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施肥和土层置换对深层土壤秸秆碳固定与残留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9

李小红 王淑颖 程娜 付时丰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深层土壤指深度大于20 cm土层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1 m深土体有机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对土壤碳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制还不很明确。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40~60 cm)为研究对象,用土壤添加13C标记秸秆后设置原位(40~60 cm)与土层置换(0~20 cm)的田间培养试验方法,量化秸秆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分析秸秆碳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和土层置换对秸秆碳在深层土壤中固定的影响,以期为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150 d),原位培养SOC中秸秆碳的贡献率(fm)和秸秆碳残留率(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2.62%和44.86%,土层置换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40.09%。第150 d与第30 d相比,原位培养fm和Rmaize分别降低4.15%和8.33%,土层置换fm和Rmaize分别降低1.86%和3.36%。无论土层置换与否,不施肥(CK)处理的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高于施肥(N4和M2N2)处理3.83%和3.08%。以上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秸秆碳的固定与残留受施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施肥处理有利于秸秆碳在深层土壤的固定。

苹果园常用农药施用期土壤残留研究 下载:82 浏览:473

师荣光1 郑向群1 李晓华2 刘爱风3 贾皎皎4 许萌萌4 赵宗山3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探究农药施用数量、方式对果园土壤农药残留的影响可以为果树栽培农药减施提供依据。针对陕西长武苹果产区的高频施用农药类型,在4月(花期)和8月(套袋期)对11种农药土壤残留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浓度范围为N/D~887.9 ng g-1dw,检出率均大于78%,其中8种农药的表层土壤残留检出率为100%。喷施吡虫啉和戊唑醇会在短期内显著提升表层土壤该两种农药残留水平。由于农户喷施农药行为具有相似性,致使在4月和8月试验区和对照区的土壤残留特征相似,农药残留不同月份的差异主要受到农户用药习惯和用药量的影响。农药主要残留于表层(0~5 cm)土壤。因喷施过程中农药更多地落到树木覆盖稀疏地面,故试验区和对照区果园地面农药残留均呈点状分布,致使表层土壤和残留聚集点具有更高的生态风险。在11种常用农药中,吡虫啉和多菌灵的浓度较低、但生物(蚯蚓)毒性大,使计算得到的风险商(RQ)值大于1,成为环境风险高于其他农药的种类。

二代测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23

马强 孙婉玲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为获得最佳预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以及预后分层至关重要。全文在总结MM患者分子遗传学改变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指导治疗、MRD监测、预后分层中的潜在价值及现存问题,旨在充分了解NGS在MM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44 浏览:403

林阳1 万岁桂2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多发性骨髓治疗方法快速发展,对于该病的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的判断有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及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通过细胞免疫表型的异质性及胞内轻链的克隆性,能够准确、客观的鉴别出良性及恶性浆细胞比例以及抗原表达水平,不仅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能够追踪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这对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全文将对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 下载:96 浏览:482

武英英 许恒庭 陈莉 吴宏 刘维丽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建立了以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方法为依据,结合增压输送管路实际特征,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可行性。用脱脂棉球蘸取萃取剂六氯四氟丁烷擦拭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挤出样液至容量瓶中,后定容至50ml,以浓度为200mg/L的B重油标液做量程校准溶液,六氯四氟丁烷萃取剂做零点校准溶液,测试样品,根据测试结果评价产品表面清洁度,并在测试后用氧化铝、活性炭回收萃取剂,减少对环境负担。测得该方法检出限为0.04mg/L,测得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5.6%~95.8%,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牛乳中的农药残留 下载:24 浏览:258

宋移欢1 肖雄枫2 曹明艳1 马宁3 章祥3 孙晓红1 谢锋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建立牛乳中乐果、西维因、甲拌磷、倍硫磷4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处理仅通过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离心后分层经正己烷萃取,以纳米胶体金为拉曼活性基底,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分析,单个样品在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0.1~10μg/m 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相应的特征峰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1、5、10 mg/kg农药添加水平下,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2.7%~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0%~13.3%。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牛乳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初步筛查和鉴定。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苹果中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残留量 下载:89 浏览:496

