

姚俊丽 黄勋 孔令万 陈黎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梳理李东垣在《脾胃论》气火学说中的理论,从气火关系角度探讨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火旺、正虚邪恋,所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组方原则以温补与清火并用,并随症加减。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时毓民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 下载:50 浏览:365

和婧伟 汪永红 孙雯 俞建 范腾 时毓民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全国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17首,中药共计138味,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为炙甘草、炙黄芪、大枣、麦冬、陈皮、炒白术、神曲、石斛、川芎、丹参,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在治疗上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多采用补益类药物,配以活血通络以及收敛止汗的药物。软件分析产生的新方,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盛丽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下载:82 浏览:486

洪建英1 王其莉2 盛丽先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总结盛丽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屡感外邪、正邪相争、营卫失和导致。禀赋不足、体质柔弱是发病的内因;喂养不当、调护失宜、少见风日为外因。临证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恢复期论治,常采用扶正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养阴生津)和祛邪法(消风化痰、导滞化瘀)治疗。

观察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 下载:37 浏览:528

呼格吉勒图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科学性治疗,并进一步观察与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在2020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筛选出7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与本次研究目的指导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性治疗法与特殊性治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特殊治疗方案支撑下的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结合患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实现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

小儿推拿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350 浏览:2558

张晓玉 《中国中医药》 2023年3期

摘要:
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在我科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随机选取75例采用小儿推拿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选取75例在实施小儿推拿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防治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下载:618 浏览:1973

李志昌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明确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防治小儿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口服进行防治。对照组服用玉屏风颗粒治疗1个月,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防治总显效率为68.8%,治疗组防治总显效率达到86.7%,两组患儿防治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口服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