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深圳地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划分及鉴别 下载:86 浏览:492

张运标1 陈枝东2 张领帅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深圳地区构造带区域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施工现场判别上的困难,总结了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依据,提出了从地质演化的本质方面应按照岩石结构崩解和矿物风化程度强弱、岩石强度方面进行划分风化带。阐述了深圳市花岗岩各风化带的岩石结构崩解特征和矿物风化特征,并指出了相邻风化带的区别特征。以深圳地区多个花岗岩风化带误判工程为例,指出了相似风化岩判别的关键特征,为今后复杂地区桩基持力层勘验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聚合物微球调驱注入参数优化室内实验研究 下载:60 浏览:384

张金元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11期

摘要:
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通过运移、膨胀、堵塞、变形、再运移、再堵塞的特性对油藏进行深部调驱。为了确定低渗透油田在高含水期聚合物微球合理注入参数,利用双填砂管并联物理调驱模拟实验装置,评价了聚合物微球注入浓度、聚合物微球注入量和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最佳注入浓度为2 000 mg/L;最佳注入量为0.3 PV;最佳注入聚合物微球乳液的时机是动态含水率为80%。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监管系统设计 下载:33 浏览:241

陈冬勤1 常鹏飞2 彭阿辉3 王盈4 《无线电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航空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手段强有力结合,以环保信息的一体化、定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为目标,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环保监管系统,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保监测和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系统由地面环境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环保监管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组成,实现对公路沿线难以到达区、信号难覆盖区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控与定量评价,并首次探索建立地表创伤面模块,形成建设期独特的技术方法体系、分类标准及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最终达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时动态监管的目的。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下载:12 浏览:164

胡恒千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国内目前岩石地层顶管应用极少,千米以上的超长距离岩石顶管没有相关案例。依托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重点对长距离岩石顶管机的设备选型、润滑减阻、长距离导向与纠偏、中继间优化布置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施工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超高速动能武器侵彻岩石的毁伤评估与工程防护 下载:63 浏览:466

李杰1 王明洋1 李海波2 岳松林1,3 《物理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根据流体弹塑性内摩擦侵彻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效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超高速弹体以速度为1 000~5 000m·s-1侵彻岩石的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压力波时程曲线实验数据。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建立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地冲击效应与浅埋爆炸之间的等效计算关系,提出了抗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与"软硬结合、分层配置"的遮弹防护技术方案。

广西及邻区航磁异常与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解算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 下载:64 浏览:324

石科1 胡正旺2,3 杜劲松2,3,4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可以辅助航空与地面磁测数据处理。为了挑选出适用性较高的模型,进一步为广西及邻区航磁异常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以及磁异常场建模等提供参考资料,选取三个代表性的高阶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将其解算磁异常数据与航空磁异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NGDC720v3p1、WDMAMv2与EMM2017三个最新的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在广西地区的适用性均较差,相比而言,EMM2017模型较优。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测井定量预测及分布——以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下载:75 浏览:489

李强 袁东山 杨映涛 朱丽 李定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根据岩心粒度实验分析资料,采用测井交会分析方法建立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表征烃源岩有机碳特征的测井敏感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成果,建立了岩性约束下高精度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为优质烃源岩的定量预测及分布评价奠定了基础。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建立了优质烃源岩测井评价标准并对单井优质烃源岩进行划分统计,完成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各亚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定量预测与评价工作。

井周岩石的温敏效应及其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17

武博 朱忠喜 张永昌 雷万能 武兴勇 王萌 朱元朔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在深井及地热井钻井过程中,将井筒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考虑到井壁岩石受力中,可为安全钻井提供进一步保证。为证明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应力对安全钻井的影响,首先分析不同钻井工况下钻井液与井筒各部分之间的传热模型从而确定井筒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再将井周岩石温度变化形成的热应力耦合到井周岩石应力中,并明确给出岩石应力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岩石应力与岩石强度,分析在有无热应力两种条件下井壁岩石的受力情况。结果认为:在井壁与地层温差值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深度处,不考虑热应力时井壁处于稳定状态,考虑热应力时井壁存在失稳的风险。

爆破作用下共线裂纹拉剪破坏特性研究 下载:78 浏览:385

韩雪靖1,2 王聪聪1,2 王宝1,2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岩石中不同裂纹间存在相互作用,会对裂纹起裂等产生影响。运用断裂力学原理,基于经典Kachanov方法,推导了在地应力和爆破扰动作用下两条共线不等长裂纹端部的耦合应力强度因子,得出了拉剪型裂纹起裂时临界爆破扰动荷载与裂纹基本参数间的关系。

