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下载:70 浏览:490

周向峰1,2 李君轶2 杜浩2 盖帅帅1,2 方冬冬2,3 危起伟1,2,4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中华鲟硬组织微结构及微化学的特征探索 下载:78 浏览:456

姜涛1 王成友2 杜浩2 张书环2 刘洪波1 危起伟2 杨健1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为了在中华鲟洄游生态学研究上有新突破,实验首次比较研究了中华鲟3种硬组织(耳石、背骨板和胸鳍条)的微结构和微化学特征。结果发现,耳石结构松散,存在多个耳砂(微晶球霰石球晶)颗粒,且每个颗粒均具有独立的核心;背骨板存在分层现象;胸鳍条结构较为致密,且均一。胸鳍条、耳石中生境元素Co/Ca、Sr/Ca和Ba/Ca比特征变化较为一致,而背板由于分层的原因与前二者有所差异。综合考虑非致死性采样、前处理难度、微结构组成以及生境元素生物积累等优势,笔者建议首选胸鳍条作为基于微化学分析来反演中华鲟洄游及生活史履历研究的最佳硬组织材料。

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下载:77 浏览:474

田波1,2 吴金明2 梁孟2 杜浩2 危起伟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为了解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武汉江段逐月收集了435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态学数据、年龄鉴定材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152.1~325.2 mm,平均体长(233.2±73.4)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3.1~429.8,平均体质量(182.40±85.4) g。样本年龄由1~5龄组成,其中2龄和3龄组为优势组,占总体的75.6%。雌雄性别比例为1∶1.07,与1∶1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的体长组中差异显著,其中雄性在小型个体中居多,而雌性则在大型个体中占据优势。鳞片边际增长率分析表明,年轮形成周期为1年,形成时间在一年中的7—9月,与水温有关。总体(♀+♂)体长—体质量呈幂函数指数关系:W=7×10-6L3.11(R2=0.963 3),属于匀速增长类型,且雌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种群体长—鳞径呈线性关系:L=52.983R+72.439 (R2=0.678)。总体(♀+♂)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其体长生长方程:Lt=482.7{1-exp [-0.22 (t+0.25)]};体质量生长方程:W_t=1 573.7{1-exp[-0.22 (t+0.25)]}3.11。生长的拐点年龄为5.15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35.6 mm和501.7 g。研究表明,武汉江段铜鱼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率较慢,需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下载:88 浏览:476

邸军1 张书环2 黄君2 杜浩2 周勇2 危起伟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安全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28 浏览:2258

王莉 董娟 杜浩慧 《肿瘤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浅析安全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样本为60例于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加入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及13.3%,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及83.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入安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重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发展研究 下载:217 浏览:1481

杜浩 《无线电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铁路通信事业也向着现代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通信系统逐渐由之前的单一化转变为如今的智能化,这是我国铁路事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变革。虽然当前我国的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日趋完善,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其优点和缺点也显露了出来。由于铁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对其优缺点进行深入了解并加以研究,进而提出完善的方案,以此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山西省浙水村为例 下载:233 浏览:2840

杜浩男 《中国城镇》 2023年7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为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促进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复苏,乡村旅游发展和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以山西浙水村为例,总结浙水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09 浏览:1094

杜浩慧 朱蕾 李彩云 《当代中医药》 2024年1期

摘要:
在医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0名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而且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基于此之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比较,病人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和中医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丰富优质护理的内涵,促进优质护理的发展,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

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下载:368 浏览:3095

朱瑞娟 朱蕾 杜浩慧 《当代中医药》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地进行深入,对中医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构建完善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突显的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大部分学校根据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了健全的学生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中医优秀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以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意义,其次从做好课程设置工作、增强护患沟通能力以及加大规范临床能力培养力度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在综合医院的应用观察 下载:333 浏览:3049

朱蕾 杜浩慧 朱瑞娟 《当代中医药》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和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护理后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3%和76.9%,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在综合医院采取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其优势明显,患者对该护理方式满意度比较高,值得借鉴和实施。

质量控制管理在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298 浏览:3052

李彩云 朱蕾 杜浩慧 《当代中医药》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管理在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28例,前者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后者给予的是质量控制管理对策,护理后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是92.8%,对照组的满意率是78.6%,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分别是90.26±0.14分、92.36±0.47分和93.58±0.17分,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给予质量控制管理,其优势比较明显,能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值得借鉴和实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