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来源天然有机质对菲与诺氟沙星光降解的影响研究 下载:68 浏览:478

马伟胜1 徐昕1 代静玉1 黄兆琴1,2 程德义1 杜超1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探究天然有机质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的影响,选取7种天然有机质,在以氙灯为光源模拟太阳光条件下,研究这7种天然有机质对菲、诺氟沙星光解的影响。菲、诺氟沙星在纯水中光化学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加入胡敏酸组分的溶液中菲、诺氟沙星降解速度普遍大于加入富里酸组分的溶液中菲、诺氟沙星的降解速度。黑土富里酸、胡敏酸之间结构差异较大,有机肥富里酸、胡敏酸之间结构差异较小。将天然有机质结构特征与菲、诺氟沙星降解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胡敏酸类有机质比富里酸类有机质腐殖化程度更高,吸光能力更强,更容易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三重态,将能量传递给基态污染物,促进菲、诺氟沙星更快地降解。

0.1%聚维酮碘联合氧氟沙星凝胶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评价 下载:64 浏览:349

张培1 陈暑娟1 叶靓1 王志良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0.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联合氧氟沙星凝胶填充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2例(96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6只眼)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泪道并行泪道探通术;B组(35只眼)0.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泪囊后行泪道探通术;C组(35只眼)0.1%的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泪囊后行泪道探通术,再将氧氟沙星凝胶填充在泪囊内。随访至少6个月,计算3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4±3.3)个月,A组有效率为57.70%,B组有效率为77.71%,C组有效率为88.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结论 0.1%聚维酮以碘溶液联合氧氟沙星凝胶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能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

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40 浏览:400

葛星瑶1 鄢金柱2 张超3 徐丹4 艾一玖4 王伟4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9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CR方案与FC方案相比,两者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0.56~0.74,P<0.001)、总体生存率(HR=0.68,95%CI:0.52~0.85,P<0.001)、完全缓解率(RR=1.882,95%CI:1.631~2.171,P<0.001)、总反应率(RR=1.141,95%CI:1.085~1.200,P<0.05)、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RR=1.250,95%CI:1.005~1.5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RR=0.979,95%CI:0.554~1.731,P=0.9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R=0.60,95%CI:0.23~1.55,P=0.29)、恶心(RR=0.937,95%CI:0.566~1.552,P=0.80)、肺炎(RR=0.567,95%CI:0.256,1.262,P=0.1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组成的FCR方案可明显提高CLL患者的疗效,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干眼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343

朱江1 李石磊1 黄振平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SLE相关干眼患者35例(70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7例(34只眼),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患者18例(36只眼),使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泪膜稳定性(OSI)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60、-0.95、1.59,P>0.05);A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62、112.79、36.84、15.25,P=0.00);B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80、230.00、42.32、38.18,P=0.00);A、B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时间段比较,Schirmer I test在治疗一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BUT、MTF cut off、泪膜OSI在治疗1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3.03、4.52,P<0.01)。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SLE相关干眼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更佳,可以增加泪液基础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膜质量,提高视觉质量。

化工设备用聚四氟乙烯衬里成型技术简介 下载:28 浏览:51

林金峰 刘重阳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聚四氟乙烯是重要的特种工程塑料,其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作金属设备的衬里。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衬里的成型技术,简述了聚四氟乙烯衬里的成型工艺,综合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衬里渗漏、开裂等的缺陷失效原因,以期提高衬里的寿命。

一种链传动设备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75 浏览:394

陈光 杜刚华 申晨 马晓 宇殷森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一种链传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爬行现象,分析了导轨的结构形式及发生问题的原因。为消除或降低该爬行问题,参考有关文献资料,通过试验验证了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或降低装填过程中的爬行。为今后的链传动设备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的依据。

新疆奎屯河流域高砷、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下载:59 浏览:366

戴志鹏 罗艳丽 王翔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地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该地区95个水样中砷、氟的含量和主要水化学因子。结果表明:奎屯河地表水为低砷低氟水,地下水中高砷水占61.36%,高氟水占28.41%。该地区高砷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奎屯河流域下游的西北部和中北部。高砷、高氟岩石是奎屯河流域地下水中砷、氟的原生来源,水文地质环境和强烈的蒸发使地下水中砷和氟逐渐富集,地下水的碱性和还原环境有利于含水层中砷和氟的释放。

