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用“营卫精神模型”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病机 下载:81 浏览:512

杜世豪1 胡春雨2 丁元庆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以《黄帝内经》关于营卫与精神活动的论述为依据,提出以营卫运行为核心,涉及脏腑、血脉、九窍的"营卫精神模型"假说,用以解释精神活动。认为精神活动是在心主导下脏腑气化产生的,营卫充养五脏,支持脏腑气化,是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营卫循行周身,沟通脏腑、血脉、九窍,传达神机,协调脏腑生克制化,是精神活动的调节机制。以该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的病机,认为"卫气郁痹,神机抑遏"是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卫气郁痹可导致脏腑气化失司、营卫失和、血脉损伤、九窍不利等病机变化。

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下载:146 浏览:1358

王文文 吴萌昕 赵林 常桂花 郭玺 胡乃启*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抑郁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这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目前抑郁障碍与免疫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免疫炎症通过影响神经生化等诸多方面来诱发抑郁障碍,炎症反应与认知功能损伤也存在着密切相关,会带来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大量研究也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很多细胞因子水平都存在异常,但各研究结果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本文就近年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中研究关注点较多的细胞因子予以概述,介绍常见的细胞因子,对认知功能例如测查工具、意义进行阐述,以期对将来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 下载:81 浏览:851

尤丽瑞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都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中一年级新生作为被试对象,对1000名初中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在确诊为患有抑郁障碍的130名中学生中抽取50名为被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另外在没有抑郁障碍的高中生中抽取50名划分为对照组,以自编的社会学量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估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自我评估,同时运用心理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结果: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中,诊断为抑郁症的130人,患病率为13.00%。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应激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结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患,对其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要使其健康地成长起来。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分析 下载:93 浏览:975

罗海青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据此实施相应治疗措施。方法:纳入108例抑郁障碍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患者均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AHD)评估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以提出相关治疗措施。结果:108例患者中,男性44例(40.74%),女性64例(59.26%),女性患者人数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 <0.05);从发病原因上来看,54例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事件,占比50.00%,41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占比37.96%;HAMD评分平均为(16.95±4.23)分,其中轻度抑郁患者58例(53.70%),中度抑郁患者41例(37.96%),重度抑郁患者9例(8.33%);由表可知全身症状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次分别为入睡困难、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工作兴趣减退。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分析,发现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机制,也为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际依据,促进患者康复。

舞动疗愈护理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7 浏览:989

赵玉香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舞动疗愈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舞动疗愈护理。结果:观察组焦虑症状(2.17±0.05)分,抑郁症状(5.43±1.04)分,积极应对(24.97±4.46)分,消极应对(10.14±2.29)分,睡眠质量(13.67±2.56)分评分更优(P<0.05)。结论: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通过应用舞动疗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让身体积压的情绪得到释放,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通过身体反映心理状态,透过对身体的察觉以及一些即兴的探索,激发潜意识被压抑的情绪,达到宣泄或顿悟的治疗效果。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 下载:169 浏览:1559

纪海昌1 高明明1 马会玲2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单相抑郁患者与28例双相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差异性,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项抑郁组比较,首次发病年龄早、发作史高、病程长(P<0.05);双相抑郁组患者HAMD-17自知力因子分、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均高于单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后者起病相对较早,发作较为频繁,认知功能损害相对更严重,多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以后需要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