不同类型苗木在半裸岩石质山地造林应用研究 下载:57 浏览:370

白杨 《林业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在辽西半裸岩石质山地,采用不同类型苗木在雨季进行造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侧柏4.5年生易腐型营养钵大苗和5.5年生塑料袋包装带土坨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苗木成活后生长发育良好,郁闭成林快,为辽西地区半裸岩石质山地造林绿化的最佳方法。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新棠地区含铀浅色层岩石学特征 下载:22 浏览:367

李国军 《低碳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新棠地区侏罗系那荡组上段含铀浅色层是寻找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本文通过对分析含铀浅色层的岩石学特征,得出含铀浅色层物质来源于台马花岗斑岩并且由河水搬运而来。这为砂岩型铀矿的铀成矿作用提供了物源;创造了良好的铀源条件。

基于USM的岩石薄片模糊图像增强 下载:69 浏览:478

骆简1 滕奇志1 何海波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2期

摘要:
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利用相机连接显微镜并控制载物台的移动来获取不同视域下的微观图像。在图像获取期间,采集设备可能会误判图像的清晰度,导致采集的图像比较模糊;此外,载物台的抖动和岩石薄片本身凹凸不平也会造成岩石图像区域模糊,进而破坏岩石颗粒纹路信息的完整性和降低拼接的全薄片图的整体质量。为了较完整地保留岩石颗粒的纹路信息以及提高全薄片图的质量,对模糊图像增强尤其必要。基于USM算法并结合Canny边缘检测算子对其改进,在Lab彩色空间对模糊图像进行锐化增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深部采矿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92 浏览:994

李瑞涛 《交叉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致使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深部采矿工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岩石力学性质及稳定性问题。这些岩石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深部采矿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于深部采矿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是当前矿床开采设计、安全评价及支护设计等方面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深部采矿工程中岩石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深部采矿工程中岩石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提出了建议。

岩石巷道修护技术与稳定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512

刘传勤 《中国能源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地下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岩石巷道作为连接地下空间、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地下交通建设以及地下设施维护的重要通道,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岩石巷道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地下工程的顺利进行,更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岩石巷道的修护技术与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岩石巷道修护技术与稳定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岩石矿物表面水合物粘附力学特性研究 下载:95 浏览:1056

彭建霖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在岩石矿物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是影响水合物在沉积层中运移的重要因素,对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可视化开放式水合物沉积强度测试装置,直接测试岩石矿物表面形成的水合物沉积层的粘附强度,并对过冷度、退火时间、壁面粗糙度等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探索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时间通过影响水合物转化率来影响水合物粘附强度,在较高的过冷度下水合物沉积层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合物转化率,从而产生较高的粘附强度。亲水性岩石表面粗糙度越大,嵌入壁面微结构中的水合物越多,导致水合物粘附强度越大。

岩石矿物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阐述 下载:121 浏览:1006

黄蓓 程小燕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文章尝试对岩石矿物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分别从实验室配置质量控制要点、测定期间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分析化验结果质量控制要点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质量控制的落实要点与开展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岩石矿物分析化验水平的提升,以更好的面向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

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98 浏览:711

陈友良 樊晓萍 王纪镇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针对矿物岩石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教学中曾存在的问题,试图运用多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鼓励学生多方面参与等,达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甚至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岩石和矿石矿物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光谱测定 下载:115 浏览:691

张武萍 顾锡龙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因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具备一定突出优势,所以是当前冶金及地质部门常用的一种测试技术。可受限于多种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而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基体效应。为此需就不同试样采取与之相应的标准系列,导致分析难度增加,在此方面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降低或是基体效应造成的影响。对此,本文将以光谱测定为着眼点,简要分析在测定岩石和矿石矿物所含微量金属元素的具体实验应用。

丰宁县东大磊子铀矿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下载:138 浏览:1568

武立奇 《地球科学探索》 2023年2期

摘要:
东大磊子铀矿点位于冀北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南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张家口组三段中酸性火山岩中,成矿与次流纹斑岩密切相关,受南北向F46、东西向F35断裂及桃花扇、桃花沟破火山机构联合控制,属浅成中低温热液成矿类型,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OBE+PBL”理念下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下载:121 浏览:808

​王智慧1 马宝军2 王青春2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在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中应用"OBE+PBL"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效果。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通过反向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本研究通过明确课程学习成果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情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课后延伸拓展功能以及实施形成性评价等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OBE+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岩浆岩岩石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生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