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龄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 下载:59 浏览:367

李春艳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均选自2018年4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基于此,试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成效。结果:在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上,试验组的94.44%和对照组的77.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F-36评分和住院时间对比,试验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加速其康复速度。

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听力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59 浏览:708

关林 李春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听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84例鼓膜大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治疗,观察组给予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鼓膜愈合情况、听力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鼓膜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促鼓膜愈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值得于临床中借鉴使用。

血鹦鹉家系的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 下载:45 浏览:467

李春艳1 吴会民1 李婵2 刘肖莲1 白晓慧1 张先光3 付志茹1 姜巨峰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揭示不同体型血鹦鹉家系(Vieja synspila Hubbs♀×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unther♂)的种质差异,对不同血鹦鹉家系开展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血鹦鹉家系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检测血鹦鹉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筛选与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利用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较为成功,判别准确率为95%;6个微卫星标记均能在2个血鹦鹉家系中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为174~416 bp;各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32~3.908,期望杂合度(He)为0.031~0.756,观测杂合度(H_o)为0.031~0.96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0~0.696,YT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JT家系;分子标记Vsac05与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该标记的AC、AD、BC基因型只在YT家系中出现,等位基因C(375 bp)是YT家系特有的基因。研究表明,分子标记Vsac05可用于血鹦鹉分子育种,以提高血鹦鹉鱼的优级率。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问题研究 下载:244 浏览:2429

李春艳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结论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检出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142 浏览:1453

李春艳 关林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治疗干眼症中的各种药物进行比较,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2021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发生干眼症的120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两组各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以聚乙二醇滴眼液为治疗剂,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3.3%,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基础泪液分泌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色素染色、干眼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是比较常见的,这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加强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直至恢复正常。

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下载:121 浏览:1444

李春艳 《中国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综述了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声波、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及酶法等新型提取技术,以及色谱分离、膜分离、分子印记复合膜等纯化技术。尽管面临成分复杂、提取难度大等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将更加高效、环保。未来,这些技术将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耳鼻喉外科术与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143 浏览:1399

关林 李春艳 马东 王德华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一直以来,耳鼻喉科疾病都困扰着人们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手术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耳鼻喉疾病成为人们的首选方式。不过,和任何一种病症一样,外科手术也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对造成耳鼻喉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