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链式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下载:22 浏览:227

刘玉梅 王纪婵 金玉洁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探索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工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与产业界要求差异较大,专业、课程之间交融性差、柔性不足等问题。文章以面向地方院校教学特色的学术方向、学科交叉、工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应用型"特色,构建了"产品认识—产品拆装—产品开发—模型制作—样品制造—组装调试—上色—包装"工程链式的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并对专业实验室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以期共同提高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自适”课程群建设研究 下载:27 浏览:373

李丹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适应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以线上线下行业企业的调研为基础对课程进行探索;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建构"自适"课程群的主张。提出人文素养课程群、工学基础课程群、动态交互课程群和创新实践课程群等课程群建设方案。"自适"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的习惯,适应未来国家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多平台”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下载:24 浏览:214

郁波 《中国设计》 2020年4期

摘要:
应对新工科教育趋势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建立合理的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分析工业设计专业面对新工科时代新要求,分析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应培养学生的素质,探讨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素质的培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与物理类课程设计 下载:86 浏览:290

方恺1 张冶文2 LEGRAND André Pierre3 《物理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是法国培养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专业研究型精英人才的高等学府,并因居里夫妇等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曾工作于此而闻名于世。本文介绍了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科学文化的传承,理工结合的课程设计与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理论与实验并重、跨学科、小规模和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中,高校要突破原来的学科界限与产业划分,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创新工程人才具有启示意义。

基于“大创”项目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 下载:88 浏览:487

苑帅民 许曈 万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新工科"的提出引发了高校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大创"项目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针对高校人才培养障碍,尝试提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思路借鉴。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结构之变” 下载:65 浏览:437

王蓓蓓 高雪梅 《物理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迅猛展开,国家所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对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新型的卓越工科人才,产业升级转型引发工科教育的新一轮变革,我国的"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研究发现,"新工科"建设使得工科高等教育的相关结构发生变化,如:学科产业结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等。为了解"结构之变"的变化之处,本文将对"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结构变化进行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下载:46 浏览:373

周军海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以知识导向为主,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较复杂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采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了翻转课堂、智慧教室、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软件工具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应用Python改进信号处理类实验教学 下载:64 浏览:485

高志斌 林和志 冯超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信号处理类课程具有概念抽象、推导复杂、内容枯燥等教学难题,实验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软硬件实验配套理论课程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而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需求,Python在信号处理类实践应用教学方面应当引起关注。分析信号处理类实验课程的发展,给出Python信号处理类实验教学案例,希望能促进此类课程的改进,做好新工科学科建设,增强学生应用设计能力。

基于CDIO理念构造工程教育层级式创新能力课程 下载:32 浏览:439

罗永顺1,2 李刚2 许玲3 肖苏华1 陈泳竹3 林凌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工程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质量的综合体现。目前工程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在新技术教学中,基于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表现为碎片化的知识体系。CDIO工程设计理念要求逐步开展设计工作,对应于工程教育则是逐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最终具备工程创新能力。文章依此提出层级式的课程规划方法。依此方法设计机器人技术课程体系,结果表明通过逐级规划后课程体系能达到较好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下载:68 浏览:467

李孟 周荣艳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项目选择、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对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无线传感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 下载:53 浏览:190

丁有强 孟琦 高立丽 孙向群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新工科”要求各高校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我单位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内容创新、特色明显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全方位育人机制,取得一定经验,为高校深入开展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探讨——以重庆科技大学为例 下载:33 浏览:352

​黄敬霞(通讯作者) 张丽萍 王刚 柴森森 王纯祥 张鹤鹤 《国际教育论坛》 2025年1期

摘要: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收官之作,其质量把控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基石,也是前端教育成效的延续。面向“新工科”建设,焊接专业毕业设计面临选题陈旧、不满足行业需求,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的协同理念,毕业设计时间短、投入不足,经费与平台支撑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重庆科技大学该专业的培养要求,探讨了如何从更新毕业论文选题、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教学模式、拓宽毕业设计时间跨度和构建毕业设计导师团队四个方面优化毕业设计体系,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以期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高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三创”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下载:59 浏览:506

肖荣辉1 王爱景2 孔佩伊3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新工科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及培养"三创"意识为前提,是学生科研能力、适应社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基本保障。因此,合理构建"三创"教育体系,应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完善"三创"教育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建设,以促进我国新工科教育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新工科战略的价值维度与实现路径 下载:68 浏览:478

方建强1 崔益虎2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新工科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目的性,新兴工科建设和传统工科变革的统筹性,以及理念、结构、模式、质量和体系上的创新性。新工科战略蕴含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教育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价值维度,实现其价值维度的基本路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推进机制创新与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塑造新工科文化。

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 下载:72 浏览:494

秦炜炜1 王穗东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新工科教育普遍面临无既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分离、课程体系单一和教育资源国际化不足等问题。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新工科学院的典型代表,通过创建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学段贯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多方协同的国际资源融合平台,构建形成了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其"学科先行、专业后发再并行"的发展思路,超前把握学科增长点、快速占据学科制高点的办学路径,全方位开放和深度自主的办学机制对新工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150 浏览:1007

白玉良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应用CAD/CAM/CAE等技术辅助设计、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优化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及理论基础与现代工程实践相结合等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机械设计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 下载:36 浏览:1558

张兴街 《软件工程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型工科人才,教育部发起了新工科建设战略,开启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作为新工科建设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教育提升中,首要内容是学生系统能力培养。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试论工程伦理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94 浏览:901

​杨世杰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工程教育5.0超越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伦理和人文主义的领域,成为新一代工程师教育的关键方面。“工程[1]教育5.0”的概念,是一种与工程教育愿景相联系的未来教育范式,其特征是需要不断发展的。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和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策略。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下载:182 浏览:1822

刘轶 徐旭 《国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实乃大势所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笔者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工程伦理教育进行反思,如工程伦理教育定位不清、工程伦理教育的学情不受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措施,如充分重视应用型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有效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期提升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水平。

新工科背景下仿真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应用 下载:267 浏览:1390

向浩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3年11期

摘要:
教育体系深化改革进程中要求工科类教学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需要巩固好专业理论知识。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仿真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解决诸如学生难以直观理解水泥水化反应产物性质和结构受力变形破坏过程等问题。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仿真模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可视化,增加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意识和探索求真精神,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