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04

陆松华 梁日升 宋广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冠心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片,持续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d和心率变异性,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9%,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Td、矫正的QT离散度(correcting QT dispersion,QTcd)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8.89%,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可调节患者的QTd及心率变异性,减少不良症状的出现。

常规疗法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下载:79 浏览:416

李澈 刘幼根 王圣果 李春萍 丁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观察慢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24例慢性DHF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组62例,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疗法,在其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比对照组79.0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128.41±20.41)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68.52±13.91)ms、相邻R-R间期占全部正常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9.63±3.21)%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DHF患者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444

邵俊丽1 惠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70次(RHR1组),RHR≥70~<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8

蔡卢铭 巢亚伟 侯梅铃 刘双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4例。在常规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QTd与QRS波群、心率变异性、心室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HF患者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χ2=4.699,P <0.05);QTd、校正QT离散度(QTcd)、QRS明显低于对照组(t=5.865、3.897、2.884,P <0.05);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t=7.345、5.129、8.178,P <0.05,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t=6.364、3.012、3.475,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有助于降低CHF患者QTd,改善心率变异性及心室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下载:101 浏览:1076

廖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对照组(常规监测),分析临床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在T1的时候低于对照组、在T3的时候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在T2、T4时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监测之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效果理想,改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拔管、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下载:82 浏览:509

闫永红 张超 徐俊蛟 陶新 徐国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关系。方法就诊我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均给予动态血压检查,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按照动态PP水平分为三组:将24h平均PP<40mmHg的患者作为PP1组(n=60)、将24h平均PP在40~60mmHg之间的患者作为PP2组(n=60)、将24h平均PP<60mmHg的患者作为PP3组(n=60)。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计算所有研究对象DC值和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ms百分比(pNN50),比较各组患者DC和HRV时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C值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数值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且随着PP增高而出现降低趋势(P<0.05); 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5~0.48,P<0.05);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均呈负相关(r=-0.15~-0.6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DC和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动态PP正相关。

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观察 下载:89 浏览:444

吴寿福 胡济淼 邱伟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在我科行动脉硬化检测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采集数据,测得心率为静息心率,以75次/分为基准分为两组,将HR<75次/分患者68例作为静息心率低组,HR≥75次/分患者62例作为静息心率高组。两组基线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测得左右两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其两侧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比较两组baPWV的关系。结果静息心率高组患者的baPWV(16.78±3.58) m/s,明显高于静息心率低组的(15.61±3.63)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有一定关系。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 下载:189 浏览:2856

吴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90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前后两组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患者在经过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在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过程当中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帮助患者减轻因心绞痛心律失常所带来的的痛苦,为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 下载:387 浏览:3786

吴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90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前后两组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患者在经过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在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过程当中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帮助患者减轻因心绞痛心律失常所带来的的痛苦,为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探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的影响 下载:292 浏览:3142

陈百鑫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1~2019.12期间手术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麻醉诱导S组采用七氟醚,P组采用丙泊酚。对比不同时期患者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率在麻醉诱导后5min、10min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S组表现为低频缓慢下降,P组表现为高频缓慢下降。结论:相对于丙泊酚而言,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

优质护理在儿童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69 浏览:3058

路雨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探究在儿童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8例心率失常患儿,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24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将两组心率失常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和疼痛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浅谈智能床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 下载:102 浏览:1075

徐金华 《装备技术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床逐渐代替传统床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床为“床”的延伸,在内涵和外延意义上都赋予了新的内容,不仅是睡眠的工具,而且还从睡眠相关的放松、娱乐、健康等多方面信息化与网络化,实现了一种以睡眠为核心的新生活方式。针对传统床的不足之处,本文研发了一款基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床控制系统,具备健康检测、自动调节枕头高度、智能语音等功能。智能床控制系统包含控温模块、心率测量模块、语音模块等,可以采集使用者体温、脉搏等生理数据,并且在数据异常时发出警报。本文阐述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床系统方案设计、模块设计以及可实现的床温自控制、软硬度自调整、心率及体温监测、体重测量、自清洁及自烘干等智能监控功能。该智能床系统集成了传感器,不仅可以将睡眠健康数据个性化管理,而且还一定程度实现了智能家居一体化控制。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青年早期复极的临床意义 下载:255 浏览:2362

迪丽努尔·买买提江 《诊断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青年早期复极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均为因复极综合征到我院接受治疗青年患者,共计58例,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早期复极检出率分别为96.55%、77.5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58例患者中有31例检出ST-T差异,其中肢体导联占比最高,为74.19%(23/31);患者心率越快,ST段等电位线与T波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青年早期复极检出率高,能够反映出患者ST-T段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