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与正本: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匡正 下载:65 浏览:377
摘要: 我国十分关注幼儿园数学"小学化"现象,并使之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过度纠正"小学化"现象易导致矫枉过正,使幼儿园数学活动内容缺失、教学形式缺乏创新、环境创设过于保守。为使幼儿园数学活动健康发展,各幼儿园在数学教育上应做到: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依据幼儿最近发展区满足个体的发展;重视操作学习,提高幼儿探究能力;合理运用绘本、环境开展数学启蒙,激发幼儿兴趣;正本清源,避免矫枉过正。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我国学前教育慕课质量评价研究 下载:78 浏览:464
钱小龙1 吴如梦1 黄蓓蓓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6期
摘要: 本研究针对中国主流慕课平台的学前教育慕课,构建了基于用户满意度视角的学前教育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问卷调查和质性资料分析对学前教育慕课进行了全面的质量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于慕课教学资源维度相对满意,而在慕课教师队伍、慕课教学效果以及慕课教学技术上满意度不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慕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配套线上服务;第二,丰富慕课教学内容,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第三,完善慕课的考核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第四,改进慕课教学技术,创新设计慕课。
我国学前教育装备的现状与展望——基于30个省份教育装备政策的文本分析 下载:67 浏览:412
摘要: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装备政策文本的形式与内容分析发现,地方性学前教育装备政策文本的基本特点为内容翔实程度不一、装备配备逐渐科学化、内容高度趋同、普适性装备规范较多。总体来看,主要存在编制时间滞后、装备规范区域失衡、缺乏差异化配备指标和轻视管理与维护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制定完善的教育装备规范、编制差异化的城乡学前教育装备标准、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健康及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从而适应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体系化建构路径 下载:91 浏览:481
摘要: 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应注重从全局高度完善学前教育立法领域的顶层设计,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立法宗旨,平衡两个基本的立法思路,着力从理念、技术、程序等三个方面突破关键性的立法难题,追求基本的立法价值,保障教育自由,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稳定教育秩序,实现各种基本价值的平衡与协调,构建统一和谐的学前教育法律价值体系。
从儿童权利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下载:58 浏览:499
摘要: "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入便宜园",充分保障每一位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不充分、盲目发展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法律保障与惩戒机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以过程性质量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下载:91 浏览:477
摘要: 青岛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以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来源的,在尊重本地学前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体系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软件确定权重。该体系有以下特点:基于物质条件已经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突出了过程性指标的重要性,将底层指标进行权重处理后更便于操作,指标内容既可横向比较也可纵向比较。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建立"提质增效"的学前教育质量观,要关注过程性质量特别是师幼互动的质量,要关注结果性质量特别是将幼儿发展纳入幼儿园质量评估中,要动态地调整该体系。
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86 浏览:498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以非公办教师为主。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待遇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教师工资低、收入少,社会保险严重缺失,职称评定缺乏通道,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受限。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身份在政策层面上的缺失,我国对幼儿教师实行"双轨制"的管理制度,对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为改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应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健全工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幼儿园和个人的分担比例;落实职称评定制度,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纳入统一的职称评审范围;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 下载:76 浏览:465
摘要: 政策执行是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借鉴社会学嵌入性理论,以"社会人"的行动为视角,从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政策工具适配性3个方面建构分析框架,审视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分析发现,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脱嵌"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普惠政策执行中行动者互动"脱嵌";(2)忽视普惠政策共同体存在的问题;(3)普惠政策工具与政策共同体失衡;(4)忽视普惠政策执行者的弱关系信息"桥"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惠政策执行中的"镶嵌"策略:重视多元民主参与,增进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信任,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共同体的适配性,注重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及其启示 下载:83 浏览:495
摘要: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检测师范生的实习成效、促进师范生素质能力提升及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对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表现展开全方位评估,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具体、注重师范生自我反思、重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教育实习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与评价 下载:78 浏览:434
摘要: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总纲,体现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自评自建工作中,准确把握培养目标的内涵,合理设计、有效评价培养目标至关重要。从目标内涵来看,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从设计依据来看,需要从方针政策、专业标准、内部基础、外部需求等角度把握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把握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积淀、生源特点、人才培养现状、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利益相关群体的现实需求;从设计流程来看,包括政策解读、文献梳理、产出现状与需求调研、目标初步形成、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等过程;从目标评价来看,包括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形成多元评价主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研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评价结果有效转化等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 下载:79 浏览:435
摘要: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卓越教师培养是落实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素质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在教师专业认证的推动下,西南大学紧扣认证理念,按照认证标准(第三级)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自评自建工作,并积极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卓越"转向,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持续改进,重构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向的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实践创新路径,以实现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及提升策略——基于心理弹性与教师职业适应的关系探讨 下载:81 浏览:443
摘要: 采用"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10名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和心理弹性现状、特点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业适应总分及职业关系、职业心理、职业技能上得分高于理论中值,在职业环境上得分低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历和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幼儿园转岗教师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学历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除职业环境、职业心理与心理弹性中的乐观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培育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转岗教师新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转岗教师工作幸福指数;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转岗教师教育能力。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下载:89 浏览:484
摘要: 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对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共性与差异并存。在培养目标上,中国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韩国更侧重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尽管两校课程结构类似,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各有偏重。由于中韩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判定其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孰好孰坏,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可从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现状、挑战及建议 下载:86 浏览:501
摘要: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所产生的新增人口需增加幼儿园专任教师达49.59万名。因此,"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学前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数量整体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为积极应对挑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要重视几点: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拓宽用人渠道以迅速补充师资缺口;提升职前教育培养层次和加强职后培训以确保师资质量;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提高待遇水平以稳定师资队伍;实行地区和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以保证师资有效供给。
提升农村牧区学前教育社会领域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 下载:12 浏览:135
摘要: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农村牧区学前教育社会领域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为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显示,农村牧区学前教育资源普遍匮乏,师资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和儿童全面发展。教师队伍现状与挑战指出,农村牧区教师面临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社会领域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儿童的社交技能、情感发展和道德观念形成有深远影响。
探讨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下载:236 浏览:2660
摘要: 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的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甘于燃烧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作为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辛勤园丁,学前教育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祖国的花骨朵——学龄前儿童,幼儿教师面临的学生年纪极小,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离不开教师生活习惯上和心灵情绪上的照料。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学龄前儿童的保健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存在误解,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陪伴幼儿玩耍,实则不然,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训练,以适应任何环境下的幼儿教育工作。
学前教育自然科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下载:164 浏览:187
摘要: 本研究针对学前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探讨了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套旨在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儿童对自然科学兴趣、提高他们观察与探索能力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不仅设计了多样化的自然科学游戏,还探究了如何有效地将自然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以促进学前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获得自然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下载:43 浏览:324
摘要: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时,应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为学前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各大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使之符合岗位需要。本文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开展探讨,提出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系列对策,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
以学生为核心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新教学策略 下载:53 浏览:529
摘要: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任课老师通过合理地引导学生们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老师应该在舞蹈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让他们更具体地感知舞蹈课程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舞蹈认同感,更是紧跟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脚步,最终实现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
科技创新时代下学前教育对培养未来科技强国创新人才的探索 下载:53 浏览:531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科技创新时代下,学前教育如何通过融入科技元素和培养创新思维,为培养未来科技强国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文章分析了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包括项目式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跨学科整合等,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科技元素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00852-39622725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