王钟 王延东 殷茂荣 邢燕 王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建立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uto-SPE GC-MS)同时测定苹果中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净化后,采用内标法进行检测。结果:在(0.10~2.00)μg/m L添加水平,五氯硝基苯的平均回收率在83.6%96.5%,相对标准偏差为5.5%7.1%(n=10);百菌清的平均回收率在87.0%97.2%,相对标准偏差为5.6%10.0%(n=10)。以信噪比RSN=3计算2种农药残留的最低检出限,五氯硝基苯的最低检出限为0.003 mg/kg,百菌清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 mg/kg。结论: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准确度和重现性好,检出限较低,可满足苹果中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残留量的同时检测要求。

根际促生微生物对作物农残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92

接伟光1,2 姚延轩1 张颖智1 胡崴1 阎秀峰2 崔卫东3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大多数农药具有较高的土壤持久性和对非目标物种的毒性,农药残留污染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作物中农药残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该文从植物根际促生微生物(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microorganisms,PGPR)的概述、PGPR对土壤及农药残留等方面的作用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PGPR提高作物抗性的作用机理、降低作物中农药残留、防治农药污染、提高地力及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PGPR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 下载:80 浏览:423

汪德才1,2 郝培文3 乐金朝1 孙杨1 张庆4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深入认识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材料特性及其残留物作用机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重复蠕变试验,在高温蒸发方式和低温蒸发方式两种不同条件下制备乳化沥青残留物。并通过变化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添加改性剂方式改变材料组成,结合方差分析,探析不同材料组成及制备方法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用量及制备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残留物车辙因子与温度呈幂函数关系,高温蒸发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车辙因子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存在明显差异,而低温蒸发条件下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相一致,高温蒸发条件会降低乳化沥青残留物PG分级温度;高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第1 s加载阶段表现为非规则曲线变化特征的粘弹性流体特性,这与低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并不一致;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同一蒸发条件下采用车辙因子与蠕变柔量评价其高温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提出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获取应采用低温蒸发方法,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蠕变柔量。

安阳市鸡肉组织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与分析 下载:15 浏览:400

袁艳茹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初步弄清安阳市鸡肉组织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情况,本次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该地区收集鸡肉组织进行兽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的220份肌肉样品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0.91%、0、1.82%和1.36%,其中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最大残留量分别为43.25ug/kg、52.0ug/kg和37.50ug/kg。结果说明抽检的安阳市鸡肉中存在四环素类兽药残留,其药残含量低于国家和农业部行业标准,但仍需引起养殖户和相关检疫部门的警惕。

连采工艺在残留煤柱回采中的应用 下载:51 浏览:369

李耀晖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山西朔州小峪煤矿开采时残留有大量煤柱及三角煤,造成了回采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为提高煤炭回收率,根据残留三角煤的实际赋存条件,结合开采工艺,提出残留煤柱与三角煤的回采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回收,提高了4.72%的资源回收率。

钝化层刻蚀对厚铝铝须缺陷影响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494

吴智勇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国产中微机台在钝化层刻蚀工艺应用中发现容易导致后续的铝薄膜溅射工艺出现铝须缺陷(Whisker),进而造成产品出现开路/短路良率异常。影响AL whiske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AL film和上下地间TiN film之间热应力的不匹配容易导致AL whisker,其主要由铝溅射自身工艺能力决定;二是前层表面状况的影响。讨论中微机台刻蚀后的表面残留导致Al溅射后出现铝须缺陷的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指纹中生活特征成分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36 浏览:385

杜秋瑶1 董林沛2 吴小军2 王继芬1 常靖2 张云峰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摘要:
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到的汗液斑形式。目前对其进行的分析仍多局限于形态学描述和DNA检验。指纹中含有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其中蕴含着遗留者的生物特征、社会习性等相关信息。通过检验指纹中的生活特征成分,可对指纹遗留者进行刻画,从而为侦查提供线索。这种技术在无法通过指纹进行个体识别时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指纹中含有的生活特征成分,并概述了相关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在不久的将来,相关技术一定会在案件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畜禽粪便回田后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残留和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468

