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银川市冬季一次沙尘污染过程分析 下载:47 浏览:467

杨丽蓉1 尹伟康2 王建英3 张欣荣1 郭英茹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文章借助银川市大气环境超级站监测资料,分析2018年2月8~9日银川市冬季一次沙尘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性,并分析沙尘来源及传输过程。结果表明:2月8~9日,银川市沙尘的传输方向为西北方向,沙尘过境阶段近地面总悬浮颗粒物(TSP)、颗粒物(PM10)呈快速上升趋势,颗粒物(PM1)的浓度及颗粒物(PM2.5)/颗粒物(PM10)比值呈明显下降,能见度由20降至5 km左右。此次沙尘污染过程是以粗粒子模态颗粒物为主的污染过程,污染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大风携带来自西北方向新疆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上游外源沙尘。

西吉县秋覆膜期间主要降水天气形势分析 下载:79 浏览:522

陈迪1,2,3 李娜1,2,3 赵斯文1,2,3 孙俊1,4 王亚婷1,4 《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MICAPS资料,对2015年10月22日和2016年10月9日西吉县出现的两次有效降水(5 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欧亚大陆以纬向环流为主,不断有波动从槽底沿平直西风气流影响西吉,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从500~700 hPa均有明显的湿舌存在,整层湿度条件较好。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有利于降水发生。进一步分析2002—2014年固原地区的降水形势,发现在出现新疆高压脊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里海高压脊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型、蒙古高压脊型、乌山阻塞高压脊型、贝湖冷低压型西吉县容易出现有效降水;当500 hPa高空图高原上暖高压加强东移,贝湖高压,中亚有冷低压发展,500 hPa或700 hPa高空图上西北低压槽、切变线东南移时极易造成西吉县出现有效降水。

浅议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下载:78 浏览:850

颜海 刘洋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当阳市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当阳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同时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现代建筑电气施工中的防雷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284 浏览:2852

徐艳明 罗旭彬 王小刚 《中国建筑》 2021年10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需不断增强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单位则要重视起建筑物防雷接地,降低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本文在简要概述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的同时,重点分析了现代建筑电气施工中的防雷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人影工作在北票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33 浏览:1425

​汤静 吴海静 林晓东 杨胜利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人影作业可通过人工干预空中云层发生物理变化进而实现增雨、降雹等,达到防灾减灾目的。干旱、冰雹等是北票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危害较大,基于当地气候预测及天气情况,应重视人影作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作业水平,充分发挥人影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的效益。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建设分析 下载:147 浏览:1413

冯一馨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气象问题,气象灾害是一直存在的,且无法避免,其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产品生产量全面降低。针对此情况,需要意识到农业气象的重要性,并建立防灾减灾高效机制,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此,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建设进行探究分析。

雷电灾害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危害与防雷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141 浏览:1407

​赵永祥1 邱航伦2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雷电的表现形式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会对气象观测设备造成不同的影响,气象站的防雷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并且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针对雷电灾害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危害与防雷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影响南京市的雷暴天气特征及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对策 下载:146 浏览:1664

​蒋海琴 林燕 吴长慧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雷暴是南京市夏季多发灾害性天气之一,雷暴的出现与天气形势及环流背景有关,要了解掌握雷暴发生特征及其形成演变,积极做好防雷减灾服务应对,降低和避免灾害损失。

气象科普宣传与气象防灾减灾的探讨 下载:154 浏览:1515

郭梦晓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自然灾害占世界各种自然灾害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安全利益,是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可替代的关键能力,也是我国综合防治体制建设和政府管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大保障。

基于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载:177 浏览:1807

王周玉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连续几天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会造成山洪暴发、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电路中断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分析法对暴雨灾害气象服务中心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重新确定了服务效益评估指标,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暴雨灾害防灾减灾的服务效益。

无棣县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57 浏览:1616

​付华波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物理或者人为管控的方式来人工影响天气,避免了多次气象灾害的发生,对减少和挽回国民经济损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采取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越来越被气象部门所采纳。本文结合无棣县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践,给出了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要点和举措,以供参考。

朔州市气象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下载:157 浏览:1695

​罗旭彬 徐艳明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气象科普宣传是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一部分,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会大众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从而生活生产中更好地防御气象灾害。本文结合根据朔州是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实际,首先介绍了朔州市主要气象科普宣传模式,并提出了气象科普创新发展思路,以供同行参考。

巩义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下载:162 浏览:1600

​李炳琛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文章从巩义市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基层防灾减灾的策略,围绕智慧城市主线,从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建设,避免不利条件带来的社会损失,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探析新媒体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下载:299 浏览:3420

肖巧洁 李颖昕 《气候变化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途径也日趋多样化,由以往较为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逐渐发展到目前的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及时发布与快速传播,还能使公众气象服务效率实现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新媒体进行概述,后重点探析了新媒体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并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