锂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下载:35 浏览:313

陈嘉苗1,2 熊靖雯1 籍少敏1,3 霍延平1,3 赵经纬3,2 梁亮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储能电源和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容易发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泄漏、燃烧、爆炸和短路等问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加好的锂离子电池。与现有的有机液态电解质相比,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ASPE)具有理论比容量更高、结构可设计性强、易于大规模生产制造、排除了泄漏液体等体系安全性能好的优点,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解质。ASPE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本文结合并比较了典型的ASPEs(聚醚、聚酯、聚氨酯、聚硅氧烷)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本课题组的工作,回顾了这几种固态聚合物的发展,对高性能锂电池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设计、新型锂电池、界面调控和制备工艺成型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下载:13 浏览:140

张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针刺治疗,8周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2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YGT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浆DA、5-H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YGTSS评分以及DA、5-H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含硼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 下载:61 浏览:410

杨智文1 詹迎迎1 籍少敏1,2 杨庆旦1 李琦1 霍延平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硼元素因其独特的价层电子结构——价电子数少于价轨道数,而拥有一个空的p轨道,其三配位化合物既可以和邻近的π体系产生有效共轭,又可以容易地与路易斯碱发生络合,形成四配位化合物。将硼元素引入传统的光电功能分子当中,往往能给整个体系带来独特的光电性质,这已成为新型有机光电功能分子设计的重要思路。本文围绕硼元素的三配位化合物和四配位化合物,从分子设计理念、化合物光电性质、相关器件的结构与效率等方面对含硼有机光电功能分子及其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以羧酸作为酰化剂的酰化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402

黄鹤1 宋传君1 常俊标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传统的傅-克酰基化反应以酰氯或酸酐作为酰化剂、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大量路易斯酸催化剂及反应产生的氯化氢都需要后处理,并且酰氯对湿度敏感,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危险。而以三氟乙酸酐作为活化剂、直接以羧酸作为酰化剂的酰化反应不需要事先将羧酸制成酰氯、酸酐或酰胺,且活化剂三氟乙酸酐及副产物三氟乙酸都能很容易地通过蒸馏回收,因此,这类酰化反应能有效解决传统的傅-克酰基化反应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以三氟乙酸酐作为活化剂、直接以羧酸作为酰化剂的酰化反应方法的发展,以及其在功能有机分子、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赣州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30 浏览:243

李林波 易绍林 黄国芳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赣州兴国盆地及周边303处地下水中氟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绘制氟浓度等值线图和氟富集模式图对其地下水中的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展开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溶解,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其含量普遍较低,溶解到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随地下水径流进行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饮用水合理开发提供氟浓度方面的参考,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镧、铈改性介孔氧化铝对氟离子的吸附 下载:87 浏览:432

刘德坤 刘航 杨柳 罗永明 韩彩芸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以La、Ce为改性物负载至其他载体表面作为高效除氟吸附剂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将La和Ce负载到介孔氧化铝(MA)却少见报道。本研究制备了La和Ce改性介孔氧化铝并将其用于氟的去除。采用N2吸脱附等温线、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吸附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吸附剂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吸附条件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在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此时La/MA的氟去除率达92. 2%,吸附氟容量大小为La/MA> Ce/MA> MA;氟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pH值为5~9时,除氟效果较好;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La/MA的氟离子最大吸附容量为27. 9 mg/g;共存阴离子对氟吸附的影响程度为CO32-> SO42-> NO3-> Cl-。最后比较了吸附前后的FTIR,可以看出La/MA对氟离子去除效果最佳。

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与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90 浏览:506

李意羡1,2 贾月梅1,2 俞初一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亚氨基糖由于具有重要的糖苷酶抑制活性、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等已经在新药创制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系统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有望发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氟代是考察构效关系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方法与化合物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合成方法中氟的来源包括含氟砌块、氟代糖或氟代试剂,三种合成策略各有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基于氟代亚氨基糖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本文初步归纳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明确了糖环完整性对化合物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亚氨基糖的侧链或并环环系修饰则可能分别影响抑制谱和糖苷酶抑制活性。氟代亚氨基糖的研究成果是对亚氨基糖化学的重要贡献,以氟代为工具,必将进一步完善与修正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为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亚氨基糖类化合物提供依据,并极大促进相关的新药创制工作。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ZIF-90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 下载:88 浏览:463