韩京运 袁居龙 杨绍贵 孙成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畜禽粪便回田利用可以节约能源,将废物资源化利用,但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还有所欠缺,残留粪肥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通过施肥转移到土壤中,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最终被植物吸收,甚至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对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来源进行分析,对全国不同地区施用粪肥后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现状进行概述,并探究在食用了被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蔬菜后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最后为了提高畜禽粪便回田利用安全性,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优化的QuEChERS/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下载:42 浏览:441

吴燕梅 邓华阳 杨钦沾 林玉婵 陈孟君 汤乐金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应用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同时检测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1%甲酸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SA)、C18和石墨化碳黑(GCB)3种复合吸附剂净化,采用UHPLC-MS/MS在动态多重反应监测(D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氨基甲酸酯在2~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大于0.995,在三个添加水平下(5、10、25μg·kg-1)的回收率为73.6%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7.3%,检出限(LOD)为0.018~0.86μg·kg-1,定量限(LOQ)为0.060~2.87μg·kg-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鲜茶叶中2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热挥发扩散-邻苯二甲醛显色快速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442

敬小丽1 鄢显明2 蔡竞春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采用盐酸介质中热挥发扩散-邻苯二甲醛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样品中的亚硫酸盐被盐酸转化为二氧化硫,受热挥发,扩散至内反应管,与邻苯二甲醛、乙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的紫色物质。最佳测定条件下的紫色反应产物在420nm波长下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且吸光度与亚硫酸钠加入量成正比。据此建立吸光度与亚硫酸盐含量的标准曲线方程,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35,线性关系较好。该法简便、快速、试剂用量少、不受样品基质干扰,可为白芷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江西省市售水果中14种杀菌剂残留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48 浏览:400

宋利军 廖秀海 付倩 周银古 刘瑞弘 李腾根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了解江西省内市售水果中14种杀菌剂残留的污染水平及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和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个地市的185份水果样品,其中,4月份采集92份,9月份采集93份,依据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14种杀菌剂残留进行检测。结果样品总检出率为58.4%(108/185),总合格率为80.0%(148/185),14种杀菌剂残留的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多菌灵>戊唑醇>嘧霉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烯酰吗啉>咪鲜胺>甲霜灵>丙环唑>百菌清>三唑酮、腐霉利>五氯硝基苯。结论江西省内市售水果存在一定程度的杀菌剂残留污染,但总体状况较好。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9种除草剂残留 下载:76 浏览:513

赵丽 师真 张瑞雨 李文廷 农蕊瑜 李旭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9种除草剂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方法将水样p H调至1. 0~2. 0,经C18固相萃取柱萃取后,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v/v)洗脱,洗脱液经氮吹浓缩至近干,并用乙酸乙酯定容后测定。采用DB-35MS毛细柱分离,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9种除草剂在0. 05~1.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 0001~0. 0005μg/L;平均回收率为72. 30%~105. 34%,相对标准偏差为2. 16%~6. 39%(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饮用水中多种除草剂残留的同时检测。

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及危害 下载:86 浏览:516

于晓雯1 索全义1,2 《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是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其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给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状况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此说明由于畜禽粪便施用引起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累积及对环境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的利用提供安全警示。

名老中医张瑞霞金虎退黄汤治疗残留黄疸的经验总结 下载:25 浏览:292

卢芬萍1 寇少杰2 白艳2 高改娅2 郝亚娟2 杨牟琴2 薛敬东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残留黄疸多出现于急慢性肝病的治疗后期,病机复杂,常规的退黄治疗效果欠佳,张老认为湿邪阻滞、瘀血内结是导致该病最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其病位可涉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临床上表现为"湿—瘀—虚"的演变过程,但以湿邪、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剂金虎退黄汤治疗急慢性肝病后期残留黄疸,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