董鸿 孙晓君 张欣 杨豆豆 王雪亮 张凤鸣 《新材料》 2018年7期

摘要: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杂化生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多维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气体储存和载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超声-搅拌法)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粒径在300nm以下的ZIF-90纳米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材料的形貌和粒径。ZIF-90纳米药物载体装载和释放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装载药物的能力最高可达1.245g/g,药物缓释时长达15h,释放率达到95%以上。该药物载体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载体可在接近肿瘤细胞的酸性条件下通过骨架坍塌的方式快速释放药物,具有肿瘤靶向传递药物的能力。

物性参数对氟盐球床堆传热模型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438

步珊珊 楚涛 张尚 孙皖 马在勇 张卢腾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确保氟盐球床堆堆芯传热模型的预测能力满足安全限制,研究了氟盐冷却剂的物性参数对堆芯传热模型不确定度和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统计学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将氟盐冷却剂物性参数(包括动力粘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作为输入参数,选取经典传热关联式作为计算模型,分析了努赛尔数(Nu)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物性参数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无论氟盐物性参数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计算得到的Nu的平均值非常接近,其分布形式都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发现,动力粘度是物性参数中对Nu影响最大的参数,并且呈负相关;导热系数对Nu的影响为负相关,密度和比热容对Nu的影响较小且均为正相关。

基于化学腐蚀法制备的光纤微结构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00

上官春梅1,2,3 何巍1,2,3 娄小平1,2,3 骆飞1,2,3 祝连庆1,2,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化学腐蚀法对单模光纤(HI-1060)进行端面微加工处理,制作了一种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将单模光纤一端放置于40%浓度氢氟酸溶液中腐蚀20 min,腐蚀凹槽深度为45μm,制得的传感器条纹对比度为6 d B,波长间隔14 nm。分别设计不同温度及不同折射率的酒精溶液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以及折射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红移,温度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5.3 pm/℃和0.996;随着酒精溶液折射率由1.341 7增加到1.348 3,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蓝移,折射率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 185.7 nm/RIU和0.951。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化学腐蚀法制作的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对温度以及液体折射率变化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温度和液体折射率传感测试。

玻璃蚀刻液废水中氨氮和氟去除研究 下载:54 浏览:413

侯江1,2 黄祥1,2 雍毅1,2 姚建刚1,2 黄紫薇3 吴怡1,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研究了MAP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磷酸铵镁结晶法)和化学沉淀法对玻璃蚀刻液废水中氨氮和氟的去除效果,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形成了一套玻璃蚀刻液废水处理工艺。采用N/P/Mg投加比例为1∶1∶1的两级MAP法和Ca/F投加比为1. 8的两级化学沉淀法,并在两级氨氮和氟去除反应后分别添加PAC-PAM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为40 mg/L、2mg/L和20 mg/L、1mg/L进行絮凝沉淀,最终出水氨氮和氟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 8%和99. 9%;对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氨氮最终去除率可达99. 9%,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两淮地区燃煤电厂砷、汞、氟、铍和铀的大气排放清单的研究 下载:61 浏览:409

王克健 陈健 王兴明 曾建 张博斐 沙吉顿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安徽两淮地区(淮南和淮北)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共有8个大型燃煤电厂,小型电厂数量众多,坑口电厂煤电的转换,污染物多残留原地,PM2.5细颗粒物及有害元素大气排放尤需关注。两淮煤田煤中As、Hg、F、Be和U不富集,但燃煤电厂煤消费量大,而两淮地区燃煤电厂有害元素的大气排放量相关报道较少;基于该地区煤炭消费量、煤中元素含量和元素大气排放因子,建立了有害元素As、Hg、F、Be和U的大气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2年两淮地区燃煤电厂As、Hg、F、Be和U的大气排放量分别为0.31 t、1.93 t、727 t、0.08 t和0.18 t。

木犀草素在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下载:32 浏览:334

尚永辉 孙家娟 孙晓梅 彭怡婷 古元梓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摘要:
制备了N-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木犀草素在N-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BPy]OTF)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在pH=3.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木犀草素在0.6221 V和0.4267 V处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信号分别是裸电极的2.06倍,5.8倍,表明[BPy]OTF对木犀草素具有一定的催化增敏效果,木犀草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极过程为2质子2电子转移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木犀草素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